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从戏曲的角度切入山西历史地理的作品。山西,这一块地方,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堂。山脉、河流、长城,构成了我们特殊的地理条件,保存了山西相对鲜明的文明。这块表里山河的地方,又是戏曲大省,剧种之多、声腔之丰富居全国,我们的梅花奖获奖人数,是全国。但真正让我们骄傲的,还是我们山西的文明入了戏,有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在全国各大剧种中流传(和山西有关的戏曲剧目初步统计有20多个),被无数个剧团剧种和戏曲人演绎他们的人生 戏中山河。
《步步娇:单雯说剧谈情》是单雯解读昆曲《牡丹亭》 《幽闺记》 《桃花扇》 《南柯记》 《长生殿》 《玉簪记》 《狮吼记》 《奇双会》 《雷锋塔》 《浮生六记》 《烂柯山》及《蝴蝶梦》等经典曲目中女性人物形象的随笔集,分故事介绍和人物解说两部分,角色涵盖了杜丽娘、王瑞兰、李香君、瑶芳公主、杨玉环、陈妙常、柳氏、李桂枝、白素贞、芸娘及崔氏、田氏。作者从自身舞台表演经历出发,叙述自己对昆曲传统经典剧目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处境、命运的独到理解,文字细腻流畅,富有表现力,全书图文结合,相得益彰。
相声艺术教程丛书 是由知名相声演员李伟建主编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相声教学工具书,分为《相声艺术教程 入门级》《相声艺术教程 中级》和《相声艺术教程 高级》三本。《相声艺术教程 中级》是 相声艺术教程丛书 的第二本,延续*本课程教学的形式,难度较*本稍有提升,内容涉及口齿训练、眼睛练习、节奏、韵律等,结合漫画形象,将相声基础知识生动形象、重点突出地讲述出来,更容易被少儿接受。这本书将相声的基本学习理论、方法和实践融会贯通,目的是填补相声界多年来只有口传心授、没有教学指导的工具类书籍的空白。
2016年中英艺术家共同执导的昆曲《邯郸梦》在伦敦首演,作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剧作名家逝世400周年纪念之作,《邯郸梦》别出心裁地将昆曲和莎剧融合创作,这种跨界融合的艺术探索受到中英两国观众的热烈欢迎。本书收录了此次演出的缘起、台前、幕后、剧评、剧报相关文章二十余篇,配以精彩剧照,回顾了这出新概念戏剧的演出前后,收录多篇学术评论文章,梳理了中英汤莎会在中外戏剧对话层面的价值和意义。
《评弹情缘》记录了作者殷德泉一生与苏州评弹事业割舍不断的情缘。从少年时代喜爱评弹,工作后主持电视书场,在与各流派各名家的交往中,深入地研究评弹,于评弹艺人和普通听众间搭建桥梁,从而为评弹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上海越剧名家唱腔精选系列:钱惠丽越剧唱腔精选》共包含钱惠丽72首经典唱段。涵盖了她所塑造的所有角色的主要唱段,包括其恩师徐玉兰老师的原创作品选段:《红楼梦》、《追鱼》、《春香传》等,还特地精选一些后来再也没演出过的现代题材剧目的唱段。本产品是钱惠丽30年越剧艺术生涯的一次全面回顾,为研究和保存钱惠丽越剧唱腔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本书全面记述了享誉江浙沪的评弹双档张鉴庭、张鉴国昆仲的家庭环境、学艺生涯、艺术成就、坎坷经历以及晚年努力发扬和传承 张调 艺术,坚持为听众演出,直到生命*后一刻的感人事迹,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两位艺术家曲折而辉煌一生。同时,作者采用了访谈、口述、报刊、档案等多种资料,充分深入挖掘,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张氏昆仲精彩的一生,对于了解中国近代评弹历史也有价值。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绘画本)(共10册)》包括《宇宙锋》、《樊江关》、《穆桂英》、《白蛇传》、《钗头凤》、《窦娥冤》、《十五贯》、《玉堂春》、《四进士》、《窦尔敦》十本古代戏曲故事。《宇宙锋》:秦二世时,赵高专权,右相匡洪正直无私,不肯趋炎附势。赵高为拉拢匡洪,借二世之口,将女儿赵艳容嫁与匡洪之子匡扶,结成儿女亲家。不料匡洪并未改变立场。赵高遂遣人盗取匡家“宇宙锋”宝剑,行刺二世以嫁祸匡洪,结果匡洪被杀,匡扶逃走,艳容回家独居。二世见艳容貌美,欲立为嫔妃。艳容不齿其父为人,又恨二世荒淫无道,借被二世召至金殿之际,假装疯癫,痛骂二世,以抗强暴。《樊江关》本书根据同名京剧编绘。说的是唐朝初年,唐太宗率部将薛仁贵御驾亲征,被困锁阳城、白虎关。薛仁贵遣人至樊江关调儿媳樊梨花兵马救驾,
中国戏曲课程思政研究,以中央戏剧学院公共课《中国戏曲》教改为视点,从“戏曲德育”“专业知识”“学术方法”“政治修养”四个方面探索高校戏曲思政价值,有史论理论文化讲解,有专题探讨学术互动,有乡村戏曲田野调研,有课堂师生剧本创作,师生沉浸于中国戏曲专业课堂,潜移默化进行德育熏陶。研究秉持“戏曲本体原汁原味”教学理念(授课逻辑),融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研究成果(理论品格),践行“戏曲审美寓教于乐”实践探索(方法路径),向着高校立德树人品牌课程建设不断迈进。
本书对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马静宜及其子 三弦王子 马小祥师承、艺术生涯、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及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展现;对曲艺流派 刘派、白派、张派、少白派、骆派、菜园派进行详细介绍;对马静宜、马小祥艺术探索和研究文章进行分享。同时,本书附有京韵大鼓唱词、鼓曲,以飨读者。本书文辞朴实,情感真挚,图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对于保护北京曲艺这一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老艺术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品格、年轻艺术家对曲艺事业的坚守,对北京曲艺的传承具有现实意义,为北京曲艺的创新发展开拓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