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按照张先生的作品类型、内容及其寓意分为12册: 《都市风情》 《弄堂里的三毛》 《抗战烽火》 《三毛从军记》 《三毛流浪记》 《盼望曙光》 《三毛新生记》 《童心未泯》 《追求进步》 《老骥伏枥》 《速写人生》 《艺海浩瀚》 除了有大家非常喜爱的三毛作品,本套书还收录了大量由其后人提供的有关张乐平先生艺海生涯中各个时期、各个艺术领域精彩的作品,其中很多都是首次曝光在大众视野,非常珍贵。 全书除了有从全国各大博物馆中收集的张乐平先生原稿作品,有从各个时期期刊、报纸整理出的张乐平先生漫画小品,还有从全国各地图书馆收集的张乐平绝版书中的作品,共计3000多幅。规模大、质量高,有较强的总结性,不仅记录了张乐平先生的艺术脉络,也是新中国诞生与发展的艺术见证。 编辑拿到这套书的书稿时,惊喜于张乐平
郑板桥(1693~1765),名燮,以号行,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世籍苏州,明洪武间,迁居兴化,遂为江苏兴化人。少孤贫,天资奇纵,慷慨啸傲,超越流辈。应科举圣祖康熙秀才,世宗雍正举人、高宗乾隆元年进士,官为山东潍县令。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作画,为 扬州八家 之一。书法以篆隶体参合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自称 六分半书 。有纵横错落,瘦硬奇峭之致,自成体貌。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多不乱,少不疏,体貌疏朗,笔力劲峭,自称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藉以寄托其坚韧倔强的品性。本书画集共收录郑板桥书画精品之作400余幅,相当部分为首次与读者见面,弥足珍贵。
勃克林说过,没有对材料的基本理解,我们是材料的奴隶,或者说,跟古代大师及其优良传统比起来就像一些冒险家,正是靠这些传统,一代艺术家才能站立在另一代艺术家的肩上。当然我们学习材料的目的,一是对材料了解,认识和掌握,二是从传统材料中去挖掘、去拓宽,三是把传统材料与当代材料有机地结合。
本书集选历代人物版画线描。其中囊括有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插图、《张深之正北西厢记》插图、《陈老莲离骚图像》等等。陈洪绶的《水浒叶子》是四十幅版画精品,内容为40名梁山泊英雄,画中大量运用锐利的方笔直拐,线条的转折与变化十分强烈,能恰到好处地顺应衣纹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动势。线条均较短促,起笔略重,收笔略轻,清劲有力。《博古叶子》以历史人物故事为内容,一叶一事,从陶朱公至白圭,共四十八幅。本书集选历代人物版画线描。其中囊括有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插图、《张深之正北西厢记》插图、《陈老莲离骚图像》等等。陈洪绶的《水浒叶子》是四十幅版画精品,内容为40名梁山泊英雄,画中大量运用锐利的方笔直拐,线条的转折与变化十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