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以四言为句,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极易识读记忆。《百家姓》中的姓氏编排,更多地注意了流传和识记的效果问题,很难严格照顾到姓氏实际的人口数量及其发展情况。其中的编排逻辑,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百家姓》的起首句“赵钱孙李”,据推测,是因为“赵”指赵宋,是以国君的姓氏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是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姓。本书在编排上首先按照《增广百家姓》的排序,但人口数量较少的姓我们在编排上把它们放在了后面,以反映姓氏使用的现状。
《今日美术馆书库·中国名画家全集:张大千》的画本于天地之灵气,结于人心之妙想。画家立于天地之间,万象在旁,神思融趣,忽然划然,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所闻所感;绝叫一声,纵横万状,以成精品。吾国绘画渊源有自,自晋顾恺之,千数百年来,流派林立,代不乏贤;洎乎南北,哲匠间出,风格迥异,自成风范;浩浩长江,巍巍昆仑,不足以道其高远。后人欲知其详窥其妙,亦难矣。
曹明冉,山东单县人,现为山东财政学院教授,从事美术教育及创作近四十年,能写意,善工笔,尤以牡丹绘画见长,有着清新明丽、笔墨奔放、线韵流的绘画风格。1990年先后在北京、广州、香港,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葡萄牙里斯本,美国纽约、旧金山举办了以牡丹为主体的个展。
婴戏题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与歌舞升平、天伦之乐联系在一起,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真正喜闻乐见,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渴望,在民间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本书汇集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等多家文博机构的珍贵藏品,还有许多收藏家的宝贵藏品,与大家一起分享。
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多年来高温不退,而真实的武术和武林到底是什么样子?始终浓雾重重,一般民众难有概念,甚至会觉得武侠文化仅是想象和虚言。此书则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武林。真实比想象更精彩,清朝灭亡后,民间习武的禁忌被打破,为解救民族危机,孙中山、冯玉祥等政界领袖提倡武风,甚至直接在武馆任职,中华武学呈现出一个高峰期,其中形意拳一门风光无限,代表着武术实战的最高水平。李仲轩先生年轻时,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门下,后退隐几十年,未曾受过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的侵扰,他所见证的三位大师的生活、功夫造诣,令人窥见了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李仲轩先生生于书香门第,被唐维禄悉心培养,后又被尚云祥、薛颠破例收于门下,三位大师着重的是他的文化素质。果然,一个甲子过去,人间经过又一上轮回,当三位大师的徒弟一
钱文忠先生对《三字经》的解读,具有一种现实主义的情怀,他所举例证皆是现实的、实际的,深入浅出,到位而生动,体现着独特的“钱氏魅力”。 本册为下册,包括了从“周武王,始诛纣”、“周辙东,王纲坠”等到“苏老泉,二十七”、“谢道韫,能咏吟”等的二十一讲内容。
当遗鸥的身影隐约出现在远方的时候,白碱湖的村民就知道,春天来了。虽然那个时候的白碱湖人,还不知道这种鸟的学名,他们称之为 “钓鱼郎子”。女红军欧巧盼在战斗中遇到敌人追捕,无意中闯进了白碱湖的中心小岛,出来为妈妈找食物的男孩双庆发现了她。于是,一段母子情缘就此结下,欧巧盼也心甘情愿留在了西部这片黄土地上。一天天、一年年,她伴着孩子们长大,帮助人们生活得越来越好……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精装典藏本)》将5本国学经典悉数收录,合而为一,并进行了精准注释和翻译,原文加通俗易懂的译文,更适合现代人阅读和理解。《三字经》从多方面讲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文精神,素有“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一说。《百家姓》收录中华姓氏,反映了中国几千年人口和历史的变迁。《千字文》是中国汉字魅力的呈现,对仗工整,文采斐然,令人拍案叫绝。《弟子规》集孔子、孟子等贤哲的道德教育理念之大成,是我国以礼仪治家安邦的代表作品。《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包。历经弥新的中华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修养、增添气质。
本书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学好《弟子规》,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弟子规》文风朴实,言语隽永,说理透彻,含义深远,是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此书既起到了文化积累、智慧启蒙的作用;又有规范自我的言行、培养人格的功能。国学教育的风行,使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被人们所追捧,尤其是一些看似简单的童蒙教育读本,实则是哲理深刻的为人处世绝学,不仅是华人智慧启蒙的范本,更是全人类追求成功的参考书籍。学校教育、企业管理的手册——《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是影响大而流行广的启蒙读物。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人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三百千”将早期的识字教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的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言辞简炼,含义丰富,朗朗上口,便于诵读。不过儿童早期的识字、写字与启蒙老师的教学是不能分离的,古代的启蒙老师多亲自用端楷书写“三百千",供学童识字、摹写和临仿之用。然而人们习字多从颜体人手,而后柳、欧、赵诸体,可惜前人未能给我们留下用此四体书写的“三百千"。人们很难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识字和写字的教育地结合起来,实在是一件憾事。我们邀请了当代于颜、柳、欧、赵四体有专攻的实力派书家,分别用四家体书写“三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