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范冬青历年来从事中国古陶瓷研究与鉴定工作的心得手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内容详实。从传世实物、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窑址发掘四个方面帮助读者掌握古瓷的鉴定方法和基本知识。同时还大量应用了实物图片,通过对十三个代表性窑口风格和特征的讲解,帮助广大古瓷文化研究者、爱好者、收藏家能够更好地学习古瓷的品鉴和收藏。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器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凭借着坚实的质地、稳定的性能,得以保存千年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科技、艺术等诸多信息。考古资料不断丰富,材料不断更新,陶瓷史的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入和系统化,逐渐形成了古文献学、考古学和文物学三足鼎立的知识格局。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整理、公之于世,是一项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工作。近年来,随着文物宣传工作的开展,古文物已不再是令人敬而远之的神秘之物,它日益吸引众多业外人士,参与到保护、收藏和研究的行列里来,陶瓷是其中的大宗项目。因此,对相关工具书的需求大大增加。《中国古陶瓷图典》的编写工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中国古陶瓷图典》的收词范围,限定在中国古代至近代境内生产的陶瓷器及其传统烧造工艺
作为谢明良先生的 陶瓷手记 系列,本次由上海书画出版社推出新的一种《陶瓷手记4》,集结了作者新的研究成果,聚焦中国陶瓷在世界区域范围内的交流传播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既有对陶瓷造型、纹饰的观察,也有文化史、艺术史的讨论。抽丝剥茧,深入浅出,探秘中国陶瓷背后的区域性文化因素。
中国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早在唐代就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了许多国家,随后又通过战争和走私等多种方式,流散在世界各地。《海外遗珍 陶瓷》共分四卷,以时间为序,精选了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陈列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美国华特斯艺术博物馆、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皇家收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22家
瓷器是中国的创造,是世界的语言。瓷器是水、火、土的完美结合,是人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优选体现,是自然与人文交汇的结晶。瓷器凝结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满足了社会生活的需要,积聚了时代与民族的精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工艺、文化目前的一项伟大发明,成为外国语汇里中国的代名词。《瓷器中国》一书用权威、通俗的语言,配以大量高清图片,讲述了中国瓷器三千年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怀。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3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该书也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瓷器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2年度瓷器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2年数万条瓷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内容,非常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3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业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以及在数千年的制作经验辅佐下,使得清代瓷器在胎、釉的精致以及造型、色釉的多变和装饰手法与图案花纹的多变来看,都是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的。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光耀灿烂的一页。 本卷分上下两相册,收录了我国各地文物收藏机构收藏的清代时期的瓷器各二百余件,基本上概括了那个时代瓷器艺术的发展情况,揭示了我国瓷器艺术的成就及社会意义,充分地将清代时期瓷器的辉煌展示了出来。 该卷分总论、论文以及图版,阐述和显现了清代时期瓷
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瓷器,时间跨度长,汉、晋、隋、唐、辽、宋、元、明、清到民国都有代表作,而品种繁多、窑口广泛、釉彩丰富,如同一部浓缩的中国瓷器发展史。由天津博物馆所编的《天津博物馆藏瓷》收入其中精品210件,图版印制精良,附有局部图和说明文字。
唐英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皇家御窑景德镇的督陶官,在中国陶瓷史、特别是清代陶瓷史上举足轻重。本书收录其与督陶相关的诗文、奏折,以及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的相关文献。许多资料系首次整理面世,如进奉御用瓷器残次品的变价处理、瓷器烧造尺寸用料用工的标准等。
本书是由广州番禺博物馆及广州东方博物馆牵头,与广东省考古研究所、龙泉市博物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合作编著的陶瓷迹型研究学术专著。作为陶瓷迹型研究与物证鉴定系列从书中的第三本,主要研究对象为明代龙泉窑系青瓷的迹型特征,将2015年陶瓷迹型研究团队与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前往浙江龙泉窑窑址、龙泉市博物馆以及广东大埔余里窑窑址采集的标本迹型图片整理建构成标准图谱模型,在梳理明代龙泉窑系青瓷发展历程的同时,也为明代龙泉窑系青瓷的鉴定提供了有力的物证依据。全书中英文对照,图片资料丰富,极具专业价值。
本书共收有在宋代即享盛誉,并对后来瓷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十大名窑及辽代陶瓷器物一千四百余件。除对各窑口的产生、发展及衰落进行阐述外,以较多的笔墨对各窑口产品的风格特点、鉴定断代,进行详细论述。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从造型、纹饰、胎釉、烧造工艺诸方面入手,以条分缕析的写法对器物进行鉴定。特别是真赝对比的写法不仅颇有新意,而且有独到的见解。本书不仅全方位展示了宋辽各类陶瓷,同时也全面、具体地阐述了宋辽陶瓷的鉴定方法。
本书是著名古陶瓷考古专家、鉴赏家、前景德镇文物考古所所长 刘新园 先生的鼎力之作之一。 全书从晚明野史笔记中有关明宣德帝喜好 促织之戏 的材料出发,结合各类文献记载的史料,同时比照明御器厂故址所出土之瓷器实物,进而对明宣德官窑所制蟋蟀罐进行深入分析,所述涉及对宣德蟋蟀罐造型、纹饰、年款等细节的对比研究,同时就蟋蟀罐的 斗盆 养盆 之辩、宣德蟋蟀罐不见诸于清宫藏瓷这两个谜团进行了详细的考析,对宣德蟋蟀罐的来龙去脉做出了通俗而细致的介绍。 蟋蟀罐乃蕞尔小物,且多被人视之为玩物,因而在中国陶瓷史上并不受青睐。但明宣德帝的蟋蟀之好,为其附上了一层独特的光环,使其成为明代官窑*盛时期中颇具特色的一类产品,而宣德帝的英年早逝,也是宣德蟋蟀罐传世颇稀的主要原因之一。作者的目光从有代表性
《2018年古董拍卖年鉴》每册书都分为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17年度艺术品的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17年万余条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喜爱。
本画册选取目前中国*有代表性的古代瓷器,用精美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从商周到明清以时代划分,系统介绍瓷器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及分布,且每件器物说明文字简洁生动,知识点丰富,可读性强,展示了中国瓷器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ttery dates back to the early Neolithic Age.The earliest pottery shards were unearthed from Xianrendong site of Wannian County,Jiangxi Province, with a date of some 8,000 years ago. About 4,000 years later, the Shang Dynasty produced the earliest protoceladon, a leap in ceramic history. This book introduces ancient Chinese porcelain.
嘉德艺术中心坐落于北京王府井大街1号。作为嘉德文化集团的总部,嘉德艺术中心拥有56,000平方米的空间,汇集艺术展览、拍卖、艺术教育、书店、酒店等功能为一体,是亚洲首家 一站式 的艺术品交流平台。
《东莞市博物馆藏陶瓷》收录了我馆所藏的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各历史时期的陶瓷艺术精品119件,重点选取了彩陶、清中期官窑器、广彩瓷及德化窑、石湾窑产品等馆藏特色器物,配以精美的图片及详尽的解说,以飨广大读者。 《东莞市博物馆藏陶瓷》以时代先后为序,以类别及窑口编排,给予相关信息介绍,汇编成图册,并邀请有关专家有针对性地撰写论文,文字翔实,图片丰富。
《山东馆藏文物精品大系 瓷器卷》由山东博物馆主编,山东60余家博物馆的专家学者编写,收入齐鲁大地古往今来众多瓷器珍品,内容专业、权威、全面,设计精美,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书对所列藏品的介绍涉及历史源流、背后掌故、流传脉络等,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并不流于枯燥。对专业人士有参考价值,对普通读者来说也是图文并茂,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本书堪称山东省馆藏瓷器的一次大检阅、大集合、大展示,一座纸上博物馆,一部山东瓷器史。
本书是《中华大典艺术典》七个分典之一。依据《中华大典》的编纂通则及本分典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编纂体例。 本分典收录了从先秦到清末有关陶瓷方面的文献,涵盖了与陶瓷相关的多项内容,包括古代陶瓷的生产过程、分布状况、器物种类、功能用途,以及随之产生的文化与贸易交流、著述文献和相关人物等,以期全面体现陶瓷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本书集中国陶瓷艺术之珍品 收录国内外著名博物馆陶瓷精华 六百幅精美图片诠释中国历代陶瓷 收藏名家点评收藏知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资料详实,图片精美。使读者更容易了解与陶瓷收藏相关的各方面知识。群体目标准确。适合对陶瓷收藏有兴趣的广大读者,也可做陶瓷收藏发烧友的收藏典籍。
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我国部红色官窑钧瓷工具书《红色钧官窑瓷器精品鉴赏》于5月25日正式出版发行。 《红色钧官窑瓷器精品鉴赏》,16开,简精装,设计精美、用纸精良,体现了钧瓷艺术厚重大气的东方艺术特征。该书由河南省钧瓷文化研究会会长常法武、秘书长司振选任主编,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刘国安、苗宗贤、杨玉中等20多位钧瓷大家担任专家。该书收录的300多件红色钧官窑精品瓷器是从全国钧瓷收藏爱好者提供的2000多件钧瓷中精选出来的,几乎涵盖了禹县钧瓷一厂、禹县钧瓷二厂、禹县国营瓷厂、神垕东风瓷厂这“四大瓷厂”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精品力作。 何谓红色官窑?在收藏界,人们习惯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陶瓷企业称为红色官窑。红色官窑的主要特征是国家投资、政府经营、计划生产、集体创作。钧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