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代,人类的历史更加复杂。不仅朝代的更迭兴灭无常,帝国的兴衰也此起彼伏,历史的舞台千变万化。在中古史的讲述上,我们将根据文化圈的人文概念和地理及民族的自然分布,按照中古东亚、中古东南亚、中古南亚、中古中亚和西亚、中古东南欧、中古东欧、中古西欧以及中古非洲和美洲这样的顺序,依次讲授。章讲“中古史的开端”,后一章讲“走出中世纪的西欧”。 世界中古史没有统一的时间分期,因为不仅世界各地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问不一样,走出封建社会的时问也同样千变万化。我们只有取世界史研究领域比较普遍的看法,即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具体说来,就是取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开端,至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为终结。这是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标志性年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蛮族入侵扰乱了欧亚大陆几个主
中国自古重陆地轻海洋,世代英雄也多是马上驰骋,地上横行的主儿。乃至大明一代,虽有郑和七下西洋,却也是个劳民伤财的事儿,大明遂施海禁。反而是岛国日本,聚民成寇,借助海势,劫掠中朝(今朝鲜、韩国)。倭患犯边,海波不平,倒也引出了几位英雄人物,更引发了中日朝三国海中逐鹿之战。说起这些英雄人物,自有戚继光、俞大猷等明军将领,却也有王直、徐海等海中霸王;更有日本一代雄才丰臣秀吉,朝鲜不世天才李舜臣:这些人物在太平洋上搅起一阵飓风,足足在东南亚刮了数十年。时至今日,三国关系,也未完全脱出当时的影响。且让我们来看,中日朝当年在这海路上的来来往往、你争我夺,更瞧那倭寇中谁是真、谁是假……
杨白劳,*勤劳“长工”,“地主”们的*。 有感于解读中国历史的图书泛滥,而世界史书罕见,所见者,一律一本正经,学术气味太重,于是自己动手,立志写一部适合所有人阅读的世界历史书。 2009年末开讲世界史,万人空巷,人人搬把小板凳蹲守天涯煮酒,只为听杨白劳说史,全民齐补历史课,成为有网络以来*奇观。
在距今50万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就已有了远古先民,他们同样是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印度境内遍布了居民点,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驯养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 在南亚次大陆,有一个头枕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脚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陈躺,又生机无限的古老国度。这就是被人们称作“月亮之国”的印度,因其国土形状宛若牛首,也有人称之为“牛颅之国”。 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起步,流经一个被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环抱的印度半岛,滋润了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文明,成为一个国度的“圣河”。 古印度的种种文明奇迹,都值得人们去探索了解,本书将引领大家进入远古的印度奇妙世界。
那个遥远的年代,经济还很不发达,科学理论还很不完善,生产技术还比较原始,劳动工具还相对简单,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止他们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又难以复制的伟大文明。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之中,有傲立于世的宏伟建筑,有工艺绝伦的精巧器物,有高度精确的历法成果。人类的智慧几乎被发挥到了极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发挥并非仅仅局限于狭小的地域,而是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在亚洲,古巴比伦人修起了宏丽的“空中花园”;在欧洲,克里特人建造了有“迷宫”之称的克诺索斯王宫;在非洲,古埃及人设计了神奇的金字塔;在美洲,玛雅人规划了大而有序的城市…… 然而,这些历史交响乐中的重要音符,这些人类辉煌的见证,却神秘地被历史的尘埃深深掩埋,只留存于历史记载或民间传说之中,成为“失落的文明”。 为了展现世界各地失落文明
教皇,十字军,天国王朝,圣殿骑士,草原帝国,世界征服者,东方于西方的撞击,红胡子,狮心王,萨拉丁,圣路易,成吉思汗,山中老人,每个名字都是传奇,血火交织的中世纪,风雨苍黄的亚欧大棋局。
黄金时代,一个为追求财富、权力、梦想而向远洋挑战的大航海时代,整个欧洲的社会制度、文化思想、科学发明,都在为这个时代作准备,也从这个时代吸取新的发展动力。这些充满知识、勇气与耐力的欧洲冒险家,在长达年余的海上航行中,面对许多不可知的挑战:未曾走过的航线、互相敌对的国家、不曾接触过的生物、坏血病、土人、暴风……是什么驱使他们向前迈进?除了财富之外,是否有更深的信念?在初次遭遇遥远异国的人、事、物之时,这些自诩为上帝选民的西方人又是如何面对与看待? 本书以17世纪初一位远渡大西洋,经过非洲到东南亚载运香料及白银的荷兰船长班德固的航行日志为主轴,并补充大量专题解说及辅助图片。 原日志自1646年首次出版至今,已出有20余个版本,再印70余次,并改编为青少年故事,是荷兰人纪念大航海时代历史的重要读
古罗马文明起源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处。相传,古罗马城建于公元前753年,城市范围起初仅限于台伯河畔,后来逐渐扩展至整个意大利半岛和地中海周围的广大地区。罗马起初实行王政,从罗马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到建立共和国这一历史阶段称为王政时代。王政时代是罗马由氏族公社向城市国家过渡的时期。公元前509—前27年,罗马处于共和时期,是一个奴隶制国家。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传统的王权观念遭到了摒弃,并在随后几百年中一直被排除在罗马政治体制之外。共和国后期,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公元前27年,屋大维确立元首制,共和制觑解,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罗马的帝国时期,与前两个时期相比,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同时罗马也达到了极盛之时。公元1—2世纪是罗马帝国强盛的时期,罗马成为古代西方历史上大帝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们不是缺少对历史的记忆,而是缺少对历史发现的愿望和需求。发现博物馆里的凝固的历史无疑是我们再次瘟神和回溯历史的一种好的人文途径和机会。 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历史和文化都是其宝贵和不可复制的财富。而博物馆,恰恰是一个沉淀和展示历史的平台。走进博物馆,也就是走进过去历史的场景,这也是我们重新记忆和发现历史的开始。 博物馆是一个浓缩历史的窗田,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与历史相聚的可能。博物馆的意义不仅在于那一个个散发着历史气息的文物,更在于这些珍贵的历史材料为现在的我们所提供的历史的参照。
大陆与大陆的角逐,文明与文明的争霸,从马拉松到温泉关,从伊苏斯到高加米拉,从坎尼到扎马,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从鲁士到薛西斯,从列奥尼达到亚历山大,从汉尼拔到西庇阿,千古兴衰成败,尽入渔樵闲话。
古代玛雅人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引起后人的惊叹。《玛雅》以故事形式从科学、农业、文化和艺术等方面对古玛雅的文明及历史做了精彩展示,它表现在科学、农业、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作为世界上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与它奇迹般地崛起和发展一样,其衰亡和消失也充满了神秘色彩,引人遐思。本书全面介绍了迄今为止人类对玛雅文明的探索结果。内容包括玛雅人的生活习俗、经济情况、宗教信仰、城邦体制以及玛雅文化艺术、日历、数学、绘画等文明特征,清晰展示了辉煌而灿烂的玛雅文明。 本书摒弃枯燥的历史理论分析,拒绝说教,以故事体的叙述风格串联起世界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从整体上完成了对玛雅历史的宏观素描,逻辑清
这是世界上妙不可言的一条河流。 它是地球上伟大独特的河流,但它的河水却不是丰沛的;它流经沙漠,有一半的流程既无支流河水注入,也得不到雨水补充,但它却没有干涸衰败;反而在接近人海口的地方创造了世界上肥沃丰腴的土地。 在作者笔下,尼罗河被塑造成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从伟大的源头一路跋涉、奔腾人海。如同谈论伟人的生平一般,本书呈现了这些冒险故事背后所隐含的规律,揭示了它的内在性格。从在原始丛林中的童年时代开始,本书讲述了这条大河如何像个孩子一样,在战斗中不断成长,昏厥、跌倒,再重新站起来,直到取得胜利;讲述它那遥远而勇敢的兄弟河流怎样匆匆赶来,与它汇聚在一起再共同穿过沙漠;讲述它在成年阶段如何与人类展开激烈地搏斗,终被击败、驯服,并为人类创造财富……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到了现代社会,这种交流更加密切。每个国家都会因本国利益而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为了国家利益,不同国家之间会产生矛盾、摩擦、冲突甚至战争,因此,交流更显得重要。交流的重要前提是彼此相互了解。可是我们对地球上200多个“远亲近邻”了解太少,即使知道一些我们自认为比较熟悉的东西,其实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我们了解日本的历史吗?日本人为什么对樱花情有独钟?美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强国的?美国人为什么格外强调个人的独立与自由?“日不落帝国”英国是如何成为二等国的?英国人为何总是保持着良好的绅士风度?巴西为什么是“足球王国”?巴西的“狂欢节”有什么来历?……对于这些,我们有必要加深了解和认识。 本书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 3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