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述了西方档案学的两大支柱理论——来源原则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轨迹和规律。通过梳理来源原则从形成、遭受冲击到被“重新发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从产生、盛行到“笑对挑战”的发展过程,深入挖掘了两大理论的宏观区别与深层联系,系统总结了两大理论的发展规律及其对档案专业的深刻启示,合理预测了档案学支柱理论的发展趋势。 这本专著的选题校为宏观,具有的开创性。它借助西方档案学的宏观背景,系统地论述了档案理论中两大支柱——来源原则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进程,深入挖掘了两大理论的发展规律并总结了这一规律对档案不额头乃至档案专业建设的启示意义。本书立论新颖、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文字流畅、笔力天阔。
《档案工作评价与测评研究》结合作者盖丙兰参 与的研究,介绍了多种评估理论和方法以及在档案工 作中的典型应用,共分4章,包括档案评价与测评概 述、各级综合档案馆信息化水平测评体系研究、档案 技术装备评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档案网站评 估评价研究。 本书既可作为档案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又可作为 档案装备论证、研制、试验与管理研究的参考资料, 还可以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评价评估研究和实践的参考 。
本书是“当代档案学理论丛书”中的一本。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对中国档案学理论70多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总结。本书主要包括中国档案学的逻辑起点、形成因素、基本结构和学科价值四个部分,同时吸收了西方管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分析研究了中国档案学理论的方方面面。本书选题新颖,同时又有难度,观点很有创意,是档案学理论研究方面水平很高的著作。 本书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中国档案学的理论与模式的研究,论述了档案学在科学领域中的基本位置以及由此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阐释了档案学合理地融入管理类科学的途径和实施方法,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改变目前中国档案学研究中存在的某些盲从状态,实现学科的自觉。
《指南》是一部全面介绍和报道福建省档案馆基本概貌及馆藏档案、资料内容,指导利用者查阅利用档案、资料的工具书。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依据国家档案局批准发布的《档案馆指南编制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馆工作实际和馆藏特点编写的。 编写档案馆指南,对于方便广大利用者查阅档案、传播档案信息、扩大档案工作影响、提高档案馆知名度、促进档案馆以及整个档案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馆于1992年开始《指南》的编写工作,历时五载,总纂期间经过多次修改,即将付梓刊印。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为重点,力求做到内容全面、系统、准确、实用。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福建省档案馆概况;第
本书选题具有开创性和前沿性,以新兴的档案社会化服务为研究对象,全面阐释其理论基础,系统构建其实践框架,深刻总结其价值取向。本书以社会分工视角界定档案社会化服务的概念内涵,厘清其学术基点;科学解答档案社会化服务的承担主体、服务内容、实现途径和保障条件,帮助其在实践中落地;从多维角度归纳档案社会化服务的价值取向——安全保密、优质高效和合法合规的专业取向,立足社会分工、体现规模效益并维护社会记忆的社会取向,由技术、知识要素主导以及多元化与专业化并重的科学取向,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协同发展、达到可信和被社会认同的发展取向。本书既有创新的学术价值,即开辟了全新的档案社会化服务研究领域,丰富了档案利用服务的理论内容;又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即有助于国家指导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宏观规划和建设,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