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只是近三年来《新京报 书评周刊》发表的极少一部分封面报道文章,书里的所罗门 诺瑟普、托尔金、爱丽丝 门罗、谢默斯 希尼、黄永 玉、薛忆沩、余华、莫言、陈忠实、彼得 海斯勒、木心、特朗斯特罗姆、王安忆、马尔克斯这14位文学家,也只不过是极少一部分我们曾经关注过的引“渡”人。但是,他们来过,闪亮过。这些文学家在人类群星璀璨的天空里,虽然很可能只是一颗颗小小的流星,但是,读一读他们的故事,品一品他们的思想,至少可以让你“渡”一段小小的美好时光,到雾霾之外的清新世界里去。
这本关于“20年”的书里讲述了许多关于书的传奇。每一本书背后都有一个故事。20年,我们出版社数千种图书承载着历史和现实的文化。从灵光一闪出现一本书策划思路的闪念,从组稿、编辑加5-,到印刷发行,在编辑中和形形色色的作者沟通,在发行中和书业江湖的各路好汉交游——于是通过书,我们结识了许多人,经历了许多值得记忆的往事,这些都成为我们生命中重要的部分。遇到的人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丰富,有欺诈、陷阱,更有情谊、仁爱、悲悯与关怀,我们遇到了许多事,有纵横书业勇立潮头的光风霁月,也有游走江湖风餐露宿的艰苦奔走和暗自隐忍。作为出版人,我们通过书得到的文化创新的体验,这是活在现实中的出版传播文化。我们与书一起走过这20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文化之旅! 书业经营云谲波诡,江湖险恶处不由令人心生寒意;峰回
和非作家、出版人、发行人、书店经理,还有实体书店导购……他们的卖书经历可谓丰富多彩。在这本书里,他们将为你讲述与卖书有关的故事,抒写卖书生涯的苦乐,解答你关于图书销售的疑惑……你可以拾取他们卖书经历中点滴之乐趣,你也可以从中窥见国人阅读之兴趣,你还可以掩卷沉思,反思中国图书之现状,展望文化中国之未来……
几乎所有眼光深远的出版管理者和相关的学者对网络出版的关注从互联网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并随着网络出版实践的深入而愈发重视。诸多国家、公司和传统媒体都将网络出版列入发展规划之中,并做了许多开拓性的研究和实践。大家在研究中思索传统出版今后向何处去,网络出版的明天又会怎样,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产业已经和将要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否会宣告传统出版因此而寿终正寝。虽然媒介发展史已经证明,任何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不可能将旧的媒介挤出历史舞台,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都是对现有媒介的补充,但是如何实现现有媒介和新媒介在并存共荣中继续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关系着以出版产业为代表的人类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迫切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回答。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业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网络出版作为新兴事物的出现和
近年来,新闻出版系统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解放思想,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涌现出一批改革的先进典型,提供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宝贵经验。 新闻出版领域体制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新闻出版总署把2009年确定为改革主题年、攻坚年,并且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目标任务,明确了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完善了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政策保障。按照中央要求,高校出版社和地方出版社要在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转制任务,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要在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转制任务,所有经营性报刊业要逐步
数字出版方兴未艾,对它的实践以及研究正在日臻成熟之中,许多经验需要总结,理论体系需要探索。本书旨在研究数字出版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并以数字出版的发展规律、基本理论、操作方式、整合营销和管理监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具有综合性特点,涉及人文和科技多方面知识:具有发展的灵活性,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调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本书经过十年编撰几易其稿,笔者结合了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理论探讨,参考了大量中外学术资料,并在多所院校进行教学交流。
《方正飞翔数字出版实战指南》是方正飞翔6.0的配套教材,该书从实战角度出发,结合大量案例来进行撰写,重点讲解了方正飞翔软件提供的所有数字出版物交互效果的制作方法以及使用技巧,同样也讲述了如何策划带有多种交互效果的数字出版物。这些出版物可以应用于现在主流的IOS、Andriod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备上,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本书首次对中外音像出版产业及相关政策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与分析,填补了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本书界定了音像出版的概念,厘清了“音”和“像”二者的区别,阐述了音像出版介质的演进过程和我国音像出版业的发展历史,并对我国音像出版产业与国际唱片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详尽论述与比较分析,同时,本书就我国音像出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对音像出版业的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书是新闻出版总署的课题,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组织撰写,中国音像协会、国际唱片协会北京代表处和北京印刷学院的专家参与了写作。
该书共分为6辑,分别是:出版的责任与价值、出版产业建设与思考、出版企业的文化管理、出版实务与案例、出版人的阅读情怀、出版人的文化主张。这些角度虽然不像一部纯理论著作一样具有内在的紧密逻辑关联和行文呼应,但却能完整地体现出作者对于出版的文化责任及从出版实践角度所做的系列思考。这些思考所贯穿的主线主要围绕着出版人的文化涵养与文化使命、出版界的文化趣味与文化品位、出版物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创新、出版业的文化责任与文化管理等角度展开。
本书是《书浅规则》的姊妹篇。书名为《书营销浅规则》,事实上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别的图书营销。“剩书时代”已经来临,没有营销,几乎就没有可能;甚至可以地说,不懂营销,就不懂出版。 营销是当下出版业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正因此,它可能成为出版业最直接的突破口和的上升空间。该书精心解剖图书营销的各个环节,从基础理念、实际操作到创意营销,从封面、书名到相关文案写作,从做活动、发邮件、沟通到微博营销,都给出详细分析和建议,既有理论性,又有实操性,可为营销编辑的入门教材和升级秘笈,对所有出版从业者以及写作者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褚钰泉主编的《悦读MOOK(37)》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一本有关书的书,书中介绍了当下阅读的各种热点,不仅涉及政治、社科,还兼论文学艺术各个方面,内容活泼,雅俗共赏,带有的引导性和专业性,具有良好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深受读者欢迎。本书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不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还有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