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是平衡各级政府间权责利益关系的财政机制之一。经典的财政均等化理论认为,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对财力弱小的地方提供资金扶持,使地方拥有足够财力提供标准化的公共服务,确保无论居民位居何地都能享用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效应水平,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中央在推行财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可以预见的是:大规模的转移支付有利于纠正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失衡的问题,但在接受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之后,一个同样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是否实现了均等化?政府财政能力的均等化是否能够带来公共物品供给的均等化?以上两点构成了陈旭佳编著的《中国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的研究主题。
“政治前沿新知识文库”以“资政”为视角,聚焦于“国家治理”中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与政党权威、文化、政治与网络、国际问题与国际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与“国家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政治、政策问题结合起来,以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读者对象,致力于更新其执政理念,提升其执政能力,努力打造一项影响深远的出版工程。
民生问题一直是中国根本的问题。本书从“史”的纵向描述以及“论”的理论梳理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国财政政策的民生取向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中国财政政策的民生取向研究》内容首先对财政政策与民生理论进行文献梳理,在此基础上对财政政策及民生的概念进行明晰的界定,对财政政策与民生理论及其新发展进行透彻的分析;对西方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同时期的财政政策与民生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政策演变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未来中国财政政策的民生取向的具体构想。
开展重点税源企业检查,有效防范重大税收流失是当前稽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几年来,辽宁省国家税务局针对重点税源企业特点,借鉴现代审计技术,以稽查专用工作底稿为载体开展重点税源企业的审计型检查,取得了较好效果。 对稽查四环节特别是检查环节实施有效的全过程管理一直是稽查管理工作致力追求的目标。审计型检查方式稽查专用工作底稿实现了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通过列示涉税风险点和评估、检查程序,指导检查人员“干什么、怎么干”,为检查人员提供了统一规范的作业标准,有助于提升检查人员的核心业务能力;二是通过检查流程控制和专用表格填制,考评检查人员“干没干、干得怎么样”,为事后监督提供客观详实的复查依据,有助于规范检查人员的执法行为。
中国税务报社将反映我国税收法治路上的里程碑事件和代表性案例集结成册出版,本书囊括疑难案件查处侦破手段,是稽查人员的“办案宝典”;标明企业常见涉税“雷区”,是财务人员的“风险指南”;记录税收法治前沿进程,是税务学者的“素材大全”。
本书精选了涉及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数十个典型税收筹划案例供企业选用。这些筹划方案都是具有较大适用范围且合法合理的方式,可以帮助广大纳税人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 本书具体分为金税四期建设进程、纳税申报管理及案例分析等内容。
全书分为四个单元内容: 单元:节税工程方法体系。讲述节税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节税手段。 第二单元:节税工程实务操作。讲述节税工程的实施步骤,不同生命周期的节税方法。 第三单元:节税工程实践核心知识及实践工具。介绍核心知识、节税工程方案模版、演练工具、工作底稿。 第四单元:财税顶层设计及节税案展示。展示最近节税工程落地经典案例。
万丈高楼平地起。言指高耸云天的大厦,必奠基于稳固的平地。否则,离开平地,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了。 我们共和国的大厦,历经58年的风雨洗礼,正雄居世界的东方。其中前29年,年轻的共和国,熨平了战争的创伤,恢复了国民经济,在成功实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迎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其间虽有“左的”、“冒进的、乃至史无前例”的时期,但亦有清醒的、调整的、成功的时期。特别是*同志的《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矛盾》为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共和国大厦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后29年,在共和国的大地上,以改革开放作为鲜明特点,以加速发展彰显辉煌成就,以与时俱进成其突出标志,促使文明的古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终于使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国富民之路。
《中国财政金融风险问题研究》由余斌、魏加宁等人著,本书对中国的财政金融风险问题展开了初步研究,重点分析了当前财政金融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即财政领域面临的政府性债务风险、金融监管面临的结构性风险、货币供给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以及银行体系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在重点分析中国财政金融风险突出问题的同时,对于如何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本书给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整体而言,《中国财政金融风险问题研究》对于防范和化解我国的财政金融风险很有帮助,为今后中国的体制改革和政策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书稿对历史上“轻徭薄赋”等人本主义赋税思想进行了客观审视和归纳总结,提出从纳税、征税、用税三个方面来建构人本主义赋税制度,以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书稿语言流畅、逻辑清晰。
本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研究城乡统筹发展,归纳相关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梳理我国城乡发展史及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相关财税政策的建议。1、运用数据和模型,分析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不协调的原因,为财政税收政策更具针对性提供依据。2、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城乡统筹发展政府是主导,但直接的资金支持并非是**路径。3、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政府采购、税收优惠导向、地方税建设很重要,财税政策与相关政策间的协调是关键。
税务代理产生于1912年,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税务代理实践起步于1985年。 我国的税务代理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事业,其产生和发展壮大,对于加强税收管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税收和经济秩序,推进依法制税、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为了帮助会计、经济代理、税务等相关专业在校学生,税务代理人员,会计人员,税务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等在岗职员掌握和运用税务代理技能,提高执业质量和水平,作者编写了这本《税务代理理论与实务》。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为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迅速发展的趋势,本着重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总体思想,培养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具备“职业化”特征的应用型人才,着重于国家发展和培养造就综合能力的需要,着
本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模型完整,研究方法科学。本书理论上重点突出了市场效率理论、公共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社会保障理论、税收理论。主要从微观角度研究公共部门资源配置。因为财政学是研究公共部门如何有效配置资源问题的,仍然是一种微观分析。从西方财政学研究的历史演进来看,微观的*化分析方法一直是传统、基本的分析方法。所以本书采用了几乎所有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第二,逻辑性强,论证严密。本书以福利经济学原理为基石,沿用微观经济学的*化分析方法,以严格的数学推理结果来说明财政理论问题,使全书的逻辑性强,论证科学严密。使其与微观经济学有了科学的分工。微观经济.学是用*化分析方法研究私人部门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的问题,而财政学是用*化分析方法研究公共部门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的问
财政与金融是国家进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经济手段,是国民经济起飞的两个轮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财政与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适应21世纪财经人才培养及教材建设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新编财政与金融》教材。 在编写本书时,我们注重了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注重“三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注重“适用”,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运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中的财政与金融问题。为此,我们在设计该书的编写提纲时,对传统的教材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和突破,使其形成的框架结构在达到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同时,还有利于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该书力求反映当今国内外财政金融的*理论动态和实践情况。其内容涵盖了从财政金融理论到如何利用财政金融
本书研究资本运营的财税处理及典型案例,系统解读资本运营的概念、本质与运作模式,深入解析资本扩张、资本收缩、资本分配的财税处理模式,探索资本运营的税收筹划空间。本书不仅为企业的资本运营实践提供理论根基和案例借鉴,也可以作为高等财经院校师生研究资本运营的参考读物。
环境污染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它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体制由计划经济下的高度集中、统收统支过渡到逐步分权的财政包干管理体制,1994年又开展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这一方面有效调动了地方政府竞争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导致其对环境公共品投入不足以及对地方环境监管缺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严峻形势,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不可回避的现实障碍。基于此,本书首先立足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环境污染的现实,考察国外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的历程,从财政支出、中央转移支付以及产业结构等三个角度分析财政体制改革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其次,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验证财政体制改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渠道。实
《纳税申报实务(第2版)》符合会计专业的知识 结构体系,遵循大众化教育学以致用的原则,突出了 全面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三大特色。 全面性:本书结合国家税收政策的调节向导,依 据*税收政策法规编写,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系 统全面,涵盖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等各类现行税种。 实用性:本书力求岗位实验,追求实验的真实性 ,所用票据或单证具有高度仿真性,学生操作时如身 处实际工作环境,旨在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 可操作性: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模拟企业真 实案例进行实训操作,立足操作性,着重培养学生自 己动手的操作能力。本书由郑劬副教授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