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仕女图》,唐?周昉绘。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经典作品。 作品内容描绘了春夏之交时,宫廷贵族妇女在园中赏花、戏犬、漫步游玩、闲情雅致的情景。构图节奏舒展明快,人与物远近穿插错落有致。线描圆润流畅,设色浓丽典雅。绘画风格和技法有许多独到之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其一,画家在线条的运用上突出了线描性能的各种特点。其二,画家在赋彩上的娴熟技法独具匠心。其三,画家在细部处理上精益求精,极尽工巧之能事。 总之《簪花仕女图》是一幅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现实生活的画卷,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和极高的鉴赏及学习价值,成为当今学习中国人物绘画的必临作品。 由于原作距今千余年,画面中人物和服饰细部模糊不清,使临摹不能深入进行。所以,本书选用荣宝斋水印本为范
本书精选16幅大师人物油画,并附画作名称、原作尺寸及作者生平。耳熟能详的大师,和他们眼中*有魅力的人物印象。莫里索是*位加入印象画派的女画家,她本人也曾多次担任同时代大画家马奈的模特。卡萨特非常欣赏印象画派的技法,尤其喜欢德加的作品,后来经印象画派 莫奈 、 塞尚 等人的引见,与德加认识,长期被认为是德加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重要的美国画家之一。两位女画家,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每一幅足够惊艳到你的感官,近距离感受大师的绝美人物印象。
《中国美术院校教材:从写生走向创作 人物画》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形式,鲜明而厚重,并组成了主调色彩,保持了工笔人物画典雅的风貌。
《八十七神仙卷》,是学习中国人物线描*临摹的范本之一。 画卷为绢本,纵30厘米,横292厘米,现藏徐悲鸿纪念馆。是当今已知的中国人物线描绝品之 之作。 作品描绘了朝拜天尊的宏大行进场面。整卷画幅飘动流畅似行云流水,人物布局起伏跌宕、疏密有致。线条刚柔相间,飘逸洒脱、动感流畅,极具 吴带当风 的风格特征,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和活力. 由于原画距今千年,人物线描清晰度欠佳,故本书以徐悲鸿纪念馆珂罗版本为范本,以完整作品拉页装订形式,给读者提供一个便于临摹、较为清晰的范本.
本套书从广大国画爱好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全面阐述了写意画的主要特点、笔墨技法和常用技法,系统地阐述了写意画的基本概念,学习过程与方法,工具材料,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写意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方法。内容丰富,文字简洁生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示教直观,读者阅读以后,可以加深对国画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在技法上得到提高。
藏经洞,是敦煌莫高窟藏有经卷、遗书、绢画等约50000件珍贵文物的洞窟。目前,洞窟里的文物均藏于英国、法国等国家。 本书挑选了藏经洞绘画中适合临摹的作品,进行了线描的摹绘提炼,与大家共同分享绘画作品中的线描意义及神韵,内容包含了佛教题材的尊者像、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像和装饰图案等。此内容线描属首次出版,它将为当今学习中国画及从事佛教艺术的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临摹范本。
本书针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史、传统绘画技法、当代工笔画的表现形式和技法进行详细讲解,对目前喜爱工笔人物画的读者,是一本极好的指导性读物。
在我国的传统绘画中,山水画在人物画、花鸟画、翎毛、介画等诸多门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在中国美术史论中,当记述和论证中国画的发展状况及流源特点时,山水画家多数被表征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如唐五代时期的荆、关、董、巨(荆浩、关同、董源、巨然),宋朝的刘、李、马、夏、(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元朝的黄、王、倪、吴(黄公望、王蒙、倪云林、吴镇),明朝的文、沈、唐、仇(文征明、沈石田、唐寅、仇英)和清朝的四王。 这些画家在中国山水画的开拓与发展中都作出了个具特色的贡献,使山水画的技法逐渐趋于完善,形成了多种形式规范。如披麻皴、斧劈皴、折带皴、米点皴等等十几种。这些皴法是历代画家在不断艺术实践中对自然界不同地理环境、山石结构的特征深人观察、总结删舌出来的表现方法。又如表现不同树木的各具形
书中所选的文章部分地提供了答案。包括:辜鸿铭、齐白石、章太炎、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李叔同、鲁迅、周作人、熊十力、夏丐尊、柳亚子、丁文江、刘半农、胡适、郭沫若、许地山、梁濑溟、梅兰芳、吴宓、叶圣陶、张恨水、徐志摩、郁达夫、茅盾、金岳霖、胡愈之、朱光潜、朱自清、郑振铎、丰子恺、闻一多、老舍、阿英、俞平伯、谢冰心、冯文炳、梁实秋、沈从文、梁宗岱、梁遇春、李健吾、傅雷、钱钟书。
《新编芥子园画传》是民族文化的积累工程,属人民美术出版社“九五”出版计划的一个重要项目。编辑者都是经验有素的我的老同事。本书传授技巧特点之一是沿用程式化的方法。各门艺术无论戏曲、舞蹈,也无论绘画,其程式都源于生活,是生活现象转化为艺术样式所采取的特定的概括手段。 《新编芥子园画传》比之旧有的《芥子园画传》又增添了许多新思维。首先是这套画传集中了当代近百位知名的专家,各以他们的擅长编绘专集。他们提供的创作步骤、创作方法具有权威性、可信性。由速写到写生到创作,基本上遵循着一条写实的道路,具有科学性与此同时,又选择了与作者提供的示范作品数量约略相等的古今优秀作品,以扩大学习者的视野,附以一万五千字左右的说明文字,以提高学习者的理论境界。
《新编芥子园画传》是民族文化的积累工程,属人民病态出版社“九五”出版计划的一个重要编辑者都是有素的老同事。主编徐震时,一九六五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兼工人物、山水、花鸟画,擅长摄影,是一痊有丰富编辑创作经验的美术家、出版家。本书的出版工程,是徐震时将要进入老年之前,在人美社领导下联合有识之二对出版界的一大奉献。 《新编芥子园画传》传授技巧特点之一是沿用程式化的方法。各门艺术无论戏曲、舞蹈,也无论绘画,其程式都源于生活,是生活现象转化为艺术样式所采取的特定的概括手段。 本书的前四篇分别从构图、造型、色彩、用线四个基本方面较为系统地剖析了传统装饰构图与西方现代构成、线与色彩交织的表现力等,后一篇《材料与画法》中,则更着重对于初学者的辅导。
仙佛人物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仙佛人物雕刻是中国民间古老的工艺,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它源于史前初民的图腾膜拜,随着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发展而发展。佛、道、神仙在中国传统人们的心目中是善良与正义的化身,救众生、驾祥云、骑瑞兽、云游四海。人们对仙佛人物的敬仰和膜拜,更多的还是他们的纯洁、善良、见义勇为、驱恶扶正等高尚品德。随着历史的变迁,仙佛造像也逐渐不再单纯用于宗教用途,而成为可以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艺术欣赏品。 《仙佛人物百图》为“中国寿山石”系列之一,收录了众多仙佛人物题材的经典石雕作品。
郭梁,福建福安人。家名杏春,号剑狂。其父郭兆禄,是前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兴化府教谕(管理教育的地方官)。擅长左手书,字迹方正遒劲,颇见功力。娶秦溪连氏为妻,生一男六女,郭梁属老四,妹丽月(又名丽影)属老七。 郭梁随父赴任到兴化,就学兴化十中,并相继向兴化名画家朱警予、李霞学画。清朝被推翻,兴化光复,其父卸任回福安,住城内鹿斗境山门下“孝廉第”房(现莲池街三贤路23号)。郭梁仍留在兴化继续读书。1913年毕业回福安,受聘为刚成立的县立紫阳高等小学教员,担任体育、美术课程。1920年赴榕,一面从事艺术活动,一面以卖画为生,前后共16年。 他在榕广交画界名流,加入“联珠画会”,与陈子奋、张凌波、杨凄云、王沂等十余人互相切磋画技,曾与李霞、李耕合作《三仙醉酒》。
该书汇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画家的作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梅兰竹菊、扇谱六部分,每部分为一册,共收名家手书题词、唐诗400余首,配画400余幅,用古画解古意,颇具匠心。其中辑录了《梅竹兰菊四谱》,陈继儒题称为“四君”,以这四种植物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流传开来,后人便用“四君子”来统称梅、兰、菊、竹了各册均有序言,册《山水》前有《唐六如画并序》,从时间上推测,唐寅已经去世近百年,应该是托名唐寅所作。其他册分别由陈继儒等人作序,他们生活年代与落款时间吻合可信。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1955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1963年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研究中国人物画造型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故而《中国人物画造型研究--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思考》的作者顾迎庆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对历代画论中有关造型理论的摘录、历史文献的查询,在总体上进行了温习,还选择古代人物绘画资料如《洛神赋》、《韩熙载夜宴图》、《捣练图》等经典作品予以分析,以及对现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绘画风格的分类归纳。以文献整理、理论著录、作品分析、风格研究,并结合本人的创作实践和认识,来探寻中国人物画造型论的一个发展演变过程,通过思考感悟和再认知,试图对中国人物画造型观念的演变作一些梳理。
陈艳娥,笔名潇竹。1965年生于辽宁鞍山。现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1981年习画,先后师承王叔晖、潘絮兹、刘凌沧等画家。1988年拜任率英先生为师。作品曾多次参加画展。2007年出版个人画集《陈艳娥工笔画集》。2009年工笔重彩连环画《乐昌公主》《月下老人》《章台柳》《红楼十二钗》在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发表。本书由其编著,介绍了仕女画的发展、各种发饰、手法、服式,画工笔仕女画所用的工具,单、双人仕女画画法,作品欣赏等内容。
白描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技法中的一门 重要的表现方法,也可以说是线描。一般指以线条表现景物,不着色彩,或以淡墨渲染,有些类似于西方的素描,是国画的基本技法。白描不仅是着色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由王岚、刘文斌编著的《经典国画临摹实技(白描人物)》收集了帝王将贤、神道释人物、历代名将、古装仕女、历代名画人物等白描人物画几百幅,以供广大学习者参考、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