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儿是流传在大西北的一种以爱情为主的山野民歌,已经被列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是西北花儿主要的发源地和流传地,为了深入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本着精粹、传承和发展的原则,我们策划出版《青海传统花儿精选》。本书编选的原则是:一,体现独特性,尽量避免和以往相关读物雷同,兼顾发掘和发展,精选了各种风格的花儿唱词的代表作;二,体现文学性,花儿是民间的诗经,突出其特有的比兴和赋的表现手法,选取了多种修辞方法,突出其诗意美和意境美;三,体现本真性,突出其爱情主题,尽可能体现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四,体现历史性,忠实于原貌,尽量体现花儿民风民俗百科全书的特色,保留一些曾经的民间活动和人们易懂的方言词汇,有助于人们了解和走进花儿;五,体现实用性,既是了解花儿的欣赏读物和学习、研究花儿的
一个手艺人将手纹、掌纹、指纹印在自己的手艺上,就像一个皇帝将玉玺印在自己的名字上。当手艺古旧得长出了令收藏家们趋之若鹜、夜不能眠的满脸皱纹时,一个年轻的大臣望见了皇帝内心的波纹。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但是,在长时期的重道不重器的儒文化氛围中,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在历代的官方典籍的正史中,对于匠人们的成就与贡献的记载极为难得一见,有也只是寥寥数语,或者干脆只字不提。 林先生送给我们的见面礼是一本25万字的《苏州刺绣》——他刚刚出版的一部新著,看来《中国传统刺绣》的写作是非林先生莫属了。读了林先生的书稿后,悟出的一个道理,原来刺绣才暗中国农业文明时期参与人数最多、传播最为广泛、与人们的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图像方式。它的影响力肯定超过了绘画,因为人们可以将刺绣穿在身上,而在民间,刺绣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语汇和表
《农历节气与农村节日》包括历法基础知识、节气文化知识、农事科普知识和民俗趣味知识,具体有:农历的由来和相关的历法知识,天干、地支在农历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中的应用,农历(阴历)与阳历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特点,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含义、划分、气候特征、农事状况,二十四节气的延伸、发展、补充及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各种民俗民间节日的起源、传说、故事、民俗活动,等等。知识丰富,通俗易懂。帮助读者了解有关日历节气知识和民间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知识,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