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点校注采用的底本是现今苏州灵岩山寺和莆田广化寺流通的《印光文钞》初编四卷,续编上、下卷,三编四卷本。 《印光文钞》初编是依民国十六年版,续编是依民国二十八年版,初、续二编略有删削。于一九九。年由苏州灵岩山寺再版。三编乃于一九五。年由罗鸿涛居士编辑遗稿,慧容缮写,存之于苏州灵岩山寺,于一九九。年冬由福建莆田广化寺印行。 本书将《印光文钞》初、续和第三编卷一中的书信录集为上册。将第三编卷二、三、四中的书信录和初编中的序合为中册。将续、三编的序和初、续、三编中的论、记、跋、疏、颂、赞、偈、楹联、杂著、题词、法语、附录等合为下册。
阿尔文·戈德曼编著的《认知科学的哲学应用》一书属于认知科学与哲学的交叉研究,主要是用认知科学的方法与思路讨论哲学中的传统问题,是一本了解哲学基本问题与认知科学方法的入门读物。该书是西方英语世界较早涉及这一领域的著作,已被译成德语、意大利语、韩语等多种语言。该书对于读者理解哲学与认知科学中的问题及其交叉有着重要意义,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中相关领域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归来集(卷一)·头上的星空:康德的与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是研究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成果。作者在《归来集(卷一)·头上的星空:康德的与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中将康德思想的形成与其体系的论证和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联系起来,并以此为基础在当代哲学语境中阐发了康德学说对于一般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归来集(卷一)·头上的星空:康德的与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中的一些论点是独到的,例如对超绝演绎的语义学性质的分析、对康德空间直观概念的当代意义的揭示、关于康德的科学认识模式是溯因推理的断言以及指出了康德“分析/综合”的二分法所存在的问题等,因此值得对康德哲学、科学哲学和一般认识论感兴趣并有志于深入研究的读者参考。
选题内容:人是生命的“类”存在,人们从事生命活动要肯定人是在生态中的生命体验活动,并且必须主动地,有目的性地构筑生态优化性的生存。人类要运行这种生存机理就不可别离生态学方法,必然在生命及生存中体验主客体结构的生态化转换性关系。优化人的生态性生存还需要通过人与自然的生态互动,以及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与文化生态等多向度的生态支持,用以构建内部共生、协调、健康的关系,进而构建全面、合理、可持续性的,集合与融聚着人类那种无限的创生性机能,希求与自然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在共在家园中同体共生、互惠互利的生态文明形态。 出版意图:参加学术研究,向社会公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呼吁全社会的生态关爱,建立生态思维方法,为人类未来生存提供自己的思考路径。
现代人类自身问题的解决,必须创造所需的科学技术知识。针对这一课题,吉川弘之、内藤耕著的《产业科学技术哲学》尝试其目标、战略和方法的角度展开论述,在明确研究领域或社会领域亟待解决之问题的基础上,力图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希望本书能为研究者、研究管理者以及研究成果使用者等广泛群体提供参考。吉川弘之、内藤耕著的《产业科学技术哲学》围绕如何创造科学技术知识来满足社会需求这一主题,从目标、战略和方法的角度出发,在明确研究领域和社会领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力图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论来解决问题,并指出这种新的研究方法论与产业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和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该书的翻译出版,将为我国的科技哲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费耶阿本德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对不可通约的论述是以对理性至上主义的批判而展开的。费耶阿本德消解了近代中性经验论,认为理论是不可通约的。不可通约类型有理论的、语言的和本体论的不可通约,而本体论的不可通约更为根本。然而,不可通约并不意味着不可比,赞耶嗣本德认为应该在一种新的经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这样也更为客观。费耶阿本德对不可通约的讨论已经由库恩的范式概念进入了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域,认为不仅科学理论是不可通约的,罄个社会的所有传统、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可通约的,并不存在谁“优”谁“劣”。
本书是本对认知科学作全面综合述评的重要教材。其内容涵盖了从神经过程的人工智能模型到最近提出的漫述理论和文化理论。罗姆·哈瑞对该领域作了一个全新的、易于理解的整合。该教材的核心内容是论述“心理学如何能够成为一门科学?”这一问题。其答案建立在对自然科学中的方法和解释所作的清晰说明的基础上,并阐述了自然科学如何被应用于心理学研究。 本书语言流畅,结构合理,对于想对表面上分为意义研究和神经科学研究的这门学科状况进行全面把握的学生来说,是一本理想的教材。它分为四篇,每一篇包括三章。每章都为研习者提供了有帮助的学习要点、自测思考题和重要的阅读材料。 《认知科学哲学导论》对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出色的审视,真正为新一代心理学学生引入了“心灵的科学”。它既是学习认知科学和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