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本名袁黄,字坤仅;江苏省吴江县人,是明神宗万历十四(公元1586年)年进士,曾做过宝坻知县,对星象律、水利、理数、兵备、政治、勘探等都有一定研究。 《了凡四圳》是了凡先生在六十九岁时所作的戒子家训。篇幅虽然短小,然而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 相信大家在读过此书后,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了凡先生的人生经验,明白立命安身、修道立德的根本在于内而不在外。正如当代一位大德所说:求人不如求己。从《了凡四训》入手,效法了凡先生,转无福为有福,转病天为长寿,真正受持此书,改造自己的命运。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其内容全面丰富,集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经济、道德规范、环境保护、自然规律、社会发展、治国用兵、内政外交、仁义礼仪、名利得失、修身养性、学习工作、为人处世等众多内容于一体,荟萃了中华民族春秋时期的文化精髓。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
本版《大学中庸诵读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音版无障碍阅读。本版采用大字注音排版,方便孩子诵读。二、严谨准确的疑难注解,让孩子无障碍理解全文。对于较难或是易理解错误的字词进行注解,不仅让孩子自己读懂国学,还能加深对国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三、图文并茂,版式活泼灵动。本书大字注音的同时配有相应情节的插画,提高孩子自主阅读能力。让孩子轻松愉悦地享受阅读过程,汲取知识。
《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的,这部两千多年前的谋略学巨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它一直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推荐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深影响今人,享誉海内外。
中国人对“三”有特殊的感情,并且对“三”的文义有着独特的认识。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三开始,乃生无穷,三是节点,三是协作,三是磨合。领悟“三”的智慧,创造美好人生。吴建敏的《三的智慧》以“礼三乃成——三是一种标准”、“事不过三——三是一种”、“三生万物——三是一种选择”分上中下三篇来组织结构,全面深入地剖析了“三”现象与“三”文化。《三的智慧》是一本质量上乘、具有开创性的趣味读物。
中国近代化前驱孙中山,拉开了探索建设哲学的序幕。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将孙中山建设哲学置于世界自经典物理学转向现代科学、中国从革命转向建设的新时代大视野中,进行审视。采用宏观、中观与微观相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缕析、归纳,对现实社会的观察、调查与综合分析,而后对孙中山的以系统、开放、协调、均衡与和谐为基调的建设哲学,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透视和深刻剖析,高度肯定其对开启中国现代思维的历史意义,及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当代意义。
《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言》《道德真经》,共五千余言,分上下两篇,通行本中,前三十七章为上篇,以“道”开头,称《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以“德”开头,称《德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道家哲学的经典。它与《论语》一起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影响了中国人两千五百多年的哲学观。
《易经》由于春海译
《周易》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哲学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历来有“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的说法。 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之一,对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 本次出版的《周易(国学经典全注全译)(精)》为今人译本,因理解不同,故解读存在差异,望读者阅读之时,能全方位地了解本书,形成自己的见解。 本书由任宪宝编著。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一部 的道家经典。全书共81章,其核心内容是“道”。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它独立于任何事物之外,而且不断地发生变化,周而复始。“德”则是“道”的展开,是“道”在人生、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老子》书中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约请业内专家对其进行注释、翻译和评析。注释准确简明,译文通俗易懂,评析精准到位,有助于读者 好地阅读理解原著。
在中国文化思想 ,以儒、道的视角来理解和诠释 的思想,以及以 的视角来理解和诠释儒、道的思想,会通三教之论著,十分丰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特色的显现。 然而如 明末四大师之憨山德清与蕅益智旭,以 禅意注解儒道两家根本经典的专著,则尚不多见。他们的这些著作,不仅对了解儒道的思想为人们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了解 思想也给予了新的启发,值得重视和研究。 《庄子内篇注》是憨山大师对道家庄子的理解记录。从中读者可以领悟到由禅意注解道家专著的独特之处。
《论语》由春秋·孔子著,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弗朗索瓦·德·拉罗什福科著,王水译的《道德箴言录/典藏书架》不是一本道德训条的集合,但其中的许多箴言被人们广泛引用,成为民间流行的道德格言和警句。它以出色的思想影响了包括马思、尼采、纪德、爱因斯坦、司汤达、圣佩韦在内的许多世界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