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写给没学过经济学金融学的人的非常好看的书。前新华社记者詹军在书中以唠家常的方式,把大国博弈当成邻居家的张三李四的家常摩擦,妙语、段子信手拈来。然而亲和搞笑的文字背后却是作者对列强环伺下的中国盼其奋争的焦虑心情——金融危机之后,当西方舆论以华丽的词藻齐齐唱响“中国崛起”“大国盛世”的神话时,中国回避不掉严酷事实:中国牺牲了创新力、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环保、不可再生资源、广大农民工的福祉,而沦为世界装配车间。直接后果就是——对内,“国富民穷”,贫富悬殊,蛋糕是做大了,落到民众嘴里的那块仍很小;对外,丧失贸易话语权,贸易战中屡屡受制于人…… 20年后,中国成为掌控自主核心技术的真正经济强国,还是13亿人继续在世界装配车间中艰难生存?
你知道每年有数以千计的非洲人,前往中国购买手机、汽车零组件与其他产品,再暗中透过地下管道运回家乡销售吗?你知道上百位巴拉圭商人,走私计算机、电子产品与服饰用品,跨越国界到巴西贩卖吗?你知道大批被解僱的旧金山人,在没有合法许可的情形下,利用推特网站,自行贩售居家自制的餐食产品吗?你知道许多大型跨国公司,透过全球未登记许可的露天亭子与街头小贩销售产品吗?你曾想过为什么地下经济如此蓬勃发展?你曾想过为什么地下经济与我们如此息息相关?你曾想过为什么地下经济总是能如此猖獗地充斥在人来人往的大街小巷? 本书结合生动活泼的旅游记叙,掌握全球经济的脉动。作者罗伯特?纽沃夫(Robert Neuwirth)适度提出对传统经济观点的挑战和质疑;他花了4年时间,在脏乱的街头摊贩及市场研究,和推车叫卖的小贩、水货走私商
《三井帝国在行动》这部书,把日本当作一面镜子,用“三井”、“综合商社”、“财团”这三个概念作为一条主线,将众多热点事件、中日企业竞争与合作、重点产业分析等以案例的形式联系起来。这部书将告诉读者,集团并非是家族一手创建和经营起来的公司,背后另有其人,他的名字叫“三井”。 除了汽车外,书中提到的东芝、索尼、松下、三洋、NEC等也都是三井财团的成员企业或重要关联企业,这的确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此外,三井住友银行、商船三井、三井造船、石川岛播磨、新日铁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也都归于三井财团这个大家庭,他们在书中的故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 本书不仅仅揭开了这些三井财团企业的身世之谜,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们之间互相配合在中国众多产业上的隐秘布局和扩张战略,以及他们拓展市场和控制商权的手段,从
这是人类经济、金融史上一次空前大危机,也是强者斗智斗勇的大博弈。 欧债危机是当今影响乃至主导世界格局、趋势的一条带血的主线。每一个人都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欧债危机:对欧出口商因为欧元的贬值损失惨重,股票市场因为欧债危机的恶化跌跌不休,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失业率上升……人们看到了欧债危机的开头,却看不到它的尽头。看懂欧债危机,不再是一种附加,而是一种必须。 它既与次贷危机密切相关,也将催生新的危机,日本和中国都在其列。未来的危机,无论何时降临,都会与两个字相关:债务!然后,再由此滋生出一系列的危机: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 本书将从全球货币大博弈的高度纵横古今,俯视当前的欧债危机,为读者讲述全新的利益角逐,找到整个趋势的真相,同时为中国的决策者、企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