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规模越来越大,与欧洲各国的联系和交往更加密切,国人赴欧考察、经商、工作、留学、旅游、探亲、访友等活动日益频繁,人们渴望有一册既有欧洲主要旅游城市地图,又有风景名胜介绍的地图册,以了解旅游国家的历史概况、地理风光、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常识。本书将尽量满足读者的上述要求,成为赴欧洲多国旅游的忠实向导,不致因来去匆匆,像一些游客所形容的:“景点拍照、上车睡觉、沿途风光、不甚知晓、回到家里,几乎忘了”。本书将帮助游客旅行时心中有数,回来时对照回忆,加深印象,永远留住对欧洲的美好回忆。
《普希金小说选》讲述的是普希金是俄罗斯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主题丰富,从家族传说到祖国历史,从贵族交际到乡村生活,从普通人到诗人,众多人物形象构成一座庞大的群雕。《普希金小说选》收入开拓俄国小说现实主义方向的《别尔金小说集》,中篇《杜勃罗夫斯基》、《黑桃皇后》,以及充分体现作家风格的1O万言长篇《大尉的女儿》。
这部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激情和温情的小说,讲述的是19世纪末俄国一个普通工人的妻子尼洛夫娜如何成长为战士的故事——尼洛夫娜和儿子巴维尔——一个青年革命家,他们要把爱献给一切,要用真理照亮人间。 这本书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整整三代人。列宁对该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赞它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这是一本激情小说、一部心灵史诗。青年亚瑟因少不更事而泄露组织秘密,挨了心爱的女友琼玛一记耳光,无比懊丧。接着,他又得知自己竟然是所崇拜的神父的私生子,因此陷入迷茫甚至绝望。他制造了投海自尽的假象,从此流亡南美。十三年后回国时,他已成为革命者牛虻,一个为意大利的自由而战的斗士。归来,意味着他此生再无安宁。最后,为了理想,牛虻割舍了爱情和亲情,也舍弃了深爱他的吉卜赛女郎绮达,含笑走向刑场…… 既是慷慨动人的革命书籍,又是高雅纯正的文学名著,本书充满深刻描写人情人性的艺术感染力。在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土地的前苏联,《牛虻》拥有着无数的、几代人的崇拜者。 主人公牛虻,是上流社会的叛逆。年轻时经历过几番刻骨铭心的感情苦难。他曾因无知而铸成大错。他最热爱的姑娘,给予他惨痛的心灵伤害;他尊
这是一部充满象征和隐喻的作品。“癌症楼也叫做13号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他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劳改、流放、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记了女人,当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后标志…… 本书作者写出了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病房里的各个病人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他们性格的形成和人性的扭曲。作者写的是人生的坎坷,但实际上是社会悲剧的写照。一个个知识分子和忠心耿耿的干部被捕、流放、劳改的事实,使作者陷入痛楚的沉思,思考产生这些悲剧的缘由。本书是一部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时又是剖
《列那狐的故事》讲述的是狐狸列那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化险为夷;面对弱小无助的鸡时,他又表现得跋扈凶狠、毫不留情,体现了他所代表的新兴市民阶级的两面性。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出色的喜剧手法和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茨威格代表作之一。一个男子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这个男人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还是个孩子,之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
这是高尔基的三部曲自转体小说。作家通过对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生活和命运的回顾,展现了实际之交广阔时代背景上一代人的成长。他对自己总是谦逊的不肯多着笔墨,但我们却毫不费力的领略到了多个阿廖沙不断追求的形象。 无论是短篇佳作还是长篇巨著,高尔基始终把普通人的美好品质和深重灾难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描绘了他们的无垠的精神世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为什么长久地、永不泯灭地留在人们心田并激发人们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呢?这里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回答:“文艺的任务是要把人身上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表现出来,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心和责任感,需要英雄人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人们要从英雄的灵魂和躯体里汲取力量……。 这个三部曲在艺术上是高尔
歌德,德国诗人。1749年8月28日生于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父亲是皇家参议员,母亲是市议会长的女儿。1765年,歌德去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768年因病辍学。1770年进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攻读,次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773年,他写了一部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里欣根》,这部作品使他开始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他的《少年维持之烦恼》一经出版,立刻轰动了全欧洲,他的名字也随着这本书被人们地记了下来。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写的是少年维特崇尚自然、反对封建习俗,但却处处碰壁,屡遭打击。他住在一座僻静的小镇上,一为处理母亲的遗产,二为摆脱一场爱情波折所带来的苦恼。他逐步上了朋友未婚妻,为此他陷入了深深的烦恼。在他感到爱情无望时,便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葬礼上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一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