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是公安机关适用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办理刑事案件的重要规章,历经1998年、2012年两次修改,此次修改的规定全面吸收了近年来司法体制改革和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成果,对规范公安机关刑事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实现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重点修改内容如下: 完善了强制措施制度、受立案制度、侦查制度、涉案财物管理处置机制。 落实了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关于认罪认罚从宽等方面的规定,进一步细化取证规则。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信息化应用,完善办案协作等制度。 根据新 的监察法,明确了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
本书是一部以犯罪与刑罚及罪刑关系为研究内容的学术专著。本书在对我国现行的刑法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和基础上,初步建构了一个以罪刑关系为中心的刑法理论体系。全书分为三编:犯罪本体论、刑罚本体论和罪刑关系论。在本书中,作者分别提出了犯罪本质二元论、刑罚目的二元论和罪刑关系二元论等一系列全新的刑法命题。
犯罪可以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层。犯罪分层在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的犯罪层次实行区别对待,重重罪,轻轻罪,有利于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通过犯罪分层,可以统一“大刑法”体系,有利于实现刑事法治。通过犯罪分层修正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等罪刑规范,有利于刑法体系内部协调。把死刑限制在“最严重犯罪”层次,有利于控制死刑。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犯罪分为微罪、轻罪、次重罪、重罪(包括最重罪和一般重罪)四个层次。
本论丛为刑事法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阵地。它将这那些达到相当学术“水准”且具有独立见解长篇论文提供发表的机会。我们深信,《刑事法评论》必将为推动与繁荣我国的刑事法理论研究作出独特的贡献。 中国刑事法治建设的背景,为刑事法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这紧要关头,作为刑事法学者,应当推进刑事法理论的发展。本卷的编辑正是本着这样一个宗旨进行的,我力图通过本卷的论文展示我国刑事法理论的前沿性成果。 在“中西刑法比较”栏目中,编发了田宏杰和蔡道通的两篇论文。田宏杰的“中西刑法现代化起源之比较考察”一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中西刑法现代化起源的不同路径,尤其是作者以市民社会为分析框架,将刑法现代化置于市民社会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展开,并且对中国刑法现代化的宏观架框进行了有力度、有新意的理论分析。
本书是一部以犯罪与刑罚及罪刑关系为研究内容的学术专著。本书在对我国现行的刑法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和基础上,初步建构了一个以罪刑关系为中心的刑法理论体系。全书分为三编:犯罪本体论、刑罚本体论和罪刑关系论。在本书中,作者分别提出了犯罪本质二元论、刑罚目的二元论和罪刑关系二元论等一系列全新的刑法命题。
本书在体例安排上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在总论部分,着重对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各自的一引起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且在整体上对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作了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还对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交叉案件在程序上如何处理、责任竞合与重合、以及司法实践中普遍发生的赃款赃物追缴与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等问题作了深入地探讨;在分论部分,对于一些常见的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按照各自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发生的普遍程度,依次论述了利用合同犯罪与合同纠纷、贪污贿赂犯罪与相关经济纠纷、知识产权犯罪与知识产权纠纷、公司犯罪与公司纠纷,以及金融犯罪与金融纠纷共五大类问题。对于各类总是不但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有关经济犯罪的构成特征,而且对与这相关的经济纠纷以及两者的界限均有探讨和研究。
刑法,是法学公法中最为重要的部门法之一,也是法学本科生必修课程。 在这本教材中,作者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将其重点知识,如刑事责任的要素,英美法中关于故意与过失的界定,各个重点罪名的详述等内容一一作了介绍与阐释。教材每一章节之始,作者为其内容的重点知识词汇编制了知识网络图,这种最为直观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对其有一个完整及初步的了解。 同时,每一章节还配有相关的案例以及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并熟悉司法实践过程,提高运用能力。再有,每一章节还附有部分内容的知识图表,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及时的总结和梳理。 《刑法学》这本教材语言简明易懂,便于老师和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刑法学的主要内容,并了解英国法是从怎样的角度和思路介绍刑法内容的。教材附录部分的重
编写《刑法案例分析》,目的在于更好地配合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所开设的刑法学课程的教学。力争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丰富和拓展学员学法、用法的思维空间,把教材中许多法律条文式的注释变成鲜明、生动的图示,把一些难以辨读的词句演化成易于理解和辨析的明确法理。运用法律解释和司法解释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具体案例的剖析来展现刑法条款的内涵及其施用,从而提高学员理解和运用刑法的实际能力。
本书对1997年通过的新刑法典逐条进行研究分析,对原有规定经过修订变化的条文,注重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详细过程;对没有发展变化则直接纳入新刑法典的条文,亦说明其原因;对新增设的内容,则阐述其立法背景和立法理由;对刑法条文在理解和适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进行 简明扼要的论述分析。 从历史沿革的角度研究刑法典,对于弄清刑法条文变化发展的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把握刑事立法的愿意和精神实质,更好的研究和适用刑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注重理论探讨性、实务操作性及资料性,努力为进一步研究、正确理解和适用新刑法典提供一些有用的素材。
《刑事疑案专家精解(1)》精选了24个典型的刑事疑难案例。作者在对每个案例进行简单的案情介绍后,列出了分歧意见,针对个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提出了特别观点,并约请相关领域最的法律专家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刑事疑案专家精解(1)》可供司法人员在办案中适用法律、定罪量刑时借鉴比照,对刑法教学和科研也具有参考作用。
《刑事法适用典型疑难案件新释新解(修订第2版)》精选了司法实践中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方面的复杂、疑难案件,由司法业务能力强、文字功底扎实的一线办案人员和高校科研机构法学理论知识丰富的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专家学者通力协作完成。每个案件分为以下六个部分:一是关联法理;二是案情及实际处理结果简介;三是关键问题;四是分歧意见:五是专家释解;六是关联依据。 《刑事法适用典型疑难案件新释新解(修订第2版)》中所选案件素材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所涉法律适用问题具有广泛性和疑难性,法律问题提炼准确到位,法理解析深刻透彻。 期望《刑事法适用典型疑难案件新释新解(修订第2版)》的出版能够帮助司法人员正确理解立法意图、提高依法办理案件的能力,帮助广大公民了解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实际做法,提高法律意识水平。
刑法学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随着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其内容正越来越丰富。目前,各类刑法学教科书的篇幅越来越大,也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虽然本教材的篇幅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们以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和系统性为基本目标,希望在勾勒出刑法学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集知识性、理论性于一体,既为课堂讲授留下空间,又不遗漏法学本科生应当掌握的基本内容。具体方法是,在高度抽象的基础上,将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具体化,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力求基本概念明确、基本原理科学、基本知识系统,在科学性的基础上突出可读性,在理论性基础上突出可操作性,在准确性基础上适当地通俗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与难点,以适应和满足刑法学本科教学以及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