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16幅大师人物油画,并附画作名称、原作尺寸及作者生平。耳熟能详的大师,和他们眼中*有魅力的人物印象。莫里索是*位加入印象画派的女画家,她本人也曾多次担任同时代大画家马奈的模特。卡萨特非常欣赏印象画派的技法,尤其喜欢德加的作品,后来经印象画派 莫奈 、 塞尚 等人的引见,与德加认识,长期被认为是德加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重要的美国画家之一。两位女画家,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每一幅足够惊艳到你的感官,近距离感受大师的绝美人物印象。
本套书从广大国画爱好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全面阐述了写意画的主要特点、笔墨技法和常用技法,系统地阐述了写意画的基本概念,学习过程与方法,工具材料,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写意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方法。内容丰富,文字简洁生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示教直观,读者阅读以后,可以加深对国画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在技法上得到提高。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1955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1963年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本书内容包括线描技法和线描范本两部分。线描技法——系统介绍了线描的学习方法、人物画的线描特点和勾线方法;线描范本选择了吴道子、周昉、李公麟、梁凯、陈洪绶、唐寅、任颐等历代画家人物线描的精萃之作,并附有对画家及作品的点评介绍。
水墨人物画的写生与创作首先涉及到的是水墨人物画的造型问题。本书通过对水墨人物画述要及其写生方法部分的水墨人物画的性质,水墨人物画的画种特征,水墨人物画的学科基础,水墨人物画的两大基本问题,水墨人物画的写生方法,水墨人物画写生举要以及水墨人物画的创作问题部分的水墨人物画形神关系的本质,水墨人物画中写实、写意、形似与真实的语义差别,水墨人物画要相对独立地发展及其发展目标,水墨人物画作品创作谈诸章节的阐述,使学习者能够结合实践较全面地掌握水墨人物画的写生方法和创作规律。
藏经洞,是敦煌莫高窟藏有经卷、遗书、绢画等约50000件珍贵文物的洞窟。目前,洞窟里的文物均藏于英国、法国等国家。 本书挑选了藏经洞绘画中适合临摹的作品,进行了线描的摹绘提炼,与大家共同分享绘画作品中的线描意义及神韵,内容包含了佛教题材的尊者像、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像和装饰图案等。此内容线描属首次出版,它将为当今学习中国画及从事佛教艺术的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临摹范本。
白描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技法中的一门 重要的表现方法,也可以说是线描。一般指以线条表现景物,不着色彩,或以淡墨渲染,有些类似于西方的素描,是国画的基本技法。白描不仅是着色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由王岚、刘文斌编著的《经典国画临摹实技(白描人物)》收集了帝王将贤、神道释人物、历代名将、古装仕女、历代名画人物等白描人物画几百幅,以供广大学习者参考、临摹。
《案头画范·中国画技法丛书:陈艳娥画仕女》介绍了仕女画的发展、各种发饰、手法、服式,画工笔仕女画所用的工具,单、双人仕女画画法,作品欣赏等内容。
张萱,生卒未详,京兆(长安)人,开元间为史馆画直,和杨宁、杨升同以擅长人物画而著名。张萱尤工仕女、婴儿画,有时也画“贵公子、鞍马屏障”。据朱景玄评述,张萱“善起草”,并对亭台、林木、花鸟皆穷其妙。流传的作品,《宣和画谱》所载有47卷绘画,其中游春、整妆、鼓琴、按乐、横笛、藏迷、赏雪等,都属贵族妇女幽静闲散生活的描写。 《捣练图》为宋徽宗赵佶摹本,横卷,绢本,宽37厘米,长145.3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画面中描绘贵族妇女捣练、熨练、缝制的情景,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人物形象逼真,设色艳而不俗,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肖蓝、李峰编著的《捣练图》对《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绘者,画作内容,绘画的技术
本书针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史、传统绘画技法、当代工笔画的表现形式和技法进行详细讲解,对目前喜爱工笔人物画的读者,是一本极好的指导性读物。
现存早的工笔人物画是战国时期的帛画《龙凤仕女图》和《人物御龙图》,至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技法和主要风貌已日臻完备,其形式呈现出以紧劲连绵、循环超忽的线条来作为画面的主要表现手段,借以传达人物的神韵。到了唐代,工笔人物画的画风已经成熟,达到全盛时期。*代表性的是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作品的线条道劲、色彩古朴,在人物的质感、形象的刻画、气势的宏大等方面堪称传统人物画的典范。韩斡“牧马图》中的人物在造型和运笔行线等方面显示出圆厚、饱满、具有张力的特色。画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人称“吴带当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张萱的《捣练图》,在人物的结构性安排及用色的丰富等方面均达到了精巧雅丽的效果,颇具对比美、韵律美、均衡美、装饰
《饮马图 人骑图/东方画谱 元代人物篇》含《饮马图》《人骑图》两部作品。 《饮马图》描绘的是奚官饮马的情景。奚官双手端一盛满清水的大木盆,吃力前行。对面立柱上系一马,昂首拽缰,作欲饮状,神骏可观。此卷画面结构简拙,用笔精工,线描细劲严谨,笔意高古雅秀,刻画入微。人物运用李公麟白描画法,神态怡然;马的轮廓用水墨轻勾,局部淡墨晕染,质感极好,体态丰肥可爱,骨壮膘满,造型准确,此作当属赵孟頫早期鞍马画的精品。 《人骑图》描绘一男子头戴黑色官帽,一身红袍衣装,腰系玉带骑于马上。男子络腮胡须,左手牵缰,右手持鞭,右脚轻踩马镫,神态闲雅宁静。衣纹铁线描,线条细劲,骏马造型准确,笔墨工稳。画风、画面布局、人物形象和马匹写实画法都学唐人,兼有李公麟笔意,为赵孟頫早期人物鞍马画代表作。
《新编芥子园画传》是民族文化的积累工程,属人民病态出版社“九五”出版计划的一个重要编辑者都是有素的老同事。主编徐震时,一九六五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兼工人物、山水、花鸟画,擅长摄影,是一痊有丰富编辑创作经验的美术家、出版家。本书的出版工程,是徐震时将要进入老年之前,在人美社领导下联合有识之二对出版界的一大奉献。 《新编芥子园画传》传授技巧特点之一是沿用程式化的方法。各门艺术无论戏曲、舞蹈,也无论绘画,其程式都源于生活,是生活现象转化为艺术样式所采取的特定的概括手段。 本书的前四篇分别从构图、造型、色彩、用线四个基本方面较为系统地剖析了传统装饰构图与西方现代构成、线与色彩交织的表现力等,后一篇《材料与画法》中,则更着重对于初学者的辅导。
仙佛人物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仙佛人物雕刻是中国民间古老的工艺,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它源于史前初民的图腾膜拜,随着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发展而发展。佛、道、神仙在中国传统人们的心目中是善良与正义的化身,救众生、驾祥云、骑瑞兽、云游四海。人们对仙佛人物的敬仰和膜拜,更多的还是他们的纯洁、善良、见义勇为、驱恶扶正等高尚品德。随着历史的变迁,仙佛造像也逐渐不再单纯用于宗教用途,而成为可以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艺术欣赏品。 《仙佛人物百图》为“中国寿山石”系列之一,收录了众多仙佛人物题材的经典石雕作品。
李 耕(1885-1964)字砚农,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等,堂号菜根精舍。福建仙游县人,生前系福建省美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文史馆员等。擅长古典人物、山水花鸟画,兼通书法、诗文、金石、雕塑、弦琴等。其画气势雄健,挥洒自如,形成“李耕画派”。有“南李北齐”之称。1925年,《弥勒佛》等作品参加“东南五省画展”,被评为名。同年,与名书画家李霞、陈子奋等在福州创办福建省现代史上个艺术团体----龙珠画社。1928年,《弥勒佛》、《东坡笠履图》、《秋雨归帆》等作品在中法绘画联展中被评为名,徐悲鸿为此在《申报》发表画评:“有以奇拙胜者,首推李君耕,挥毫恣肆,可以追踪瘿瓢,其才则中原所无。”。1959年成立李耕国画研究所,自任导师,培养出一大批国画人才。同年为人民大会堂国宾厅绘制了巨幅屏风画《松青鹤白东方红》、《松鹤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