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资助的课题。 面对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新形势,中国金融的国际化问题也就提上了日程。本课题循着这样一条思路进行:要研究中国金融的国际化必须先研究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因此,本课题从经济全球化入手探讨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在研究中国金融全球化之前,本课题首先从三个方面研究了金融全球化的内容,即货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国际化。按照这三个方面,本课题展开了中国金融国际化的研究。 由于中国金融国际化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且有不少论著都有所涉及,因此本课题对许多内容存而不论,只把自己认为的一些关键之点提了出来,并力图有自己的看法。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参阅了大量资料,每章末的参考资料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书重点介绍了21世纪西方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思维方法,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提出问题,启迪企业的悟性,通过经营人物的经验和体会等内容。本书在编写中突出了三个特点,首先是全新性,其二是具有启示性。其三是具有可操作性。
本书通俗易懂,解说了从生产管理的目的、结构到的供应链管理、、ERP等课题。本书与传统入门书的区别:将生产管理的各种职能与计算机信息处理相关的问题予以分析研究。这是本有关如何平衡顾客满意与有效生产的书,1999年出版后即成为书,至2001年3月,已第8次印刷。
《WTO争端解决程序详解》是WTO法律体制中的“诉讼程序法”,系统规定了在WTO框架内解决争端的程序。中国要在参与WTO事务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中国的贸易利益,必须对这个诉讼程序法进行学入的研究,以期能够熟练运用。 本书的重点是对这个诉讼程序法的逐条详解,目的是介绍每个条款的基本含义,以及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情况。本书无意成为一部学术著作,因此对这个诉讼程序法的形成过程、是非评价以及与其他国际法律体制的比较等,都尽量未予涉及。
我国作为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也是建立完整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的需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并坚持权力与义务平衡、循序渐进开放市场的原则,以确保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
本书是一部介绍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和全面阐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理论、实践与现状的专著。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详细介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法律框架、运行机制,并重点介绍了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的协定;第二篇“中国‘复关’与‘入世’”,介绍了我国“复关”与“入世”的谈判情况、“入世”法律文件和其中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承诺;第三篇“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基本概念、含义、特点、目的、作用,介绍了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现状及我国“入世”后在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所做的工作。该书被作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WTO培圳教材,同时也适合相关领域的研究入员和工作入员参阅。
以关贸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在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作为进行多边贸易谈判、制定多边贸易规则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国际机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地位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目前,对于发展中国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问题存在着广泛的争论。这种争论的时代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任何国家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回避;第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控制着多边贸易体制发展的主导权。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尽管国际机制理论存在明显的局限,但对于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提供了有用的分析框架。多边贸易体制本身
非一般解读,非一般描述,秉承南方周末特立独行的风格,以采访形式,与入世谈判代表、制定规则的官员、洞悉前景的专家面对面,首次为中国人生动感性地展示进入WTO后,国家与民众的生存状态。走进新时代的国人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农业市场开放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全局,农业作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的关键领域之一,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加入WTO问题的解决,如何迎接加入WTO给中国农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是当务之急。 奉献给读者的这本书,是作者自1988年开始研究GATT/WTO、1996年起有幸以专家身份参与中国加入WTO农业谈判研究工作的一个阶段性小结。第二版采用了的资料对本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期能够对广大读者作进一步研究分析有所裨益。本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结论性成果。 本书所附WTO技术文件,由加入WTO农业谈判专家咨询组织翻译。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各成员货物贸易的一项重要协定。它的宗旨是为防止和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避免各成员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活动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必要的障碍,使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在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及标准、标志制度等技术要求方面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开展国际协调,遏制以带有歧视性的技术要求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技术壁垒,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服务。遵守协定的有关规则,是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的义务;而对协定正确和充分的理解,则是各成员执行协定的基础。为此,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组织有关专家陆续撰写了对协定理解的文章和资料。我国已经完成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程序,正确地理解有关协定是我们履行成员义务、享受成员权利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将世界贸易组织
本书分五章:章世界贸易组织,包括《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争端解决、多边审议与透明度等三节;第二章乌拉圭回合有关货物贸易的谈判结果,包括各项协议、影响工业品贸易的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的自由化、影响农产品贸易的进口壁垒和其他干预的削减、货物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贸易与收入效益等四节;第三章乌拉圭回合有关服务贸易的谈判结果;第四章乌拉圭回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谈判结果;第五章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发展中国家。 本书对每个协议都进行了简单易懂的解释,并引述了有关协议的法律文本和相关决定,包括1994年4月15日以来可能做出的重要解释性决定。书中简要介绍了各项协议的目的,提供了制定协议的背景情况。本书则向读者提供了WTO秘书处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减让表中承诺的重要性和可能产生影响的分析。
《全球化向何处去:重建中的世界贸易投资规则与格局》详细论述了世界贸易投资规则的现状和演进趋势;在此基础上,以TPP为例论述了世界贸易投资规则重建涉及的主要议题,并估计了其对主要国家的潜在影响;,对中国应对世界贸易投资规则重建的策略选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全球化向何处去:重建中的世界贸易投资规则与格局》分为上篇、中篇、下篇和展望篇,结构清晰、逻辑缜密、简繁得宜,内容新颖,见解独到。
经济全球化已不可抵挡,开放的中国在“请进来”战略的指导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在内部机制还是在外部环境上,都还需要大量问题亟须解决。本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和探讨,以促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行。在WTO背景下,中国如何“走出去”,令人关注!
本套丛书对《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其所有附件进行了逐一核对、校译,按照行业分册编写,并结合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议定书》及其9个附件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的内容,就WTO法律文本的产生背景、主要含义、适用于中国的具体内容及豁免于保留、适用于中国后法律环境的变化、适用于中国后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预测、中国应具备的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对其作出详细阐释。丛书见地的深浅与否,论述的精辟与否,观点的准确与否,均取决于作者的学术功底和钻研程度。
以关贸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在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作为进行多边贸易谈判、制定多边贸易规则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国际机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地位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目前,对于发展中国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问题存在着广泛的争论。这种争论的时代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任何国家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回避;第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控制着多边贸易体制发展的主导权。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尽管国际机制理论存在明显的局限,但对于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提供了有用的分析框架。多边贸易体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