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羲之书唐诗百首》是根据人们学习和欣赏的需要编写的。诗是从唐代众多诗人作品中选出,这些诗艺术性强,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思想,智慧才能。字是从《圣教序》《兰亭序》、《淳化阁帖》、《大观帖》、《兴福寺碑》、《金刚经》等各种珍本中精选出来,体现了王羲之行书的整体风貌。本书是诗与书法的结合,按诗的内容,采用集字的方法,以册页的格式编排。集字的每首诗边有简化字对照。并对诗文加上简要注释。
《集王羲之书春联:圣教序》以王羲之圣教序为依托,精选脍炙人口,民间喜闻乐见的春联若干条,然后将圣教序碑版字集成有趣的春联书法读物。同时,书中还编排有春联书法款式和春联集萃,供目标读者创作所需。修订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优化改进。
《九成宫醴泉铭集联(竖排版)》是唐代伟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欧阳询书写此铭时已七十五岁,书法艺术已炉火纯青。此铭的书法静穆安详、神清气爽,结字雍容大度,寓险峻于平正之中,融丰腴于浑朴之内,点画遒劲,法度森严,既有南朝书法的典雅秀丽,又有北朝书法的遒劲雄强。元虞集题此铭云:司楷书之盛,肇自李唐。若欧、虞、褚、薛,尤其著者也。余谓欧公当为一二家之冠,盖其同得右军运笔之妙谛。观此帖结构谨严,风神遒劲,于右军之神气骨力两不相悖,实世之珍。
《中国历代碑帖选字临本( 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二)》内容简介:唐贞观五年(公元六三一年),唐太宗命令修复隋文帝之仁寿宫,改名九成宫。次年,唐太宗避暑来到九成宫,在游览宫中台观时,偶然发现有一清泉。唐太宗欣喜万分,便令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而立一石碑。这便是《中国历代碑帖选字临本( 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二)》碑的来历。此碑唐贞观六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主要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其字形偏修长,刚劲婉润,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兼有隶意。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整体碑文高华浑朴,丰厚挺拔,既有晋人风韵,又开唐人新风,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千
本丛书收入清代中后期 书家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徐三庚、何绍基、胡澍、赵之谦、吴大澂、吴昌硕等人的篆书作品,其中邓石如、吴让之各5件,赵之谦3件,徐三庚2件,杨沂孙、何绍基、胡澍、吴大澂、吴昌硕各1件,计20件,本丛书具代表性、成系统。全书四色彩印,精美高古。本丛书期冀以篆书的沉雄挺拔来丰富汉字书法的用笔技巧,带动篆刻艺术的发展。本丛书可习可赏,是篆书临习、练习笔力的 书帖。《吴让之篆书望岳》为本丛书之一。吴让之,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原名廷飏,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人。为包世臣弟子,工四体书,尤精篆隶。篆刻学邓石如,并参汉印,遒劲凝练中见流畅,用刀如笔,圆转厚实,发展了\"邓派\"。《望岳》为\"诗圣\"杜甫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描绘东岳泰山之高峻伟美,气魄沉
《唐柳公权书玄秘塔碑》中的玄秘塔碑建立于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写。碑文共一千二百余字,原石现存西安碑林。现影印出版的玄秘塔碑是根据目前见到的宋拓中的拓本,经重新割裱,适合十六开本,并保持了原碑字的大小。但为了字口笔画清楚,对其中个别字做了适当处理,以便于中小学生及广大书法爱好者临学使用。
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其书宗魏晋,名重当代,与董其昌并称。王铎五十五岁时,书唐代诗人杜甫的《题玄武禅师屋壁》、《秦州杂诗》、《送远》、《玉台观》、《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七首诗,又有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人祖咏的《江南旅情》、诗人綦毋潜的《宿龙兴寺》,共计十首诗篇。《王铎唐诗十首(明代草书)》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本书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了宝晋斋法帖, 包括《期小女帖》、《二月二日帖》、《官奴帖》等。
王羲之,字逸少,王旷之子,王导之侄。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官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早岁从卫夫人学书,后博览前代名家法书,遂改变初学,采择众长,备精诸体。王羲之的书法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历史
祖国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史,由二王、颜、柳、欧、赵等书法大家写就。他们给后人留下举不胜举的书法精品,给我们编辑《历代名家书法大观》提供了广阔的选择天地。本丛书规模宏大,从[书圣]王羲之始,上起两晋、南北朝,历经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初期,共选了彪炳千秋的书法 名家五十余人,集中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按朝代延伸陆续出版。本书选辑了怀素的代表作《自叙帖》、《苦笋帖》、《千字文》《论书帖》《东陵圣母帖》等。
《峄山碑》即《秦峄山碑》的简称。《秦峄山碑》者,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有传者,各有所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
《集字圣教序(朱翼盫本)》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同朋社印出这一拓本,仅隔一年,日本二玄社又将其彩印推出。从拓本题跋所见,此本在清代流传有绪。据清代书家大瓢山人杨宾题跋论述,此本曾经清代藏家朱卧庵收藏,实为宋拓无疑。
书法是中国视觉艺术永远的源泉,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很好艺术传统,为了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和学习书法的需求,吉林文史出版社从浩如烟海的书法宝库中,精选了一系列经典墨宝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