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涵摄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显而易见的文化“化人”之功效,使其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历史前提和重要文化语境。顾友仁编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在深刻反思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反传统思潮及其影响的基础上,以新中国成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为基本线索,对党和政府以及民间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并就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功能作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认为,我国新世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优势、凸显特色,就必须积极发掘传统文化的资源,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纳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
神是何物?人为什么要向神灵献媚?人与神之间如何沟通?这是任何一个关注宗教生活的人必然要了解的问题。本书从象征人类学的角度,以通俗的语言、具体的事实和形象化的图片,从祭祀对象、祭祀场所、祭祀供品、祭祀法器、祭祀方法和祭祀舞蹈等方面,对中国祭祀文化象征的表现形式和深层含义作了初步的描述和解释。作者认为,通过研究中国祭祀文化象征,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人宗教生活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且还可以透视中国各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加深人们对中国社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具体的事实和形象化的图片,粗略地描述和解释了中国各民族宗教祭祀文化象征的符号和意义,以便为人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本的线索和资料。
历代描写杭州西溪湿地的诗词颇为繁盛。它们大多描绘景观风物、民俗风情,并借以表达隐逸休闲之思。尽管这种创作思路较传统,并无特别的新意,但其中流露的遗世独立情怀,对于个性和人生价值的真诚发掘,则似乎常咏常新。这些诗词也多有地域特色,因而也颇有特别的历史价值。 王国平总主编的《西溪文献集成(第6册西溪诗词)(精)/杭州全书》收录的是有关西溪湿地的诗词专集或内容相对集中于表现西溪湿地的诗词集,共11种,即《西溪百咏》、《流香一览》、《西溪杂咏》、《西溪联吟》、《西溪怀古诗》、《雪庄西湖渔唱》、《梅竹山房诗抄》、《〈西溪梅竹山庄图〉题咏》、《樊榭山房集》、《(风木庵图)题咏》、《郭西诗选》。部分为选辑。
传统蒙学重视诵读,是在最恰当的年纪,用最有效的方法,教青少年学文化。对于今天的国学及语文教育,颇有借鉴意义。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拾国粹,向广大青少年推广普及国学系列课程,蒙学阶段即以“三百千千”为主而略有损益。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本书是作者以其“雒诵堂”为教学实践基地,以亲身教学经历,为《三字经:讲读本》配套使用所做的拼音版诵读本。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涵摄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显而易见的文化“化人”之功效,使其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历史前提和重要文化语境。顾友仁编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在深刻反思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反传统思潮及其影响的基础上,以新中国成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为基本线索,对党和政府以及民间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并就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功能作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认为,我国新世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优势、凸显特色,就必须积极发掘传统文化的资源,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纳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
书名:茶经全集 作者:唐 陆羽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版次:2011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册数开本:全5册 16开宣纸线装皮箱装 ISBN9787538736960 定价1280元
暂时没有内容
在我国古代诸多启蒙读物中,《三字经》是有代表性的。一般认为它的成书年代早是在南宋末年,作者为王应麟。王应麟是南宋的学者,他晚年隐居乡里,编写了一本《三字歌诀》,目的是教导本族子弟读书做人。后来此书风行天下,便不断有人加以补充,尤其是清朝道光年间对元、明、清三代历史的增补,使它更趋完善。人们将书名冠上一个“经”字,意思是说本书字字经典,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三字经》的影响巨大。在中国,它自产生以来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海外,它很早就传到了日本与韩国。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它还被译成俄文流传到俄国,以后又陆续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编进了《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可以说,如今的《三字经》早就不为中国人所专有了,它已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
世纪回眸,请别忘记对剧烈变动、新旧并存、亦中亦西、斑驳陆离的民国服饰瞧上几眼。本书共由传统服饰、官场服饰、学生服饰、留学生服饰、时尚女装五部分组成。收录了400多帧民国服饰图片,组成一幅20世纪前半期社会风情画卷。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其演变、发展已融会与人类文明史的漫漫长河中。传统服饰可谓洋洋大观。世纪回眸,请别忘了对剧烈变动、新旧并存、亦中亦西、斑驳陆离的民国服饰瞧上几眼——400多桢民国服饰,组成了一幅20世纪前半期的社会风情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