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出版页发展报告(2022版)》是我院品牌科研系列课题 国际出版蓝皮书 的第十五卷。该系列从2003年开始出版,至今已历时20年,是我国唯一一部持续研究世界主要出版市场整体情况的年度报告,是出版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从事出版业研究与学习的读者了解世界出版业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参阅资料。 2021年,各国新冠感染疫情略趋稳定,各行各业都在稳定期得以喘息。各国政府在不同程度出台措施助力行业复苏;图书出版流程、图书销售渠道逐步恢复;各国书展和书业相关活动或宣布永久线上举办或逐步尝试恢复线下。《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22版)》延续前几版成果的体例,将 主报告 与 国别报告 作为整本书的核心,对11个年度重点国家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对美、加、英、法、德、俄、西、日、
《旧报新闻 — 清末民初画报中的广东》取材于晚清和民国初年的石印画报,包括粤港的《时事画报》、《赏奇画报》、《平民画报》;上海的《电石斋画报》、《图画日报》、《时事报》、《舆论时事报》《民权画报》、《神州画报》、《时报》、《民呼日报》;北京的《浅说画报》、《北京白话画图日报》;天津的《醒华日报》,以及画师吴友如的作品汇编《吴友如画宝》,选取其中与广东和港澳相关的人、事、物。 《旧报新闻 — 清末民初画报中的广东》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阴暗及杂编六大类,政治类包括官场、兵警、刑狱、拒约、革命等目;经济类包括经济、广告等目;文化类包括风俗、学界、妇女、中外、开新、景观、博物等目;社会类包括市井、江湖、遇灾、防疫、奇闻等目;阴暗类包括械斗、酷虐、烟毒、赌害、娼妓、匪盗等
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丛书是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策划并主持的出版项目,由中心主任蔡翔教授主编。 《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丛书》直面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出版产业政策调整、当代出版文化等重大问题,多视角、全方位地为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丛书有幸被列为国家出版资金资助项目,目前已陆续推出*辑和第二辑。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契机。要推动新闻出版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在这个新时代,我们的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丛书有志成为一个开放性平台,聚合起更多同行者,跟进、反思并推动中国新
本书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孙殿起在经营古书业时编录的一部图书目录,内容包括书名、卷数、作者姓名、籍贯、版刻年代等项目,著录图书上万种。成书于1936年,后又成《续编》。本次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重排,并将各订正成果附于各条之下。
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在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 一带一路 国际出版合作发展报告.第二卷》稿为魏玉山老师主编的著作。继续沿用*卷的体例,采用国别报告结合案例的形式。国别报告涉及 12 个 一带一路 相关国家,涵盖阿拉伯、南亚、北非、拉美地区,以及欧洲中部、西南部、东南部等地区,力争关照更多的 一带一路 相关国家和地区;内容重点介绍对象国的与出版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与管理体系,阅读政策与现状,以及图书出版发展情况,并对部分国家的投资环境、行业准入进行初步分析;时间上以*近一二年为主并向前追溯十年甚至二十年,体现各国出版业的长期发展趋势。课题组对后疫情时代的 一带一路 国际出版合作提出相关建议:*,出版业应充分意识到疫情的长期性、局势的复杂性,进一步打开视野、提升高度,从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出发,推动双向交流合作,寻求构建与 一 带一路 相关国家的利
本书分正文和附录两部分。馆藏中有创刊号者入正文,无创刊号者进附录。 正文中一刊设一条目。条目名称以刊物封面所印文字为据;刊名有演变者,取其有影响者设为条目,余者另设参见条目。每条配创刊号封面图片一帧,刊名有变化时增收图片。图片原则上以初版本封面为标本。封面缺失者,用目录页版面;馆藏无初版本者,用重版本、影印本或合订本封面。 本书共收正文条目1033个、参见条目63个、附录条目341个;收刊物封面图片1091帧。正文(包括参见条目)与附录中的条目均以刊名之汉语拼音为序。正文中刊名相同者,按创刊时间先后排列;附录中刊名相同者,按馆藏首期出版时间先后排列。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 范以锦》是大型丛书《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之一,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 范以锦传略 详实介绍范以锦生平事迹及新闻工作经历;第二部分 众说范以锦 收入以往对范以锦先生的访谈及评论文章;第三部分 范以锦作品 精选范以锦新闻思想和新闻工作代表性作品。
《江苏出版史》共五卷,本书是先秦至宋元卷。 江苏古代的出版在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过非常重大的影响。永嘉南渡以后,东晋及南朝官方组织进行了持久的出版活动,形成了《晋元帝四部书目》等多种大型目录学成果,正式确立并发展了中国古代四部书目分类体系。齐梁年间文风大炽,《宋书》《华林遍略》《文选》《出三藏记集》等重要著作先后问世。隋唐时期,苏州一带形成唐诗选集的刊刻热潮,扬州地区产生了文选学,为区域文化活动增添一抹亮色。宋元时期,刻坊书肆遍布江南,图书出版盛况空前。 本书按时代分述先秦至宋元时期江苏地区的出版情况,既考察各时期社会制度、文化环境和物质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也对江苏出版的区域特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全书综合运用各类史料文献,体例精当,论述严谨,内容丰富,是一部全面系
《中国近代新文学名著系列丛书》整理再版了近代在中国用中文出版的经典新闻学著作,所涉及的图书既有专著、教材,也有译著,全面涵盖了新闻学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等领域,成书年份前后跨越40年。在这40年间,中国的新闻学科从无到有、从借鉴到创新,成就巨大。对这些著作的再次出版,为研究中国近代新闻学提供了珍贵的史料,绘制了中国近代新闻学的全景,度量了中国近代新闻学的厚度,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也为纪念中国新闻学诞生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中国近代新文学名著系列丛书》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郑保卫,及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首席专家雷跃捷对《中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3)》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口管理司编,主要内容:2013年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传媒产业的经济逻辑悄然改变,推动着新媒体向内容产业和信息产业靠拢。一系列博弈的背后传媒产业的版权、发展模式、组织变革等问题依然存在。新旧媒体的试错与蓄势,既凸显了转型之难也证明了创新的价值。 作为《海外新闻出版实录丛书》之一,《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3)》全面反映了全球图书、报刊、音像、电影、电视、电子,网络等传媒领域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以打印、发行、版权阅读、管理等环节为立足点,观照全球出版业的不同范例与共性特征。本书信息丰富、视野宏阔,可作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传媒专业师生的研究资料,也可作为传媒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这是国内全面梳理、总结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新闻学与传播学各研究领域发展历程、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图景的著作。全书分为三编十六章,既有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主干部分的检视,也有对一些分支学科研究进展的评述,还有对新闻传播学组织机构发展状况的描述。本书资料翔实,持论公允,成一家言,以期为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全书追溯中文近代报刊的起源和发展轨迹,挖掘了大量散佚于英、美、日和香港等地珍贵的报刊原件、翻版和抄本,去伪存真,纠正了自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问世以来,报史专著不少错误的记载和 定论 。内容论及1815-1874年60年间中文报刊的变化,清晰地勾勒了中国近代报业萌芽与成长期的特征,为这一领域的补白之作。 本增订新版添加了作者十余年来与两岸三地学者交流的经验与心得: 我对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和体会 的长篇自序,并增录了作者对新发掘的《香港华字日报》早期大量原件解读的篇章。
作为上海市志155个分卷之一的《新闻出版分志 报业卷》,由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承编,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参编,既是整体系列的组成部分,又自为一体,独立成卷。本书突破以往通讯、消息、言论、广告、发行、印刷等纯业务性传统分类法,采用全景式、透视式分类设置章节,揭示上海报业的历史全貌、发展轨迹和内在本质。在报业卷编纂过程中,还总体设计,统筹兼顾,规划编纂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五部分卷,使各单位的史料得以更完备记载、更恰当归集、更充分利用。分卷既与报业卷有机融合,又各自成卷,相得益彰,成为报业卷的佐证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