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湖湘文化数千年历史演进的概览式研究。全书以历史时期为纲,以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创造、文化精神为目,以凝练、客观的表达着重展现湖湘文化的概念内涵、历史源流、精神特质、现代更新等内容,力图发掘历史事件与文化现象背后独属于湖湘文化的精神气质,标定其在中华文化总体发展中的位置。 全书图文并茂、语言晓畅通达、体量适中,力图在有限的文字里综采多端,以简明的叙述厘清湖湘文化发展的支脉与主流,为读者呈现一部简明生动、轻松有趣、振起精神的湖湘文化史读本,使得读者能通过极其简短的阅读勾勒出湖湘文化基本且清晰的历史脉络和深层次的文化精神。
湖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国立师范学院,它是中国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西倚名山,东濒湘江,湖光山色,钟灵毓秀,是湖湘文化血脉的重要传承地。1996年,学校成为国家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湖南长乐古镇文化(插图本)》为我们揭示了长乐古镇前世今生的全面真相,并对长乐的建制沿革、族源、宗教、建筑、语言、艺文、民俗、传说等做了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展示,既有“田野调查”式的大规模采风实录,又有颇具知识含量的高精度治学解疑,达到了今人惊喜的高度,可谓筚路蓝缕,集腋成裘,功德无量。
古文字研究、鄂君启节“鄂”地辨析、河南新出夫人孀鼎铭文记载岁星太岁纪年考、几店楚简历法考、新蔡葛陵楚简社稷祭祷文书初探、楚“鄂科”、“鄂县”综考、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丁家咀战图楚慕出土竹简、先秦鸟虫书在汉代装饰中的演变与应用、历史、文化研究等内容。
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著的《江西古 代名人/江西方志文化丛书》为 江西方志文化丛书 之一。 本书介绍了江西省11个设区市从春秋战国到清朝 期间,江西籍或者在江西生活、工作多年且有较大影 响的外省籍名人。这些古代名人囊括了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宗教等领域, 通过对这些名人的介绍,可以*近一步地了解古代的 科举制度,各朝各代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本书结构简 单,按11个设区市对重要名人一一详细介绍,再对较 有名的名人也按11个设区市以名人录的形式进行简单 介绍,一目了然。
《湖南少数民族服饰》主要收录了湖南境内土家族、苗族、侗族和瑶族年代久远的传统民族服饰和保留传统风格的新制服饰,其中包括男子服饰、女子服饰、儿童服饰及其服装配件等,并撰文对这些民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种类、款式、色彩及纹样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同时,对人口相对较少一点的白族、回族的传统服饰作了简要的说明。为了全面反映以上少数民族服饰在材料、装饰和搭配等方面的特色,《湖南少数民族服饰》还增设了纺织印染、刺绣挑花、织锦、银饰等四项与服装紧密相关的工艺介绍,希望读者能够对湖南民族服饰有一个更加详尽的了解。
近代湖南,是一个引人瞩目的地区,近百年来,在这里相继涌现出众多的著名人物。他们比肩鹊起,驰骋宇内,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这种历史景观的形成,除了湖南特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外,富有特色的湖湘区域文化,包括长期延续的传统学风,独特的地方性格,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嬗变的人物思想、民间习俗、社会教育,等等,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些区域文化因素与经济的、政治的等其他社会因素交汇融合,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才导演出近代湖南那一幕幕雄伟壮阔的活剧。本书即试图就近代湖湘文化作一粗略的叙述与剖析。由于任何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传统性,所以在述及近代湖湘文化之前,必须先行追溯一下古代湖湘文化的某些内容与特点。 本书以湖湘文化为背景,全面介绍了湖南近代的主要作家及其文学创作。
《徽州五千村》系列丛书,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其范围包括黄山市的屯溪区、微州区、黄山区、歙县、黟县、休宁县和祁门县,以及原属古徽州的绩溪县和婺源县,还有受徽州文化影响很大的旌德县。 《徽州五千村》的编纂是一项大型文化抢救工程,其涉及范围之广,层次之多,学科之博,为徽州有史以来规模之。 《徽州五千村》精选了徽州数千村落中极具代表性的550多个村落,抓住其辉煌的历史瞬间,自唐宋到明清,或记人,或叙事,或反映建筑特色,或记录民俗风情,以村落文化的个性魅力展示徽州文化的丰富内涵。 全书200余万字,1800余张照片,共12册。
《江西古楼塔及牌坊/江西方志文化丛书》是 江西方志文化丛书 的分册,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以前初建的江西古代传统建筑,内容分著名古楼塔、古楼塔名录两部分。 古楼塔、古亭、古牌坊作为江西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江西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价值,故该书对于研究江西历史文化建筑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语言简洁、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彰显了江西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 丁荫楠》是《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丁荫楠的童年生活和导演之路的历程,他人对丁荫楠及其电影作品的评论,以及 关于 一些代表影片的导演构思和拍摄花絮等。 全书展现了 一个中国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 的电影思想史,及其 精彩人生与电影艺术追求 。
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著的《江西寺观》主要介绍江西比较有影响的寺观,但有的寺观在历史上较有名声,而现在不复存在,又由于资料缺乏只列在名录之中。 该书主要是向读者介绍江西寺观的大致情况,以叙述为主,对寺观中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不作评论。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在祖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荆楚文化是在荆楚大地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既吸收了周边文化之长,又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
沅江自古为贯通大西南的“黄金水道”,流经沅陵的河段又叫辰河,是沅陵人民的母亲河,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和传奇。本书集中展示了辰河的地理水系和两岸文明在大湘西地区的历史地位,以及奔流的沅水到五溪湖的演变过程。
《湘水》杂志创刊于2013年,是原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的内刊,以 发掘湖南人文历史、阐扬湖南人文精神 为宗旨,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鉴赏性。从第三辑起,公开出版发行,现为第五辑。今年是王船山诞辰四百周年,《湘水》特邀请陈来、王兴国、朱汉民、王泽应等学者撰文,展现船山先生高迈精深的思想、耿介不移的志节,以及其思想和人格对后世的影响。 《王船山的思想特质》(作者陈来)条分缕析船山思想的渊源、定位和取向,评价船山先生思想脉络多元,学术洞见深刻,精神气质独特。《船山哲学的历史影响和时代价值》(作者王兴国),从道器观、体用观、理势观、动静观、知行观五个方面阐释船山哲学的历史影响和时代价值。《王船山理想人格的影响》(作者朱汉民)分析王船山圣贤兼豪杰理想人格对曾国藩、魏源、黄兴、蔡锷、杨昌济、
本书既名为《郭嵩焘研究著作述要》,就是要将郭嵩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一个总体的回顾和概述。 全书共分八章。章为郭嵩焘生平简介,分四个阶段介绍了郭氏的生平事迹,同时介绍了郭氏的著作情况;第二章郭嵩焘研究情况概述,对这种研究进行了分期;第三章至第五章为郭嵩焘研究专著述要,既介绍了10种通史著作中有关郭氏研究的专门章节,更着重介绍了7种专门或主要研究郭嵩焘的专著。第六章至第八章为郭嵩焘研究论文述要,分为总论等九个部分,对110多篇重要论文的观点分别进行了介绍。
《江西进士/江西方志文化丛书》记述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江西行政区划内唐朝至清朝进士科登第情况。重点介绍状元39人,其中文状元33人、武状元6人;榜眼41人,其中文榜眼39人、武榜眼2人;探花43人,其中文探花41人、武探花2人;会元(省元)23人,其中文会元21人、武会元2人。为保证全书的完整性,还附有 江西历代进士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