在敦煌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除了飞天,就要数千姿百态的音乐舞蹈了。从北凉到元代1000年间,不同表现的乐舞,几乎是朝朝各异,代代翻新。敦煌莫高窟也可以说是一部厚重的乐舞形象辞典,大多数洞窟里都保存有形象各异、姿态有别的乐舞,在琼楼峻宇、乐池舞榭中绘着成组成群的乐队和单人、双人的舞蹈,是我国文化史上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音乐史、舞蹈史、民俗史、艺术史研究的专家们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也成为乐舞专家们在艺术实践中创新借鉴的珍贵资源。本书展现的就是这些乐舞形象图。
此书内容为作者对自己所创作的水墨人物题材的作品加以文字点评,使读者了解画家如何进行创作,并有数套创作的步骤。作者通过本书的出版,使美术爱好者学会如何用手中画笔,描绘出人物的内在,同时兼顾中国画的笔墨和形式感等因素。在技法上和认识上,多年来作者做了努力的探索,并略有心得。希望,使更多的人物画爱好者更加了水墨人物画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获得的巨大审美享受。
英国国家肖像馆编著的《500肖像画(精)》精选优选当代很好肖像画家的500余幅绘画作品。这些画家均为BP肖像奖举办25年以来的获奖者。BP肖像权:1990年以来由英国石油公司(BP)赞助冠名。每年有7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艺术家参与。BP旅行奖:1991年创立。为肖像奖获奖者提供机会,到不同的环境――英国本土或其他国家――进行创作。BP肖像奖未来艺术家项目,2010年创立。让年轻艺术家有机会与往届获奖者一起工作,在前辈身边学习经验和知识。精选的学生习作成为来年展览的一部分。
戴敦邦,自号民间艺人,江苏镇江丹徒石马乡人。无学历。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直至退休。因长期画连环画。一度被推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又担任过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和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但最为合适的头衔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无扛鼎力作,多数作品为依附于中国古典文名著和古典诗词的插图,如《红楼梦》、《水浒传》、《西厢记》等。 戴敦邦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人物画大师,他为《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精心绘制的画稿,人物造型独特,神采飞扬,蕴含着感人至深的艺术神韵。本书所收70幅红楼人物彩墨图,是戴先生从所绘各种《红楼梦》人物画中精选而来。为了与原画相映成趣,还增配了人物小传和相关题咏以飧读者。在装帧设计上则采用最能体现中国画画意的线装宣纸精印形式。
《剖析油画的奥秘古典人物》作者罗文勇采用图文并茂的剖析方式,详细介绍和解读了古典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工具和写生创作中的方法步骤等,通俗易懂,十分便于美术爱好者的学习使用,是一本高档次的油画技法丛书,预计出版后会有不俗的业绩。
昔人尝谓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不同的画家所绘的《水浒》人物也各有千秋。马骥居山东之地,与梁山故垒不远,齐鲁民风朴野,从其用笔、施墨、敷彩、经营之中见出一股缘自梁山水泊的气韵,朴实而有山林旷野之气脉也,用色明快,笔墨爽利,活脱飞动,呼之欲出。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在绣像之眉端处约请了杂文大家牧惠先生撰文,深足痛惜的是,先生写至一半竟因脑溢血病逝,倒在了未竟的文稿之上,真用尽了的心血。
本书堪称一部图文并茂、美轮美奂的中国神仙文化史。所收录的一百神仙皆是严格根据史书的记载,以其对中国历朝历代朝庭和民间的影响为选择依据,用散文笔法进行人物形象塑造,读之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许多民间文化的了解。值得强调的是,画家卢延光的绘图一改以往“神仙图”百神一貌的弊端,在表现手法、构图和点、线、面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革新,赋予了这一百个神仙以神的活力和美的魅力。
线描是中国画的一门基础。华夏先民仰视俯察世间品类,因“无以见(现)其形,故有画。”(《历代名画记》卷一)且不谈中国画初入门者的临习日课了,就从考古发现的战国帛画到西汉墓室的画像石刻,或是从漠北阴山、贺兰山脉到广西花山、云南沧源的摩崖壁画,这些珍贵的遗迹都证实了线描在早期中国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线描又标志着中国画的一种境界。由于使用毛笔的特有性能,更兼得书学之襄助,使得崇尚“骨法用笔”(《古画品录》)、“下笔便有凹凸之形”(《画禅室随笔》)的中国画线描在千百年画家们的创作实践中,经万般砥砺而益显精萃。见诸于古籍记载的线描曾有“白画”(如《历代名画记》卷八载展子虔画《杂宫苑南郊》)、“墨踪”(《唐朝名画录》载吴道子“…数处图壁,只以墨踪为之,近代莫能加其彩绘”)等别称。过
《佛教人物百图》收录了《宝生佛》、《白度母》、《药王菩萨》、《十八罗汉》、《济公》、《释迦世尊十大弟子》、《弥勒日巴大师求道图》等百幅佛教人物图。
《般若妙相:五百罗汉线描图谱》是作者顾振鹏在收集大量的五百罗汉雕刻影像、资料、图片和绘画,并一一阅读和对照的基础上编绘而成的。全书勾线画稿力求达到线条流畅,衣纹结构合理,能适合雕刻又有画意。适合广大线描爱好者及其学习者阅读参考。
纵观中国绘画历史,线描可谓是中国绘画的基础。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学好线描不仅可以打下绘画坚实的基本功,而且能够培养对事物的美的感觉,增加耐心,从画笔的一横一竖交错间表达出物体的形态,提高素质与修养。
何孔德,生于1925年4月,四川西充人。1942年在国立重庆师范美术科学习,1946年转学四川省立艺专印染料。1946年参加解放军,在十二军文工团工作。1951年参加志愿军,到朝鲜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1957年毕业到总政文化部创作室任美术员。1962年调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从事美术创作。1980年任军博创作室副主任,1987年退休。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擅长油画、水彩画。油画《出击之前》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与高虹合作的油画《军委全会》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曾参加创作半景画《卢沟桥战斗》。出版有《何孔德油画选》、《何孔德画集》。主要作品:《祖国来信》、《出击之前》、《毛主席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毛主席在写作》、《枕戈待旦》、《生命不息、冲锋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