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世界贸易组织基本知识过程中,我认为:一是要客观看待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和职能,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二是要妥善处理遵守通行的国际规则和发展国内产业的关系,把扩大开放和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强我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三是要注重学习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工作或行业的具体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思考和应用。
法律,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然而,正如我们对空气一无所知,对于法律,我们也知之甚少。本书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生动地阐述了法律的功用、法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怎样成为一名律师以及法律自身的吸引力等问题,并对如何理解法律并积极利用法律来改善社会提出中肯建议。
本书汇编了作者有关WTO法与中国涉案WT0争端解决研究的20多篇论文,涵盖WTO的体制性问题与中国入世后法制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WT0争端解决机制与国际法的一般理论问题及中国涉案争端解决的具体问题研究。《WTO法与中国涉案争端解决》突出体现了作者善于从中国视角观察WTO及其法律制度,善于将国际法理论与WTO法及中国涉案争端解决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全书每一部分均有阅读提示,可供涉及WT0与争端解决的理论研究、教学及实务的专家学者和对此感兴趣的公众参考。
《反补贴法与国际贸易:以WTO主要成员方为例》的主要结构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是宏观论述,分析和探讨反补贴法与公正贸易关系以及反补贴法乃至贸易救济法的类型比较;后半部分是国别微观论述,以丰富的实证资料分别就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的反补贴法制度、政策和案例进行阐述。《反补贴法与国际贸易:以WTO主要成员方为例》具体各章内容如下。章,自由贸易、多边贸易体制与贸易救济。主要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GATT—WTO体制下的贸易救济制度及其反补贴规定,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制度构造。本章主要是要阐明反补贴法制度作为一个国际法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是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也是为多边贸易体制服务的。这是反补贴法成为一个全球性法律制度的国际大背景。第二章,关于贸易救济及
《WTO贸易政策灵活性机制研究》主要研究WTO贸易政策灵活性机制,共分为五个部分。章简要阐述不接近契约并以契约理论分析WTO,并指出其为自利和理性的贸易政策制定者之间缔结的不接近契约。为控制这些风险,
这是一本从WTO角度分析解决区域贸易协定的法律问题的专著。全书以区域贸易协定的迅猛发展为引线,从分析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的互动关系入笔,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翔实分析,论证区域贸易协定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冲突和挑战,并进一步就多边贸易体制对区域贸易协定的规范与整合提出立法建议,尤其是就多哈回合及未来多边贸易体制对区域贸易协定的法律规制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书中所强调的是体制层面上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对全球多边框架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其意在于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弥补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缺憾,并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对此有更多的深入研究。 作者力图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WTO法律文件、发展和中外相关研究成果,为中国参与多边及区域经贸合作提供理论支持。该书
本书是一本难得的有关反倾销法律与实务的专业书籍,它比较系统地介绍了WTO反倾销规则及部分国家反倾销法律规则及实践,也对中国反倾销法律、法规作了较深入的理解与诠释。更为难得的是,它从实证的角度对部分重要规则和了解释,因此我认为该书是一本较好的有关反倾销法律的教材。本书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反倾销规则及运用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对于从事WTO法律、特别是从事贸易救济措施相关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及学生亦有重要的教学及参考值。
自200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就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乃至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指责又有所加剧,不仅通过双边层面向中国施加压力,而且通过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主导权,推动IMF执行董事会于2007年6月通过《对成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定》,从而在国际范围内形成对中国汇率调整施压的态势。贺小勇等编写的这本《WTO框架下知识产权争端法律问题研究以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为视角》以IMF和WTO规则为基础,对这些法律问题做出了回应。
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经济法成为国际经贸交往的重要工具。本书结合经济、贸易、税收等法律制度,重点介绍了国际经济法中与国际经济实务密切相关的各项法律制度,包括国际贸易法律制度(货物买卖与贸易支付)、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与保险法律制度、国际投资法律制度、国际税收法律制度、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以及为适应入世需要,专章介绍了WTO相关规则,并将部分内容穿插于其他相关章节中。本书采用以英文为主,中文解释为辅的双语形式编写,英语表达地道、精炼、易懂。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双语教学之用,也可供涉外培训使用,并对研究和应用WTO规则及国际经济法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法律,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然而,正如我们对空气一无所知,对于法律,我们也知之甚少。本书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生动地阐述了法律的功用、法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怎样成为一名律师以及法律自身的吸引力等问题,并对如何理解法律并积极利用法律来改善社会提出中肯建议。
自200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就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乃至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指责又有所加剧,不仅通过双边层面向中国施加压力,而且通过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主导权,推动IMF执行董事会于2007年6月通过《对成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定》,从而在国际范围内形成对中国汇率调整施压的态势。贺小勇等编写的这本《WTO框架下知识产权争端法律问题研究以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为视角》以IMF和WTO规则为基础,对这些法律问题做出了回应。
本书是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农村基层司法及其运作》研究项目的成果;同时也得到*跨世纪优秀人才研究基金的资助。参加这一调查的人员先后有强世功博士、赵晓力博士、贺欣、朱晖、任煜南、杨柳、陈绪刚等;文中的许多观点都曾经和他/她们交谈过,讨论过,他/她们也曾看过其中某些篇章的初稿,提过珍贵的意见。中南政法学院齐文远、李汉昌、刘茂林等教授以及该院院长吴汉东教授对我们的调查曾给予很多帮助和照顾。湖北省基层法院培训班的法官们对我们的调查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协助;此外,在我们田野调查中,许多基层法院的院长、法官都曾提供方便和支持。没有这些法官的支持和合作,这项研究是不可能的。除了合作支持外,从他/她们那里,我不仅获得了研究资料,更有一种智识上的挑战,一种历史责任感。
本书以WTO规则为切入点,以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问题为对象,探讨自由贸易思想与国际环境保护这两大潮流的冲突与协调,从中研究国际法在其中的作用。 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介绍“WTO规则引导下的自由贸易”、“WTO规则与环境保护”及“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部分,在研究WTO规则与现代自由贸易的关系之后,重点分析WTO规则为现代自由贸易提供的国际性法律框架,分别论述WTO规则的主要规定及原则,并对相关的原则加云朗觥5诙。第二部分,从国际环境保护标准中最为典型的PPMs标准入手,解析其与WTO规则的冲突,进而分析国际环境保护引起自由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第三部分,重点从理论上探讨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关系的深层次内涵,提出实现协调发展的思路,并对实现两者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评述。
在研究中,我力求注重以下方面用墨:,以法学的研究方法为主,辅之以金融学、实现两种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这是研究的需要。WTO的金融服务贸易问题既是法律问题,也是金融和经济问题,法律制度的建立及诠释、注疏需要以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为取向,而在世贸组织范围内开展金融服务贸易需要遵守其金融服务贸易的制度和规则。将法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一方面可以使研究成果解释法学的局限,从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视角审视WTO金融服务贸易问题,并将有关结论建立在经济学、金融学的牢固扎实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将使对WTO金融服务贸易问题特许是我国入世后金融业发展对策的探讨有根有据,有标尺和基准,避免了无稽之谈,使研究严谨和扎实。第二,研究既要系统,又要深入,力求使所提出的我国入世后金融业的发展对策切合我国实际,对实践
本书以中国能源安全为视角,在汲取国外研究成果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能源贸易摩擦的近期新态势,就WTO能源贸易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旨在厘清WTO框架下能源贸易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WTO法视野中能源贸易的焦
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下,《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和农产品贸易息息相关,由《SPS协定》所产生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措施)与国际贸易之间具有特殊的联动影响——既相互抑制又相互促进,这使得SPS措施从初的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措施渐渐演变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倾向于采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本书研究了《SPS协定》与SPS措施的理论问题,重点研究了《SPS协定》的“等效”条款、“风险评估”条款、“适用地区”条款和《SPS协定》对非政府机构的规制以及SPS领域私人标准的规制问题。通过具体分析我国水产品、肉产品和茶叶产品出口遭遇SPS措施的现状,提出了这些农产品应对SPS措施的建议和对策,同时结合形势,分析了上海自贸区检验检疫的改革新政。
????本书为国际贸易行政诉讼领域的一部探索性著作,运用跨学科研究利益法学、法律交融等研究方法,在导论对该制度作了整体描述的基础上,还分别从宏观背景、制度规范、案例研析三个层面对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制度进行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