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百重旅美画家郑百重1945年生于福州。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画师,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福建闽江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定居北京。
龙凤艺术在中国美术史和文化史上有着诱人的魅力,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龙凤图案全集》作者收集和整理了历代龙凤图案1500余幅,按雕刻、画像石、砖、青铜器、陶瓷器、漆器、玉器、刺绣剪纸、染织、服饰、现代装饰等类编排,品类齐全,各具风格,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是工艺美术、传统艺术设计人员和美术爱好者的一本案头的图案资料。
《水草舞》主旋律基本动机只有4小节,而小节旋律升F和B两个音,第二小节却左、右双手如数重复小节。而这一个基本动机(立意),在主旋律开始到主部结束前共22小节中,总共重复了9遍。B大调4小节旋律以模进转调到G大调;作曲家把主旋律第三小节十六分音符的材料,到第19小节后,又以模进的方式持续不停地重复6次(6小节),营造了“水草”飘逸摇曳的游离形象;最后结束句,旋律再次重复而调性却有所不同(大转小)。连前奏开门见山的“水草”飘摇流动之声,也只是简单的F与降E两个音的反复重复与模进。这一连串的重复、模进手法,都达到作曲家预设的艺术效果。怪不得听众都听进去了,记住了,而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旋律音调虽然简单、简明,手法技巧也简洁、明了,但使用了钢琴的好音区、好调性;和声织体搭配得当,声音效果好,“言简
《沈尧伊历史油画作品》主要是作者2006年以来革命历史题材油画的新作:组画《转折》和《在太行山上》。作为过程展示,也收录了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主要历史画作品。其实,一个画家一辈子能画出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好画,已足矣。一个值得画,作者又对之深有感情和研究的题材,反复推敲,很正常。
乐谱是了解音乐演变过程的极其重要的内容,但迄今为止在我国尚没有发现比《世宗实录》和《世祖实录》更为古老的乐谱。因此,增补前的音乐史在叙述高丽时代之前的音乐历史时,只能以文献叙述为主;叙述朝鲜时代以后的音乐历史时,则以文献为背景,把乐谱作为了研究的重点。 《韩国音乐史》(1976)的撰写可谓困难重重,经过长期搜集整理的珍贵资料在“6.25”战乱中不幸毁于一炬,于是将《高丽史》、《朝鲜王朝实录》等正史和《慵斋丛话》等野史中有关音乐的记录重新抄录到卡片上又花了整整十五年的时间,而古乐谱解读、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更是繁杂不堪。可以说,这本书倾注了我毕生的心血和努力。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21世纪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规划教材》分上、中、下三编,分别介绍了古代音乐、近代音乐、当代音乐的创作时代背景、创作思想与理论、创作特点、代表性的音乐家及代表作欣赏等内容。书中运用大量插图与歌谱,图文并茂,文字部分数据论述充分。对中国音乐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给出了一个清晰的思路。
本书展示了民国时期书法的状况和艺术发展的规律。
《丝绸之路音乐舞蹈大系》是一部汇集了丝绸之路沿 的各个 、地区和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著作。该著分上、下编,共15章,详细介绍了包括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古代西域,以及当代阿拉伯、西亚、南亚、中亚地区,还有中国七个少数民族,其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内涵、形式、表演实践以及理论和图像等历史文献资料。对我国研究丝绸之路音乐舞蹈文化、丰富我国音乐教学内容、促进中外音乐交流具有积极作用。
商业人像摄影是一门视觉艺术,后期处理技法于商业摄影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这种技法却始终掌握在少数专业人士手中,是许多一线摄影师和修图师不愿透露的秘密。??本书正是将一线商业人像修图师多年来的从业及教学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为读者呈现了杂志及广告大片从原片到成片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及方法技巧,全方位解密了商业人像后期不能说的秘密。??本书以代表性的案例为主导,以专业的商业人像修图师的实际操作流程为顺序,分别讲解了商业大片中对人物皮肤质感、妆容及服装的修饰技巧;五官及形体比例和结构的调整技巧;对画面背景的处理,例如如何处理白色背景、如何处理背景中的颜色断层或渐变不均、如何抠图等常见问题;调色等技法是建立在对色彩的基本理论熟知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因此作者用了一章的篇幅详细阐述了与商业人像
唐代乐舞作为我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中一颗璀璨的文艺瑰宝。 本书系统地梳理与研究了唐代乐舞发展脉络、唐代乐舞机构设置、唐代乐舞使用的乐器、唐代宫廷乐舞及唐代其他乐舞、唐代乐舞的海外流传等,全景式再现了唐代乐舞艺术的璀璨。 这是目前我国对唐乐舞进行 研究的著作,填补了我国唐代乐舞全貌研究出版的空白,同时也是对唐代文化艺术和古丝绸之路文化进行的推广,对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 文化遗产,促进“一带一路”沿线 甚至 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汇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展示了民国时期书法的状况和艺术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