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日本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思考,全书分成 东瀛书论 日本书法史 日本篆刻史、书法理论史和书法教育史 三编,从日本书法史、日本篆刻史、日本书法理论史、日本书法教育等方面,详细阐述日本书法的发展过程,不仅详述古代日本书法,更涉及近现代日本书法发展的多方面,是了解日本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我大致制作了这样一根项链:中国书法笔法的起源、终止、失传的原因,什么是『八分书』『楷则』,什么是书法中的『势』,『五字执笔法』该如何诠释,古来若干譬喻(如『屋漏痕』『折钗股』『意在笔先』等)究竟何 指,『笔法』图解细释,书写工具、姿势与书法发展的关系,『章草』与书法演变终止的关系,提出『美化』与『隶化』的概念,『完法』『尚法』『变法』『无法』阶段的划分,『帖学』与『碑学』的实质,历目前主要书家书写风格破解,『书画同源』的本意,何谓『文人画』,书法和绘画的分界线,等等。因此,这本书不是教科书,而是『寻』古来书法之『本』的书。
刘炳森隶书字汇
《书法名作百讲》以细腻的手法梳理了史上一百名书法家的一百件作品,一位书法家一幅作品,力求能够代表书法家的鲜明风格。本书所涉书体齐备,楷行草隶篆中以行草为最多,由于楷、隶、篆的安排规整、手法平正,在评说时作者的笔调也集中在点画、结体之上的,更显得小心谨慎。
《中国历代篆刻精华·肖形印》2008年我社出版了《中国历代篆刻精华》丛书。本书为其中《肖形印》分册的修订版。本书收录了从新石器时代、战国、两汉至明清时期的800余方肖形印精品,图案简洁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独特的审美特色。为今天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的参考资料,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这套教程的最主要特点是“学以致用”、“随学随用”、“未学不用” 、“不断巩固”。即学会了一个具体技法之后。便可解决此后的问题,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具体的“形”总是可以在前一个单元训练中清晰地找到训练有素的痕迹。于是一个一个的技法单元就组成了一个非常严密的技法链。这是本套教程有别于目前诸多书法技法类丛书的最主要亮点,也是笔者近年来关于“书法教育教学的模式研究”课题中关于技法教学的一个分支。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做到学科性、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的原则,所以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在学习一个新的技法时,要做到严密,熟练到位。相信通过一个又一个技法单元的学习,一环一环坚实的技法链能环环相扣,读者们的实际书写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目前,这套新概念书法教程已被近十所师范
《中国古代书法大家碑帖精选》,旨在弘扬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的魅力,让广大书法爱好者去感悟中华五千年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嬗变,领悟书法大家们的达观和深邃,激发后人对中华书法瑰宝的青睐与苦恋。本丛书的选编原则是基本按照书法家在书法领域的地位和影响而推出,本辑先推出二十本。
赵之谦(1829-1884),字撝叔、益甫,号悲盒、无闷、冷君、憨寮,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咸丰年间举人,曾做过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等县知县。 他的篆刻开始学浙派,后来又学邓石如一派,由于写得一手好篆书,又擅长绘画,在北京又致力于文字训诂和金石书画考证,所见极广,篆刻突飞猛进,创造了自己的风格。 他在我国篆刻艺术发展史上,贡献很大,一是开辟了新的摹汉印道路。以汉印作为学习目标,是明清以来篆刻家所走的道路。赵之谦悟出了"汉印之妙,不在斑驳,而在于浑厚"。他就在"浑厚"二字上下功夫,不求"斑驳",而取光洁,突出个性。二是扩拓了印章文字的广阔前景。无论是白文印或朱文印,在文字的取材上大胆吸取汉镜、钱币、权、诏、汉器铭文、砖瓦以及碑额等文字入印,使篆刻艺术更丰富了金石的内涵。三是大胆探索边栏的
正如美国诗人庞德所言,汉字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也正因为这样,中国的诗词与书法艺术总是结合在一起,相映成辉。为能更好地体验,更进一步地回味先人爱国爱民的情感历程,我们采用字帖这一形式,并邀请了两位和工期从事书法艺术研究的金鉴才、骆恒光两先生书写此帖。本帖共收录唐诗二十六家四十一首,宋词十四家十九首,共六十首唐宋诗词,并用简繁、横竖、行书与行楷两种对映的体格书写,最后还对这六十首诗词作了简要介绍和赏析,使爱好诗词、书法的朋友们可以更细细地品味这些诗所表达的情操和精神,体验那美妙和丰富的情感。
本书介绍了钢笔楷书的基本笔画,楷书的书写笔顺,楷书偏旁部首的写法,汉字的构造,钢笔正楷字的结体,钢笔正楷字的章法,钢笔楷书作品的形式等内容,基本练就写好一手规范的钢笔正楷字,使你受用无穷。
《章草要诀歌》用五言歌诀的形式,对章草的源流、书写、辨识等环节进行示范讲解。因其文便于诵记,其字又可作临习之范本,还可为今草学习者作为溯源与借鉴的对象,因此《章草草诀歌》能广为流传。 本书作者以卓定谋藏本之珂锣版影印本为底本,对原《章草草诀歌》进行改编、校注: 一、将字面放大; 二、对残损范字加以调整; 三、校订并增添了印刷体释文,将释文中的简化字、异体字和旧字形一一注出; 四、删除了原书中与现今使用者关系不大的跋文,而增加了有学习借鉴价值的《补订急就章偏旁歌》,还附有古今名家章草作品多幅。
一、金石书画润例是书画家个案研究和书画史史段研究的重要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提供独特的视角,藉以了解书画家在某个历史时段艺术追求和价值的自我判断,以及艺术家的艺术活动和经济境遇,同时可以追寻并把握说话艺坛的嬗变与兴衰消长,有些润例留存着以后我们视野消失的艺术家及其生平和艺术活动的珍贵材料。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文化语境的变迁,一度浩若烟海的这类润例大都散佚无闻,编纂本书意在弥补这一遗憾,但事属草创,搜罗未广,遗漏者甚多,有待继续补充完善,望读者鉴之。 二、本上收录金石书画润例二千余件,上起一八七四年,下迄一九四九年,前后跨越七十六个年头,为便于对这大意历史时段金石书画家润例的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本书采用编年体,每件均标明出处与发布时间。 三、本书润例来源有二:一是流传原件,一是报刊上发
《钢笔书法自学速成:行楷》是《钢笔书法自学速成》中的一本,在今天这个事事讲究高效率的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练字的读者朋友都有一个普遍的心理——希望利用不太长的时间。花不太多的精力就能把字练好。因此,一套高效实用、物美价廉的字帖就成了他们练字的。为此,本社特邀我国书法家田英章、吴玉生老师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度身编写了《钢笔书法自学速成》。
丛书坚持学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以印学史框架为学术支撑,以历代玺印篆刻遗存及印学文献为基础,荟萃印学史专家、古文字学专家、篆刻创作家的综合视野,紧贴篆刻研习规律,遴选最能够体现各个时代、各种形制和各个名家流派风格的典型作品,呈现中国玺印篆刻艺术精华。 丛书分三辑,辑玺印史系列,第二辑名家流派篆刻系列,第三辑专题印系列,三辑总计约五十卷。每卷由三部分组成,部分本卷概述,第二部分印蜕及释文,第三部分相关史料文献,其中第二部分编排以从易到难的临习鉴赏进阶安排,兼顾类型特征和审美倾向。 此次批推出玺印史系列七种,后续品种近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