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本着突出专业优势、打造精品课程的教材编写理念,将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至此。期望给予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本科生、乃至广大字画文物爱好者一定储备量的通识性知识,并增添部分可启迪学生发散思维、勇于实践的研究型内容。 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二、三章内容是初学者接触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的基础性内容,主要讲述了古书画的修复简史与流派传承,以及书画装裱所用到的设备、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第四、五章内容是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书画装裱的常见形制与传统书画装裱工序。第六章内容在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中难度系数较大,需要有深厚的书画装裱基础、科学的修复理念以及较高的实验科技检测能力,方能够逐步上手、解决修复性难题。第七章内容选取两个典型绢本
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旧藏系列是我社推出的启功先生系列图书中的重头产品,其内容涉猎广泛,包括法书、绘画、古籍、诗词、楹联、印章等,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启功先生书画自存集录初编(二编)》为家藏启功先生书画集本,内容丰富,画面清晰,来源可靠,具有绝对权威性的艺术类图书,也是我社启功先生系列图书的支柱产品。此书内容绝大部分是首次出版,对于启功研究者是一大福音,也是书画爱好者收藏和学习的臻品。
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旧藏系列是我社推出的启功先生系列图书中的重头产品,其内容涉猎广泛,包括法书、绘画、古籍、诗词、楹联、印章等,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启功先生书画自存集录初编(二编)》为家藏启功先生书画集本,内容丰富,画面清晰,来源可靠,具有绝对权威性的艺术类图书,也是我社启功先生系列图书的支柱产品。此书内容绝大部分是首次出版,对于启功研究者是一大福音,也是书画爱好者收藏和学习的臻品。
知名艺术普及作家中野京子以40幅作品为中心,追寻隐秘在美貌之后不被世人知晓的故事,追踪作品中美的光和影。有人以美为武器实现人生逆转,有人因美貌而招致祸难;有人的美转瞬即逝,有人的美给身边带来血光之灾,有人的美偏偏唯独不能打动心爱的人,有人的美却被自己嫌弃等。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与美相关的故事,每个美的故事的背后都是一个波澜起伏、值得期待的人间戏剧。让我们来了背后精彩故事,体会一下美人们的喜怒哀乐。
《张珩怎样鉴定书画》一书,共收入《怎样鉴定书画》《古代绘画的厄运与幸运》《记述故宫运往台湾的一些名画》《〈两宋名画册〉说明》四文,并有附录题跋数则。张珩在任国家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副处长,以及国家文物局 三人书画鉴定小组 时,经常要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去指导工作和鉴定书画。在此期间,他也会为一些博物馆的书画鉴定和管理人员上课或作演讲。《怎样鉴定书画》就是根据这些演讲整理成书的,文字约二万字左右。《记述故宫运往台湾的一些名画》,张珩大多曾亲眼鉴阅过原作,而且是 影响*深刻 。文章里还对一些名画的作者归属,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两宋名画册〉说明》,共收入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的宋代小品画六十幅,每幅作品的说明文字均有张珩撰写。张珩在说明文字里,对六十幅两宋小品一一进行了作者归属、作品断代,充分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是北宋名臣韩琦的两帖真迹纸本墨迹(《信宿帖》和《旬日帖》)与后世元、清两朝十三段题跋的合裱之卷,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被列为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信宿帖》为韩琦写给欧阳修的一份感谢信,感谢欧阳公所作名篇《相州昼锦堂记》。本书是迄今为全面、深入地对这件文物进行研究的力作,以文物为依托,结合历代书画鉴藏著录、正史、文人笔记等古籍文献资料,史料详实、图文并茂,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文物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本书为徐邦达先生于196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讲授书画鉴定课程的授课笔记。课程虽仅有短短8次,但内容涵盖学理方法直至晋唐宋元明清各时代名家名作的鉴定考证成果,多为实打实的例证与经验。虽然徐邦达先生著作等身,但这份丰富系统的讲课内容却从未曾发表,只因这份笔记除在薛永年先生于吉林博物馆工作时长翻阅温习外,即封存辗转,直至2014年重现发现。徐邦达讲授此课时其《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皆尚未写作,以笔记内容与后来的两书比较,亦有同有异,能够反映徐先生认识的连续与发展。
朱万章著的《书画鉴真与辨伪》内容充实,体例新颖,分门别类,阐述论证。所论范围,除去书画演变简史、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书画鉴定个案解析、常见作伪手法与区域性作伪以外,还有三章内容独具特色。分别把鉴定书画的个案解析与考察其收藏流传经过结合起来,把传播书画鉴定的学识方与研究评介20世纪重要鉴藏家结合起来,把抓住古代中国书画 传移摹写 的特点与考察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同题作品的异同结合起来。通观全书,可见作者善于集前人之大成,以多年研究所得积极推动书画鉴定之学的丰富完善。
本书为上海书画出版社 鉴真馆 系列之一,为刘九庵的书画真伪鉴定文集。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 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 ,从摹、临、仿、代、改、造六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书画的作伪。第二部分是 书画伪作辨析 ,是由1994年刘九庵赴台北讲座的笔录整理而成,首次整理出版。讲座内容为包括王羲之、苏轼、黄庭坚、赵孟頫、沈周、郑燮等在内的十几位古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真伪鉴定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历代作伪的手段以及鉴定方法。全书均根据文稿配以高清图版,全彩印刷,为中国古书画鉴定学习者和爱好者的书籍。 鉴真馆 系列为上海书画出版社自2020年起陆续推出的一套聚焦中国古书画鉴定的丛书,现已出版《张珩怎样鉴定书画》《徐邦达讲书画鉴定》《谢稚柳讲书画鉴定》、《刘九庵讲书画鉴定》《王季迁书画过眼录》《苏庚春讲书画鉴定》6
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的六个多世纪以来,欧洲的艺术家们都试图在画作中呈现真实空间中的事物。本书由英国国家美术馆授权出版,书稿用六大主题、六十九张高清图,从乌切罗到维米尔和卡纳莱托,从提香到莫奈和凡 高,结合透视法、创作背景、作品原本悬挂的位置等因素,为大家解读名作中的构图奥秘。 书中探讨了伟大的艺术家们是如何在虚构的绘画中绘制引人入胜的空间的。他们考虑了线性和空气透视,还有颜色的选择和强度、光线的变化以及涂层表面的纹理。除了研究这些艺术家们经常使用的绘画技法,也在此过程中介绍了欧洲艺术的一些基本主题。
《观画之道 查尔斯 亨利 卡芬教你如何欣赏名画》一书从对美的感受,自然与艺术的对比,名画的构图、形式与色彩到画法与主题等方面进行剖析,引导读者学会欣赏和读懂世界名画,进而提高对绘画的鉴赏水平。启示读者看到一幅画时会思考这幅画作是否只是简单地表达出画家意识到的自然界的宏大与美丽呢?还是画家想要通过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神秘去表达个人的情感呢?本书给予的提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探寻不同画家的创作动机与观点。
文人画,亦称 士夫画 。中国画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追求的不是绘画技巧本身,而是 以心入画,以情造文 的画外之意,以率意天真、空灵简远的笔墨阐释东方生活美学,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全书从艺术和社会史的角度出发,按年代从唐、五代写到宋、元、明、清,以李思训、王维、董源、巨然、范宽、米友仁、黄公望等三十位艺术巨匠的传世名作,带你领略中国文人画的深情与美意。并在细节处发声,从历史流变、画风变革、文人意趣等诸多方面剖析画作,于诗情画意中深入解读画者的曼妙内心世界,全景还原中国画里的人文风貌,再现其艺术精神和丰富内涵。
本书以世界绘画史为框架,挑选了近300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史学价值、文化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世界名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将读者直接引领到世界绘画的艺术殿堂里。这些画作代表了中外绘画的成就,处处散发着荡气回肠、惹人注目的人文气息,让读者在唯美中赏心悦目,感受艺术大师如诗的情怀,获得至纯的艺术熏陶。
《历代名画宣纸高清大图(清)·王原祁:仿王蒙夏日山居图》绘块石累积作大山,仅有上方天空留白,其余皆为深林重嶂所布满,表现出林木苍郁之景象。笔墨交融而层层人深,先以淡墨着轮廓,再逐次渲染,又以干笔皴擦。画风近似元代王蒙而深秀捆密,布局繁复紧凑。昼上充满着堆积、交蚕的平面块体,其前后排列次序不同于宋元昼中的垂直延伸方式。山石景物来回跳跃连接,画面因空间互换而形成一股动势。
吴湖帆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重要的传统艺术家、鉴定家和收藏家。书对吴湖帆进行传记性研究,着重于他的艺术鉴定方面,在介绍背景和生平的基础上,选取吴湖帆在几件艺术品上的具体题跋,分别从西文题跋、摄影的运用、正统理论、鉴定中的失误等方面,探讨题跋鉴定艺术品的社会历史背景。部分跋文表现出吴湖帆审慎创新的研究方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具有惊人的现代性,显示了他作为领域权威是如何挑战并拓展了题跋这一体裁的审美和社会维度的。他将题跋现代化并引入公共空间的领域。鉴定类题跋在被学术性文章所取代之前,在吴湖帆手中实现了*后的繁荣。
《夜巡》画的并非黑夜。 《呐喊》中的人原来并不是在尖叫! 《大宫女》完全违反了人体比例? 如果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我们很容易误解西方美术史上的这些名画。本书就以世界名画中隐藏的谎言为切入点,为大家揭示名画背后的真实世界。书中收录了《蒙娜丽莎》《倒牛奶的女仆》《美杜莎之筏》《红磨坊的舞会》《夏娃与亚当》等100多幅世界名画。书中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高清的插图,即使是 艺术小白 也能无障碍地欣赏伦布朗、达 芬奇、雷诺阿、丢勒、高更、梵高等巨匠们的作品。请跟随本书,一起探究名画背后的谎言与真相吧。
《历代名画宣纸高清大图(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绘齐州(今山东济南)名山华不注和鹊山的秋天景色。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分明,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迁相对。两座主峰以花青杂以石青,呈深蓝色。这与洲渚的浅淡、树叶的各种深浅不一的青色,形成同色调的变化。斜坡、近水边处染赭,屋顶、树干、树叶又杂以红、黄、赭。这些暖色系的颜色,与花青正好形成色彩学上补色效果,运用得非常恰当。该作品是赵孟俯于1295年回到故乡浙江时为周密所画。此幅在昼史上被认定马文人昼风式青绿设色山水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