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基础技巧练习之道》(上、中、下)囊括了古筝演奏中遇到的所有技巧练习,在巩固基础、提高技巧等方面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适用于古筝初学者、古筝爱好者、专业学习者和教师。学琴者可以从零开始,科学地掌握古筝的各种指法、技法,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从而达到与《古筝快速指序练习之道》(上、下)的匹配练习。
《 诗经 弦歌全集:清代 钦定诗经乐谱全书 古琴 》完整还原了清代《钦定诗经乐谱全书》之古琴卷的文本原貌,作者还根据《诗经》乐谱古本中约定的十二律吕定调,再根据《律吕正义》的改弦之法(旋宫转调)等计算确定各调音名以及在古琴七根弦上的序列,且用首调唱名法标注简谱对照。该书极大突破了《诗经》的文本局限性,实现了《诗经》弦歌有律可依,深度再现了我国《诗经》吟诵和弦歌的古老传统。
作者赵曼琴是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的师傅,他开创了 赵氏快速指序技法体系 ,早年出版的《古筝快速指序技法概论》是成为名家的宝典。这次他推出的新作《古筝快速指序练习之道》(上、下)是与其子赵冠华在 赵氏快速指序技法体系 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其独到的演奏理论、教学理论、人体学理论,进一步编写的全面、系统、由浅入深的快速指序练习曲集,适用于所有古筝学习者及专业教师。按照本书设计的循序渐进的练习,学习者能够将指序技巧融会贯通地运用到乐曲演奏之中。
《琴学存稿 王风古琴论说杂集 》为现代琴学丛刊中一册,是王风先生二十余年来从事古琴演奏和教学工作的一些经验体会。包含了琴史、琴器、琴话等内容。该书涵盖学术论文、杂谈、琴谱等内容均为首次面世,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作者多年来的琴坛活动、琴学之见、新曲创作等。对考察研究琴史、撰写古琴大事记、深入了解琴家们的思想、生活、品格,都是极其宝贵的史料。
《中国广东音乐 高胡名曲荟萃》共收入了103首经典广东音乐,由著名高胡演奏家、教育家、现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主任余其伟教授一一加以订正,注上弓法、指法,并附上他近年来写的关于粤乐及高胡表演的心得和感想。书中大部分乐曲之后都附有详细的演奏提示,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掌握这些曲目的演奏风格和技巧,整体而言是一套深入浅出、编排全面的高胡经典名曲集萃。此次为15年之后的重新修订版,其中不但对每首曲目重新进行了仔细修订与微调,而且还根据近年来的舞台演奏实践与教学经验,将部分曲目如《步步高》《齐破阵》等改为了高胡齐奏等新版本、新形式。同时,作者还首次甄选了29首精彩纷呈的音响资料在修订版中进行了展现。相信此本高胡名曲集萃的修订,将更好地满足广大高胡专业演奏者和爱好者的学习以及欣赏需求,并且也必将对振兴
古琴位列中国古代文人四艺之首,是历史*悠久的拨弦乐器。古琴音乐不仅读书人自己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道德修养。2003年,随着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的称号,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有鉴于此,为了更好推广古琴艺术,我们在2113年提出了《古琴名谱集珍》丛书计划,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工作,现已进入实质的组稿阶段。中国传世琴曲谱数三千三百余个,存曲六百五十多个,皆收录于一百四十多种古琴谱集中。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古琴技法、修养、历史方面的专论琴书。我们从这些众多的琴谱与琴书中萃选影响大、传播广,校勘编辑水平高的名谱,编成一套二十五种的大型琴谱琴书丛书,以线装本形式出版,供古琴专业工作者及广大古琴爱好者学习与收藏。
《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器乐教学书系·中国音乐学院科研与教学系列丛书:古琴基础教程十二课(简、线谱版)》分为上下篇。上篇为右手指法练习,以八种基本指法为基础,加以拨弦数量与得声数量为根据,将右手指法分为单弦单声、单弦双声、单弦多声、双弦单声、双弦双声、双弦多声、多弦多声。下篇为左手指法练习,分为单声、多声、散与实组合、音色处理与泛音说明、综合练习。在所有练习曲之前都配以指法的文字说明,右手指法为手形要求、弹奏要求和音色要求,左手指法为按弦位置与按弦要求。运用简洁的语言与练习曲结合,达到训练指法的目的。以此,向弹奏好一首琴曲迈出坚实的一步。
由国家一级作曲、筝乐大师、新筝艺术之父王天一先生撰写的《古筝教学法》问世近二十年,至今仍是全国的一部系统古筝理论巨著。现已出过 第四版 。全书共四册,100章。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讲解如何学弹古筝和教弹古筝,不但讲解技法的弹奏要领和在弹奏中需要注意的具体弹奏技巧问题,还对重点必弹古筝曲目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充分地运用音乐语言、表情语言和形体语言来诠释音乐作品的内容,揭示音乐作品的主题。此书还对学筝需要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也进行了必要的讲解,重在全面提高学筝者的基本素质。堪称古筝教与学及乐理学习的工具书。
《古琴演奏法》为琴学丛刊中一册,是龚一先生三十余年来从事古琴演奏和教学工作的一些经验体会。书中他正式推出了五线记谱法,还为古琴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批不可多得的创作琴曲和传统琴曲,充实了古琴教材,是琴友们值得收藏的精品。 本书的结构编排分文字部分与乐曲部分,文字部分对各种技法指法的操作要领作了较为详尽的注释。乐曲部分都由五线谱记成,分练习曲、小曲、古代乐曲、新琴曲与移植乐曲四部分,传统琴曲中又集刊了前辈代表性琴家的代表曲目。每部分又都由古琴新记谱法——“古琴五线记谱法”(五线谱实际音高的记录与简单符号)和五线谱加减字谱的双行谱记成。两种记谱法在乐曲的难易程度编排上都由浅及深、由易及难。“古琴五线记谱法”有着详细的文字解说,经仔细研读可通晓其记谱法则。 龚一先生撰写的这本《
笔者1957年起师从查阜西先生,1958年起师从吴景略先生,又潜心研习管平湖先生古琴艺术,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开始从事古琴教学。在四十年的教学中,接触过多种类型、不同程度的古琴学习者:有音乐院校的主科生(包括附中、本科、硕士研究生)、选修生(包括多种专业的附中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生(音乐院教师、专业团体演奏员)、留学生(音乐学专业人士、西方乐器演奏者)、古琴艺术的爱好者(由9岁到60岁的多种年龄、多种职业)。正是这种情况,促使了我在教学方面的发展和成长,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于1985年前后写出了古琴实用教材稿(初级部分),并一直使用至今。2000年曾将原有程序加以调整,将指法及其运用的叙述加细并补充一些小曲作为练习,又附上简谱,以适应众多的、没有条件直接向老师学习的爱好者。本教程以第星
《历代琴谱过眼录》一九六三年完稿,自序略言所见琴谱百数十部,去其渊源不明缺乏体系、或所抄均常见谱本,共得唐至民国间一百四十九部,且多属海内孤本,而当时一般琴学家版本收藏家仅著录五六十部,较《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又新增四十部。每谱各为简略提要,著录著者、藏者、版本、年代、内容诸项,重点在汇录序跋原文;以琴谱出版先后为次,成书八卷。原书至今未出版。 誊清稿本据云见存于中国音乐研究所,今次整理所据为其家所藏原稿本, 整理者据 《琴曲集成》 校勘文字,改正原稿本舛误遗漏及标点错误。 该书是集琴谱目录与琴谱序跋为一体的资料汇编,该书据全本《琴曲集成》稍为补全著录缺失项目、删除原录与琴谱无关之几篇序跋〔其目分注篇内〕;据《琴曲集成》所影印原书复校增补录文、订正抄写错误、校勘诸本异同;全文
李廷松先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琵琶演奏艺术,为振兴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位在青年时代就被上海国乐界誉为继汪昱廷先生之后的又一位“琵琶大王”,使“汪派”琵琶演奏艺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扬。李先生生前为人胸襟磊落,朴实无华。而他的演奏风格,一如他的为人,古朴浑厚,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在教学方面,他更是热情诚恳,诲人不倦,为培养中国的民族音乐人才倾注了的精力和心血。
《古筝培训教程》分三个阶段进行安排:一、二、三级曲目列为初级阶段;四、五、六级曲目为中级阶段;七、八、九级曲目为高级阶段。指技法及练习安排在每个阶段的乐曲之前。初级阶段主要讲传统指技法。由于传统指技法非常丰富,笔者先将其中二十多种基本指技法拿出来作为重点讲解,其他有关指技法随乐曲再讲。为了便于读者熟练掌握所讲的传统指技法,还配置了86条指法练习。现代指技法安排在中高级阶段进行学习,内容有摇指、点弹、和弦、琶音、快速指序等,配置的指法练习有38条。
本书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十五”规划批立项课题)成果,古琴演奏大师李祥霆先生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详细研究古琴的历史和文化演变,尤其研究古琴名曲的表现方法和演奏技巧,许多见解发前人之所未发。
传统潮州筝主要用于“细乐”合奏,在合奏中,演奏者们都遵循同样一份原始谱,同时,按照各自乐器的演奏特点和个人的技法习惯来加花演奏,因此每人都是自己乐器旋律的创造者。在潮汕地区,可以听到许多弹筝人奏同样的乐曲,但除了板数和骨干音一致外,音乐旋法、演奏技法和用指方式坦承在相径庭,民间称这种演奏为“造句”,由于这种记谱系统强调演奏者在原始谱基础上创造旋律的重要性,而“造句”的好听与否又取决于演奏者气质与音乐素养,所以人们很尊重那些“造句”好听,而且在“造句”中能充分发挥技巧和讲求风格的演奏者,后来的潮州筝独奏曲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不仅表现在潮州筝演奏技巧日趋丰富,而且艺人们的“造句”也愈加个性化,曲目也逐渐增多。象原先庙堂音乐和汉调音乐的乐曲,也成为潮州筝的独奏曲了。
作品卷则从近百年来所见的千余首扬琴作品中遴选出九十多首经典传统曲目与优秀创作曲目,既涵盖了中国扬琴五大流派(东北扬琴、四川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广东扬琴与新疆扬琴)的传统代表作,也收录了当代扬琴音乐家们的创造改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