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关于债券投资的书籍主要分两种。一种偏向于债券基础理论,如布鲁斯 塔克曼等著的《固定收益证券》或弗兰克J.法博齐编著的《固定收益证券手册》,此类书籍对于夯实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大有裨益,但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实务操作经验的传授较少,一些读者可能面临空有理论而无从下手的尴尬境地;二是这些国外的经典教材主要以美国债券市场为研究蓝本,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几无涉及。另外一种是国内出版的债券类书籍,大部分偏向于政策法规及交易规章制度的罗列,做参考资料有余而行动指南不足。 本书从利率交易的实战出发,详细的阐释了如何将一名刚入行的 小白 迅速培养成一名基本功扎实的利率债投资经理。 与市面上同类书籍不同,本书从实战出发,去除了对债券交易用处较少且冗余的部分,着墨解决新手交易员框架搭建、如何盯市、
传统银行如今正面临着来自挑战者银行的前所未有的冲击。鉴于此,大华银行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推出了TMRW数字银行,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在本书中,TMRW的创始人邱鼎和与我们分享了这个革命性项目背后的设计思路。在这个过程中,他和他的团队每一步都超出了既定模式和传统智慧的限制,成功建立了东盟的第一家数字银行。 本书源自作者从零开始创建一家数字银行的经验,这是他30多年职业生涯中最复杂的创想。他写这本书是为了解决目前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公司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只有5%~30%的转型企业实现了它们的既定目标,几乎有二分之一的高管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因此,作者创作了一本帮助其他公司开始数字化转型之旅的指南 allDigitalfuture Playbook(TaP),这正是数字领导者所需要的。 本书充满了富有远见的分析和实地
毛竹青编*的《银行集团并表管理与监管问题研究》在借鉴国际先进银行集团并表管理和监管经验的基础上,从银行集团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视角出发,对银行集团并表管理与监管问题进行研究。本书指出,随着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银行集团应在监管部门的引导和规范下,精心设计合理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机制,并平衡好业务协同与风险隔离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银行集团的综合经营优势。
何品、宣刚编注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共2册)(精)》编选成书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资料,全部出自上海市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全宗,辑录的基本上都是可以反映该银行整体面貌和历史沿革的内容,分为行史资料、经营概况、重要文稿、大事记等四个部分。 以陈光甫为首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主要负责人,非常重视本行行史资料的收集和编写,曾经专门成立了一个行史编纂委员会,除了动用不少本行职员参与其中以外,甚至礼聘行外知名人士如宋春舫等出力协助,形成了不少颇有研究参考价值的行史资料。本书选录了其中比较系统全面的几篇,以便展现该银行具有连续性且相对完整的历史变迁过程。另外收录的一些该银行外埠分支行处简史,均是由各相关分支行处自己编写的。
资金交易和资金管理是商业银行业务和经营管理的核心。本书针对当前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国际化经营环境,提出了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具体的经营理念、政策建议和操作办法,并辅以国外商业银行通行的惯例予以证实。重点对资金交易和管理的运作、资金组织的架构、头寸匡算与资金调度、资金筹措交易、资金运用交易、银行票据的贴现与转贴现、代理客户资金交易、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交易操作、资金交易的主要产品、资金交易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等进行了实用性描述,对于商业银行资金交易的增长性运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袁像银元版别考略(精装)》主要内容包括“袁像银元概述”“袁像银元认读”“袁像银元版别鉴赏”部分,共列入袁像银元官版版别429种,军阀版私铸版400种,是目前已知收录袁像银元版别最多的著作;涉及袁像银元金样、银元样币、银元纪念币、银元主币和辅币等币种的各种版别(图文并茂),并对版别名称、版别特征、版别珍稀度、银元等级以及市场价格等都作了详细介绍。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文字简洁,图片精美,识别方便,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不仅业内人士看了一目了然,而且业外人士一看就懂;可作为袁像银元版别初学者的向导、收藏者的工具、金融财经院校学者研究的参考资料,是大众收藏、鉴赏、投资的通俗读物。该书填补了袁像银元版别系统分类缺失的空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一些规模较大的银行大多办有自己的内部刊物,供行内员工阅读,其中出刊时间持续、内容最丰富的银行内刊,当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海光》月刊。这批文稿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并具有“原生态”的特征,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发展简史。由于年代久远,迄今外已经没有一家图书馆藏有完整全套的《海光》月刊。《稀见民国银行史料初编(精)》编者刘平历经多年访求,在各地及海外的多家图书馆、档案馆、旧书店,以及旧书网等处多方寻觅,费尽心血,始将跨时二十年的一百四十二期全套基本收齐。然后以保存史料为本精心选汰,并以方便阅读和研究为旨,将选文稿分类编集。编选过程中,除了对部分文稿进行重新标点,并修正了明显的文字错讹外,其余一概保持历史文献的原貌。
大黄蜂采集的花粉,用来交租的那一捧麦子,为地主耕地,与朋友轮流请客吃饭喝酒,婶婶为你做的那顿家乡美食,生日时收到的琳琅礼物…… 这些你从来没有认真想过的东西,其实都是货币。 货币的形式和存在超越时空、包罗万象,而它对人类的影响更是超乎想象。 但很少有人想起,货币究竟是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地位的,这一切又是为何。 在《货币简史》中,卡比尔?塞加尔抛开了人们对货币的一般理解,读者进行了环球探索,从历史、经济、文化、宗教、政治、艺术、生物、神经学乃至未来学的全景视角探讨了“货币”这一极为复杂的话题。 每一页都有足以让读者惊奇的有关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和故事。 而更为重要的是,《货币简史》以极为新奇有趣的方式去探讨人性的本质和人们内在的思想活动,重新定义了货币给我们的社会、
《自由现金流量专题研究》紧密结合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按照自由现金流量的理论、动因、应用及效果的逻辑关系,以规范严谨的理论分析和基于数据的实证检验,系统研究了自由现金流量的基本理论、自由现金流量与公司治理、自由现金流量与大股东掏空、自由现金流量与并购行为、自由现金流量与业绩变化、垄断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等六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处处闪耀着创新的光芒。
《口袋里的欧罗巴(图说欧洲纸币)》介绍涵盖欧洲列国及其强大印钞厂的各种工艺及历史研究,乃本重要的工具书籍!《口袋里的欧罗巴(图说欧洲纸币)》在展示纸币的同时,更多着墨于相关国家的人文和艺术及科技景观。
本书选取抗战前期(1937年7月7日-1941年12月8日)上海外汇市场的变动进行评判,梳理上海外汇市场的发展脉络与抗战前期上海外汇市场的状况,揭示战时上海外汇市场汇率呈现螺旋形下跌的趋势及其本质因素。考量国民政府在上海的外汇统制政策,以及中英平准基金、中英美平准基金的实施效果。探讨上海外汇市场在抗战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国民政府最终采取维持上海外汇市场政策的原因。本书运用史学研究方法,侧重于金融史与外交史、政治史研究相结合。本书对抗战前期上海外汇市场的研究,既着力于上海近代金融史的研究,又有助于拓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视野。
《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3)》沿袭了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一贯秉承的以事实案例和数据统计为根据的研究理念,高度贴近市场与实践,以专业的高度、公正的观点,全面分析了2012年信托业发展的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操作性的方案,并对2013年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作出预测。报告的研究范围涵盖2012年信托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牢牢把握住“创新发展与风险控制并举”这一主线,从行业分析、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信托市场、法规与政策、焦点问题等几个方面,对2012年的中国信托业进行了全景式的回顾、总结、解析,并对2013年的中国信托业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系列既具理论高度又有操作价值的思路、观点和理念,是一部十分难得、极具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行业性发展报告。
《云南文库·当代云南社会科学百人百部学术著作丛书:宋代白银货币化研究》把“白银货币化”界定为“白银从商品变成货币的过程”,并从白银供给与白银的商品化着手,深入分析宋代白银生产、使用和商品银流通情况,以是否具备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为标准,细致梳理、考订、编排历史文献,用丰富的史料描述了宋代白银逐步从商品变成货币的历程。同时,从社会分工、交换发展驱动市场需求的角度,阐述了白银货币化的动因,认为宋代基于小商品生产的草市镇兴起及区域市场整合,日常消费品跨地区批量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水墨画式的全国市场的形成,标志着交换日益突破地域的界线,空前发展;以商品世界的交换价值逐步显现为前提,白银被作为“轻赍”持久、广泛、频繁地用于“折价交易”、“回货贸易”、兑现信用票据、代替铜钱支付,最
作者认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无法继续为全球贸易提供持续稳定的金融支持,只有消除现行货币体系的缺陷,建立新的、更优的国际货币体系,才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更光明的未来。在本书中,作者详细地分析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用真实的数据论证了美元霸权与国际贸易失衡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世界人民元。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设计介绍了世界元的生成路线,并且运用严谨的沙盘推演验证了世界元的可行性。
改革开放以来,集藏热逐年高涨,货币集藏由于其来源较多,制伪不易,因而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特别是交通银行历史货币,有这么长的发行史,有相当大的发行量,更有精美高雅的图案,自然成为收藏的热点,这也就对货币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粗略地估算,近十年来,出版的交通银行历史货币图录的专著或作为专著中一个组成部分的书籍,不下十种。这些著作,无一不凝聚着收藏者和研究者的心血。但这些著作对钞券的罗列,大都未能按照钞类版别的体系去排序陈列,有的甚至是混乱无序的,包括交通银行总行在1995年编印的《交通银行发行纸币图册》也是这样。究其缘由,非为编者的思维混乱,其实在于收全一个体系历史货币的极其艰难性。如果按体系,按钞类版别有序罗列,缺的太多,读者一目了然,收编者就不自在;如混排而编,对于非专业人
本书是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对于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所做的体系化研究,提出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新论。首先从货币的独特视角入手,注重发掘明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发现没有“银法”的明代中国,白银崛起于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萌发,成为中国500年白银时代的开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起源,标志明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早期近代化转型;从 史宏大视野着眼,论证白银需求驱动中国走向世界,并 和推动了经济 化的开启。在中外互动中解读明代中国与世界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连带关系,探讨纵向的中国变革如何与横向的世界变革发生互动,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阐明了明代中国对于 史做出的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