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亮主编的《藏书家》(第22辑)收录文章21篇 ,有刘浩敏的《中国印谱版框之美》、谢其章的《沦 陷时期文艺期刊经眼录(南京篇)》、赵俊杰的《随 性而为随喜而做》、彭震尧的《看到我就是看到 鬼 了》、韦力的《风雨藏书楼》(一)、王朋的《千 目庐钩沉》、刘蔷与王锷的《读书清华园钩玄古文献 》、邢蓝田的《藏书百咏》、王国香的《古籍编目随 记》等。 刘浩敏女史跟随印谱收藏大家林彰松先生治 学,目验广博,兼之才情斐然,作文深入浅出,尽揭 古人雅好。谢其章先生的文章一如其旧,旁征博引, 由点及面,娓娓道来,勾勒出沦陷时期南京地区出版 的文艺期刊之概况。赵俊杰先生是**赐稿,大作详 细讲述了其藏书的乐趣与艰辛,也如题目所示,其藏 书乃随性而为、随喜而作。彭震尧先生的文章深情回 忆了老一辈藏书家、史学家谢兴尧先
《藏书家》第 21 辑刊载了 26 篇文章。陈灿峰先生的《印谱:余事见文心》一文重点介绍了沪上著名印人、藏谱大家王哲言先生收藏的印谱。读罢此文,深切地感受到印谱之美,正如作者所云 印谱之美自外而内 是文人艺术的精华所在 印谱之美自外而内 。胡桂林先生的《这柬儿权作言儿代》分享了自己收藏的旧笺纸片与老信封,尽显中国的生活的细腻、雅致。周叔弢先生是藏书大家,藏品佳。爱书之人必富爱书之事。沈津先生以经周氏藏、批、校的《前尘梦影新录》为例,展示了周氏的藏书之好。周叔弢先生是藏书大家,更在于其 书藏天下 之识。周氏所刻之书颇多,均可谓嘉善之本,其中明纸印本《宣和宫词》即为一代表,详述俱见胡艳杰女史一文。谢其章先生钟情于民国期刊,大作《沦陷时期文艺期刊经眼录(上海篇)》即描绘了沦陷时期上海的期刊出版
《藏书家》的宗旨,是联系世间所有爱书的朋友,倾听他们求书若渴、爱书如命的心声,记载他们访书的辛苦、读书的痴情和藏书的乐趣,从而展现爱书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活追求。 本辑仍保持原有特色,由老、中、青三代爱书人谈访书、读书和藏书的经历和乐趣。本辑所收录的文章中,既有对历经沧桑劫存的老版本的记述,也有搜藏旧平装书的感受,从中认知历史,增广见闻,并使广大读者大开眼界,汲取知识,使爱书人通过心灵相通,将读书、藏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本辑《藏书家》编讫,又是春暖花开时节。《藏书系》限于编辑力量,仍每年只能出版两辑,名符其实的“春华秋实”,但仍积极争取每年的春华美丽、秋实丰硕。迄今已出版十四辑的《藏书家》。远重近轻,谈“新善本”、忆新文坛书事的文章仍然偏少。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 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本书系法国著名学者费雷德里克·巴比耶的重要著作。 在当今网络时代,书籍的外在形态与肩负功能都面临重大变化,此时对书写与书籍的历史分析就具有了十分特殊的意义。 本书上起上古文字产生,下达电子媒体普及的当代,追溯了人类书籍的起源,介绍了以法国为重点的世界各地书籍的产生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并预示了当代图书业的发展趋势。全书以大最手资料揭示了书籍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通过书的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变化,展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
所谓三世书,原是佛家名词用语,也叫三际、三生。《三世书》是传说中一本可以看到你前世、今生和后世的书,据说起源于佛教的《三世因果经》,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演化,是传说中可以推演问者的前世、今生及来世命缘的奇书,所得出的资料、论断和解说是好或坏,也会再受问者的今生所作所为的影响,因此,无须太执著所得出的结果。 三国蜀相诸葛亮著《古三世书》,据闻,诸葛亮为著此书足?花了五年多时间才完成。这是一部集前世、今生、后生因果循环、生生不息的命理古典书。唐代袁天罡在《古三世书》的基础下融入自己的毕生著作《六壬课》 《五行相书》 《袁天罡称骨》之精要新编成《三世相法》,而《三世书》是编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上不少说明的图片及文字编辑而成的,读者只要根据出生年、月、 曰,便可算出自
中国历法是华夏祖先历经岁月变迁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遗产,笔者研究易学多年,最常接触的是历法,发现历法中有很多东西值得继承和研究。例如: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换算出来的,换算方法是什么?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方法是什么?是否能用其它方式可以推算出来?农历编制的三伏、梅天、九九的含意是什么,是怎样推算出来的。本书都做了全面的讲述。
中国历法是华夏祖先历经岁月变迁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遗产,笔者研究易学多年,最常接触的是历法,发现历法中有很多东西值得继承和研究。例如: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换算出来的,换算方法是什么?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方法是什么?是否能用其它方式可以推算出来?农历编制的三伏、梅天、九九的含意是什么,是怎样推算出来的。本书都做了全面的讲述。
本书收录2014年江苏省“册府千华”展览古籍100余种,每种古籍著录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等丰富信息,并配以精美书影,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