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是一部风格独特的中国近代史作品。这本书主要写的是 1840 年到现在我们国家的建设情况,并以此为主轴,穿插着写了中、美、俄三国斗法的趋势。本书试图告诉读者,我们国家能从 1840 年被英国狠揍一顿后,发展到现在逐渐走向昌盛的原因。
在时代大背景下,全面介绍了梁启超的生平、著述、政治、治学、文学,作者非常熟悉梁启超,对其政治活动及政治思想的剖析令人尤为印象深刻。
《图说中国历史 中国版图和历史年表》正面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梳理,并表达在一张对开图上,一览性强,时间和事件清晰明了,便于查找和记忆;背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除了表达*行政区划信息之外,还独创性的在今天的地图上表达了中国古都和重要古地名信息,并配以文字和图片说明,使读者在使用本图的过程中有切实的古今对比体验。
本卷辑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南方大山间的小小苏联一“苏维埃运动”侧影》、《“粗风暴雨!粗风暴雨来啦!”》、《痞子文化及“士改”》、《伟大的事物,可能是危险的事物——中国农业合作化始末》、織简:1958——兼析民粹主义在中国》、《革命是怎样变成“伪革命”的》、《军管年代——程世清在江西》、《灯塔:1978》九篇历史纪实作品。 对于中国而言,1978年,决非一般里程碑的意义,其彪炳史册的辉光是:在一个从来缺乏英美改良传统、沉醉于法俄革命磅礴激情的国度。倘若说,在1949年、1976年以前,她尚不具备改良的条件,那么到了1978年,邓小平、胡耀邦、叶剑英等老一代共产党人,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国未经宣布却实际长期存在的战争状态,及时而又坚决地把握住了一个契机,一个从此将革命变为改良的契机,从此——人性与人道的全面苏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党建网联合全国党刊党网共同开展“我家的抗战故事”征文活动。征文以“我家的抗战故事”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个人以及家庭的抗战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光辉历程。活动开展以来,广大群众踊跃投稿,人民网、党建网、《党建》杂志社在很短时间内就收集到投稿数千篇。本书选取了征文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作品,配以大量珍贵图片,通过《党建》杂志社众多编辑人员以强烈的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完整呈现出来。史料真实,文字感人,催人振奋,是一部弘扬主旋律、重温激情岁月的作品。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 故时风物 名人一瞬 旧事重温 私人相簿 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香港威海卫警察谷迅昭回忆了他从威海到香港做警察的历史往事,呈现了清末民初的杭州运河和苏州城,以照片为中心考证了山东博山聚乐村饭庄的历史,等等。
本书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主线,将19世纪五六十年代整个中国的大事件都贯穿其中。太平天国与占领区居民的“鱼水”关系,“妇女解放”在太平天国的真实景象,上层的奢靡与腐化,洋枪队(常胜军)在中国土地上的骄横与凶蛮,幼天王洪天贵福的浅薄与无知,太平天国灭亡后继续在中原驰突的捻军的溃散和湮灭……《极乐诱惑》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新的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赫连勃勃大王用他老辣的文字描绘出一场与我们头脑中固有观念差异极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在本书中,洪秀全的荒暴贪淫,杨秀清的机智狂傲,冯云山的坚韧不屈,萧朝贵的勇猛果敢,石达开的睿智练达,陈玉成的刚毅坚忍……一个个人物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化名字,皆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动形象。
本书通过真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描述,带领我们回顾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动人的史实,将井冈山精神令人信服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作者依托自己深厚学术功底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对井冈山精神做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点评,让本书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当代价值。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 本册为《老照片(靠前15辑)》,由冯克力主编,内容包括:我与曹诚英的故事;山·水·穷——故乡雁荡杂忆之一;农事六题;民国十九年蒙古会议留影;近代德国摄影师与大清官员等。
本辑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第112辑)》中,香港威海卫警察谷迅昭回忆了他从威海到香港做警察的历史往事,呈现了清末民初的杭州运河和苏州城,以照片为中心考证了山东博山聚乐村饭庄的历史,等等。
本书从1959年始作为教材在中央音乐学院试用,1964年以“中央音乐学院试用教材”名义出版、内部发行,1984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至今已近三十多年了。在这不算短的岁月中,虽几经修改,重印,但是随着整个音乐史学界对本学科研究工作的深入,及个人在长期教学与研究工作中的新的积累,对它做一次全面的修订和充实是十分必要的。对本书的修订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近址年来历史学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的讨论,对不少人都有启发。 二、过去由于本人学识所限及其它客观原因,原书中曾对“西洋音乐的传入”、“三四十年代沦陷区的音乐”等内容基本采取一带而过的写法;同时,对某些代表性音乐家的评介也显得很不够,这次均给邓是了必要的重点补充。 三、对于原书中谈到的有些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些同志认为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