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王夫之的史论著作《宋论》,共十五卷,以宋代帝王的顺序分章,通过对每位帝王在位时的人物、事件的功过得失的评述,以及对诸多历史细节的考察,探讨宋王朝由盛转衰终灭亡的原因。《宋论》中有许多精彩而深刻的历史评论,值得我们好好阅读,体会其中所分析与总结的历史经验教训,引为鉴戒,使古人的精心之作能为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兴盛提供有力帮助。 本书从已有的整理本中选择部分内容进行现代式的解读,并作出要旨阐释与精华评析,使广大读者都能读懂此书,并由此更深刻地理解历史。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早*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早*有价值的名著之一。长期以来深受国内外所推崇,在今天也还焕发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光辉。此书大约写成于公元 6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之间,作者贾思勰,生活在南北朝的后魏。他是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到过山西、河北、河南等省,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书中所反映的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贾思勰十分重视农业,所到之处,随时随地细心考察农业生产,通过调查采访、比较研究和亲身验证,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农业知识。在前代和当代的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实验和提高,写成了这部世界农学名著。书的内容丰富多彩,规模宏伟,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成为总结我国农业精耕细作和多种经营优良传统的代表作,也是继往开来的划
赞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用于赞颂人物等,多为韵语。是赞起于孔丘,讫于戴震,凡五十三家。郑先生是诗词歌赋圣手,赞文典雅鲜活,气象清新。且每篇赞文之后,附有白话解说,疏通文字,陈说义理,旁证博引,令人心折。当下,提倡弘扬很好传统文化,汲取古代思想家的智慧,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鉴于作者的特殊身份(民主党派领导、政协委员、大学教授),我们推出此书,有可能成为广为流传,发挥价值的普及读物。
《群书治要》是贞观初年著名谏官魏征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的史料中撷取有关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精要而成的一部匡政巨著。该书上起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汇编而成,全书总计五十多万字。是中国历史上*套按照经、史、子分类的类书,可以说是唐朝的 四库全书 。 该书曾随唐朝的灭亡而一度在中国失传达千年之久。所幸的是该书被日本的遣唐使带回国后被日本历代天皇及大臣奉为宝典,从而得以保存下来。20世纪90年代该书被重新引入国内得以整理出版。净空法师也撰文倾力推荐该书。这是一部当今国人了解国学的入门书,学人的案头书。
《史通》是由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作,是我国*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该书分内外篇,共20卷,此书尽显刘知几提出的史学家必须兼具的 史学三长 。可以说《史通》的成书对于后世史学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乃至逐渐形成一门显学 史通学。后世学者注释《史通》者尤多,而以清人浦起龙的《史通通释》较晚出,而能更好吸取前人的校释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浦起龙在校释《史通》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 每篇都有按语,其后再注明《史通》所引典故出处,大大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此外,本次出版的《史通通释》后面还附有陈汉章的《史通补释》、彭仲铎的《史通增释》,更能让治学者在兼采众家之长中有所获。
本书收录两部中国中古史的传世杰作,均撰写于抗战之时。亦为忧患之书。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阐说隋唐二代制度之全体因革要点与局部发展历程。后书是前书的姊妹篇,讨论了统治阶级、党派分野、内政外交诸专题,有唐一代政治史之纲要,悉在此三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