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科学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提出了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既是对我国过去几十年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也为今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确定了方向。
2020年,恰逢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三十而立,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 回顾历史,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有着明显的新兴加转轨的特征。我们用三十年时间,差不多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后发优势,这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与内在需要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先天不足,存在着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了适应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应当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竞争为基础、以创新为,努力实现适应市场和改革需要的转变。 资本市场是一个资金场、信息场、名利场,但归根到底是一个法治市场,必须以规则为基础。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关键是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因此,本书选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先生系统阐述改革开放三十来年的历程和对改革开放应该澄清的一些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机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推动我国经济生动活泼地向前发展。但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充分、不够完善,还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此外,因经验不足、犯了市场幼稚病,从而导致过度市场化的地方,如在教育、医疗、住宅等不该市场化的领域也搞市场化,以至于发展到对市场迷信的地步,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在十八大结束后的个年末,通过与《财经》主笔马国川的对话,经济学家吴敬琏推出新著《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显得颇具深意。 书名看上去似乎四平八稳,但无论从逻辑还是情绪上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都是吴敬琏此前两本著作——《何处寻求大智慧》及《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的延续。对中国未来道路的选择,吴敬琏一直有着自己清晰而连贯的思路,即进一步开放市场并加速民主法治的进程,使中国的经济及政治体制,实现从威权发展模式到民主法治模式的转型。
中国的改革,已走过了三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风雨历程,释放了巨大的红利,深刻的改变了中国,也深刻的影响了世界。释放改革红利在未来仍将是中国*的红利。《释放改革红利》由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慕海平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教授及国家行政学院各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团队联合编写。全书提纲挈领,总结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就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正确认识、把握和回答什么是改革红利,为什么要强调释放改革红利,如何释放改革红利以及如何分享红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释放改革红利》言简意赅,含义深刻,与即将出版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同为姊妹篇,是多名专家学者长期从事改革实践研究工作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