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同时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现存的古代书院遗址、古代戏台遗址、古代石刻文字遗址、古代宗教建筑遗址等,皆是中国古代灿烂辉煌文化的重要记录。通过这些有形的历史遗迹,我们可以感知、触摸到无形的传统文化。南宋朱熹,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后杰出的儒学大师,大师往矣,但他生活的时代距今已逾千年。大师往矣,但他生前曾讲学并重整的岳麓书院,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的历史遗迹,我们可以从中穿越时空,走近、瞻仰这位旷世伟人。这就是历史文化遗迹穿越时空后带给我们的文化意义。 由于时代久远,现存的历史遗迹大多数埋藏在地下,部分历史遗迹地面尚有存留,但多已残缺不全,需要进一步考证、分析。在历史遗迹的发现、发掘过程中
《文明的开端》用独特的语言风格将人类从蒙昧到理性的文明发展史讲述得娓娓动听、妙趣横生。从人类漫长的生存探索到定居在适宜的家园建立国家,从统治者不断地争斗和杀戮到百姓生活中农业、商业、科学和艺术的产生,从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到统一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房龙带我们一同回首那条丰富且精彩的文明开端之路。
饮食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人类关于食物需求、生产和消费等方面的文化现象,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括食物与分类社会的关系。从古到今,饮食文化就被文人骚客写进书中,被百姓津津乐道。
滕州拥有超过7000年的文明史。以往关于滕州历史文化的叙述,皆将其作为地方性知识。本书跳出地域的限制,以宏大的视野,深邃的眼光,将滕文公、叔孙通、公孙弘、墨子、鲁班等出自滕州的历史名人或文化巨匠放到儒学乃至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些重大关节或整体背景中重新加以解读,使滕州在中国历史文化全局上的地位得到重新定位,一些标志性和符号意义的历史文化现象也得到重新阐发,从而刷新了滕州的历史文化面貌,并为深化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文章讲话》共收录10篇文章,前七篇是1935-1937年在《中学生》杂志《文章偶话》栏目中连载的;后三篇是夏先生利用1937年暑假赶写的。书中两位先生以名家名篇为例,解答了文章写作的各方面问题,对于如何安排文章中的对话、如何通过文章表情达意、如何写文章才有气势、如何用文字表现动态和静态,以及阅读什么、怎么阅读等青少年写作过程中都会遇见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