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是陈蔚自编自导,开中国小剧场歌剧之先河的一部作品。该剧以经典诗篇《再别康桥》为轴心,将笔触聚焦在林徽因与徐志摩二人的情感纠葛上,并穿插着梁思成与林徽因、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生活,再由 诵者 扮演的胡适、金岳霖、泰戈尔将这两条戏剧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主次分明、发展清晰的戏剧脉络。该剧次成功地表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一群文化名人、知识精英 诗人、才女、才子、名媛的感情世界与心路历程。无论是剧本结构语言,还是舞台呈现方式都颇具新的创意,充满了诗性、诗意和诗情。
《中国歌剧百年 精选唱段集萃》以年代为编辑原则分为九册,涵盖了20世纪20年代至2018年创作的117部歌剧,366首唱段。本书是第七册,收录了2013 2017年间创作演出的16部歌剧中的54首唱段,如:《相思曲》《月光如水》《你多么令我神往》等。乐谱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曲谱后有作品简介,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使演唱者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作品的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从而对音乐本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中国歌剧百年 精选唱段集萃》以年代为编辑原则分为九册,涵盖了20世纪20年代至2018年创作的117部歌剧,366首唱段。本书是第三册,包括《宦娘》《情人》《伤逝》《芳草心》《原野》等经典歌剧。乐谱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曲谱后有作品简介,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使演唱者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作品的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从而对音乐本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册为中国歌剧百年 经典唱段集萃第四册,收录了1990-1999年间创作演出的《归 去 来》《党的女儿》《马可 波罗》《张骞》《安重根》等15部歌剧中的34首唱段,如《铺平大道通长安》《卞姜,你在哪里?》《大王,快住手!》《你是草原上美丽的太阳》等。这一时期的中国歌剧无论是创作方法、艺术风格以及审美取向,都有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轻歌剧和音乐剧的引进,使新创演的剧目均在原有的艺术模式上迅速突破。 《集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乐谱 所有唱段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限度为演唱者提供便利;二是文字赏析 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集萃》是一套系统化、专业化,集乐谱、伴奏、鉴赏分析于一体的中国歌剧文献集。它不但可以作为一部涵盖全面、资料翔实、评价中肯的歌剧集
本套曲集不仅为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作品,也为发扬中国民族歌剧优良传统,促进民族歌剧艺术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其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选曲横跨时间长,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以年代分册,整套曲集总揽新旧、取其精选,从中国歌剧的源头寻起,将零散的歌剧作品进行梳理,在诸多优秀作品中提炼精选唱段,并对音乐作品的内容、音乐本体及演唱等进行释解,既便于查阅,又能更加直接地了解其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二是每册均以乐谱和文字阐释结合。曲集所有唱段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附有钢琴伴奏;每部歌剧由详细的文字阐释,内容包括作品创作背景、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指导等,使学习者可以更加直观而清晰地了解整部作品,从而对唱段本身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演绎。本书是第五册,反映当时歌剧生存环境
《中国歌剧百年 精选唱段集萃》以年代为编辑原则分为九册,涵盖了20世纪20年代至2018年创作的117部歌剧,366首唱段。本书是第二册,收录了1960 1979年间创作演出的17部歌剧中的33首唱段,如:《海风阵阵愁煞人》《红梅赞》《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等。乐谱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曲谱后有作品简介,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使演唱者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作品的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从而对音乐本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本书的特色是字对字的翻译,字对字的翻译对大家理解作品、学习作品、欣赏作品和演唱作品都有极大帮助。作者挑选的版本都是非常准确的,排版方面争取做到零失误。对于没有学过法语的人,只是靠听外国人的读音,很难辨别一些细小的区别。所以,在每首歌曲里面都配了一个由男中低音歌唱家施恒先生亲自录制的法语发音,里面做了很多的讲解,包括在歌唱时应该怎么发音才能让观众听明白。特别是语言的演唱和说话上的一些区别,包括演唱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有哪些,大家要如何避免。本书是面向音乐院校专业学生、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以及艺术考生的声乐教材,所选曲目共有12首,选自11部法国歌剧,都是法国歌剧音乐会常用的歌剧咏叹调。
《五场歌剧小二黑结婚(套装版共2册中国歌剧舞剧院2016年演出本)(精)》由中国歌剧舞剧院编著。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是中国歌剧中的经典作品。该剧创作于1952年,1953年1月由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首演于北京实验剧场,并为1956年第―届全国音乐周的上演剧目。剧中唱词生动通俗,充满精彩的群众语言和风趣的戏剧情节,热情的讴歌了农民中开明、进步的新生力量的胜利,表现了社会进步的深刻主题。
本书中所展现的是令人着迷的歌剧世界。它不像一般同类书籍那样以冷静枯燥的口吻陈述那些必不可少的数据和事实,而是像在舞台上一样把充满悬念和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真实地奉献给读者。本书歌剧的选材不仅恰当,而且颇具说服力,情节的叙述也直观生动、引人入胜,同时还通过简单的附注举例对情节辅以意义深长的补充。这样的一本书肯定能够唤起年轻读者——当然也希望一起读本书的成年人:父母亲、亲戚和朋友们——对歌剧的巨大兴趣。
《歌剧概论》一书为钱苑与林华老师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讲课内容集结整理而成。已出版多年,近年来销售逐渐成上升趋势,作者对此书内容做了不少修订,且当年合同已到期,因此作为修订版重新制作。
为什么几个世纪以来,歌剧使观众为之深深着迷?音乐学家卡罗琳·阿巴特、罗杰·帕克将起自1600年前后歌剧出现到21世纪初这四百多年的歌剧史娓娓道来,并回答了这一问题。书中涉及罗西尼、瓦格纳、威尔第、普契尼等歌剧大家的作品,为读者呈现一场无与伦比的艺术盛宴。 但本书并非单纯地解读作品。为了让更多普通读者了解歌剧这门艺术,两位作者参考了当时的文本、学术界研究、人物传记等各种材料,讲述了歌剧诞生及发展的历史,考察了歌剧传播中的音乐与戏剧手段,以及相关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传统歌剧在现代化的世界遇到了诸多问题,传统经典剧目广泛传播,新歌剧的创作在锐减,但歌剧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其经久不衰的感染力给观众以身体上、情感上、智识上的震撼,这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代替的。
杨燕迪音乐文丛《歌剧的误会》一辑,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有关歌剧的散文和评论。歌剧作为特殊的艺术体裁,其间必然涉及音乐、文学、戏剧、景观、舞蹈等各类艺术品种的交叉与融通。就“音乐人文”的关切而论,歌剧自然是这一解读视角的音乐种类之一,这也是杨燕迪教授近年持续关注歌剧并从事歌剧解读和批评的个中缘由。这些篇什中,有的属于歌剧原理性的散议,有的是具体歌剧的导赏性剖析,有的则是歌剧演出之后的评论……所涉及的歌剧作曲家和剧目基本属于在舞台上演过的“主流”,但也有一些针对从未在中国舞台上亮相过的现代歌剧的引介。
本书中所展现的是令人着迷的歌剧世界。它不像一般同类书籍那样以冷静枯燥的口吻陈述那些必不可少的数据和事实,而是像在舞台上一样把充满悬念和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真实地奉献给读者。本书歌剧的选材不仅恰当,而且颇具说服力,情节的叙述也直观生动、引人入胜,同时还通过简单的附注举例对情节辅以意义深长的补充。这样的一本书肯定能够唤起年轻读者——当然也希望一起读本书的成年人:父母亲、亲戚和朋友们——对歌剧的巨大兴趣。
本套教材是参照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教学大纲,并结合美术专业函授、大专自学考试大纲编写的。这套丛书是报考美术院校的高考生、美术自学考试者、社会助学单位、高校美术专业、公共美术教育单位和美术爱好者珍贵的学习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