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附光盘)》以联觉关系为突破口,有心理学的实证方法证明了与音乐听觉相关的六种联觉对应关系规律:与音高相关的联觉、与音强相关的联觉、与时间相前的联觉、与时间变化率相关的联觉、与紧张度相关的联觉、与新异性体验相关的联觉。 《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附光盘)》以联觉对应关系为基础,还从创作与欣赏双向对音乐表现对象的发生过程作了进一步的考察,回答了“表现对象是怎样进入到音乐中去?它又怎样从音乐中出来,进入到听者那里去”的问题,并指出音乐理解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是必然的,而理解的共同性则是有条件的。
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论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因此,《琴道》自1941年出版以来,即被视为古琴研究的之作,无论对于古琴研习还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都可谓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穿T恤听古典音乐:巨匠时代》是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田艺苗"穿T恤听古典音乐"缘起之作,《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2017年修订升级版。以此为基础,2016年7月田艺苗老师于喜马拉雅电台主讲《古典音乐很难吗?》,付费点播迄今累积已超过980万次。 贝多芬,被后世奉为"乐圣",为何在他身处的年代只是一个"的普通人";莫扎特,这个精力充沛的"小个子开心果",一生经历如流动不停的宴席,为何在身后的几个世纪,常常被迫以一种简单化了的形象示人。田老师为大家挑出音乐史上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位巨匠: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曼、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在《巨匠时代》这部书中,通过优雅洗练的文字,引导读者从他们的一首首歌剧和交响曲中,一瞥巨匠们激情饱满的生活,曲折跌宕的情感经历,炽烈丰沛的创作欲望,感受他们的真性
如书名所示,《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旨在以“西方文明”为整体舞台,展示音乐艺术在近三千年(自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漫长历程中所扮演的戏剧性角色。由此出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将音乐置于极其广阔的“大文化”背景中,用独特的诠释性批评和富于感召力的文字表述考察了音乐如何参与、改变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反过来,音乐也同时被整体社会与文化的演变所影响)的历史进程,因而获得了极高的学术威望和荣誉。 本书译者之一杨燕迪 教授曾说:“现在回过头捧读这本名著,仍每每感到,作者在勾画音乐蕴涵的精神寓意时,在倾听音乐的“文化泛音”时,其眼界之宏阔、感应之饱满、笔力之雄健、辞章之华美,都堪称“大师级别”。音乐绝不仅仅是美妙的声响,其中回荡的是时代精神的脉动、社会心理的余音和个人创见的智慧。《西方文明中
《中国流行音乐简史》为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教材。欧美流行音乐的历史虽然只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但其音乐形态却极为丰富,各种音乐风格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本书以美英两国音乐为基础,梳理了流行音乐的一个发展脉络,介绍了流行音乐各流派的不同风格。
在我国,早些年人们初学西洋乐器还多是从小提琴、钢琴这些普及率较高的乐器入手,现今各大乐团的专业中提琴演奏者也多是先学习小提琴再学习中提琴。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全国许多城市都组建了正规的交响乐团,一些大学、中学甚至小学也有了自己的乐团。如何使中提琴成为人们触摸音乐的件乐器,使之更加大众化,是我们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初衷。与此同时,随着大家对中提琴这门乐器有了普遍的认识,也迫切需要一本中提琴基础入门教程供学生们学习。 我根据多年的演奏、教学实践,结合少儿的学习及成长特点,编写了这本《中提琴基础教程》。教程从零(入门)开始,介绍中提琴及相关基本知识;从学习演奏的最基本方法入手,由浅入深,并从趣味性、经典性、技巧性和实用性几方面逐步展开,共分九章。书中收集了世界几百年公认的经典练
狄其安教授专门为西林禅寺僧众所唱诵的梵呗,记录乐谱,编印一本《中国汉传佛教常用梵呗》以流通,满足护法居士和音乐爱好者学唱提供方便。《中国汉传佛教常用梵呗(附光盘)》将是中国一本为佛教人士专门编写的梵呗曲集,选用的简谱记谱的方式将更有效地普及此书。
“语言音乐学基础”这门课,只是音乐界引入语言学方法的初阶,它的开设既有基础理论意义,又有应用理论意义。在此基础上,将来还可分别为声乐系开设“地域性多元语音唱词诵唱”(专门训练用国际音标诵唱多种语言、方言的唱词);为作曲系开设“语言与声腔”(专门介绍各地各族语言对声腔构成的影响);为中国音乐史专业开设“音韵学与音乐史”;还可直接引入“实验语音学”课程。
自从电影和电视诞生以来,整个20世纪的音乐都受到了它们很大的影响。影视剧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创作样态、所使用的创作技法和审美意境,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在不断地扩展并丰富着人们的心灵。
钢琴家能够在舞台上绽放光彩的首要条件就是了解作曲家,这本由理查德?安德森教授编纂的论文集收录了19篇关于不同作曲家作品的教学、练习及演奏指南。各章节的主题按照作曲家年代排序,内容涉及了从英奇?罗萨对巴赫的见解、加里?阿玛诺的海顿奏鸣曲指南到克里斯蒂?斯克豪森详解肖邦的发音触键,还有格温德林?莫克总结的弹奏(拉威尔使用过的)埃拉德钢琴的心得。 读者还会看到关于莫扎特钢琴作品、贝多芬奏鸣曲、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相关文章,其他涉及的作曲家还包括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斯科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巴托克、格什温以及克拉姆。各章节作者都是美国及国际知名的钢琴家、教育家、录音演奏家及学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演奏、学习及教学经验仔细记录成了文字。每篇文章针对一位作曲家,
《中国民歌欣赏》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中小学音乐知识文库”丛书之一。《中国民歌欣赏》的目的是探索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我国民歌这样一种特殊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成就进行欣赏分析,引导中小学生理解我国民歌的艺术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并期待对民歌的其他爱好者也能产生有益的赏析帮助。
明代及清代前期的弹词多为长篇说唱形式,演唱者自弹三弦或琵琶,也有增加二胡和四胡协助伴奏的。清代中叶嘉庆年间的弹词艺人陈遇乾、姚豫章、俞秀山、陆士珍被誉为弹词界名家;清同治年间有马如飞、姚似章、赵湘舟、王石泉等名家。其中陈遇乾、俞秀山在唱腔上有,他们的唱腔分别被称为“陈调”、“俞调”。“陈调”苍凉、粗犷,后常为老生及老旦的专用唱腔;“俞调”婉柔、细静,适宜表现闺中女子凄清、哀怨之情。马如飞的唱腔爽利、清劲,由于善于传达激昂、愤恨的情感而自成一派,称为“马调”。
以先进的合唱理念、人性的教学模式、演唱中外经典合唱作品为主。在合唱正规训练的同时,进行基本乐理、试唱、练耳、和声、复调、合唱音乐史等学科的辅助教育,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综合音乐素质,同时这些学科也是合唱训练及其其他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是针对零基础音乐爱好者量身定制的乐理一本通教程。从本书中你将会学会乐理的基础知识,让你在日后的音乐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分为8部分,包括了音乐的基本知识、乐谱的基本知识、音程、节奏、音阶、和弦、和弦扩展、调式训练、练习题等。作者用详细的文字讲解,配以图解展示,让没有基础的读者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再参考展示图片,轻松学会乐理。这种学习方式让你在枯燥的乐理学习过程中,找到快乐并能轻松的坚持下去,而不会因为一些繁琐的文字性的音乐理论放弃对音乐的热爱。本书适合音乐爱好者阅读,也适合音乐培训学校作为教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