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钱穆先生著作系列:中国史学发微(新校本)》系钱穆先生对历史精妙处进行阐述分析之作,对中国史学精神、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民族性、历史与人生等重要问题阐幽发微,屡发新见,乃史学爱好者以及专治史学者之作。
这部简明史学史著作,是瞿林东先生积数十年中国史学史教学与研究的经验体会所提炼出的,充满新思想、新理念。瞿先生以深邃的目光在透视这个浩瀚的史书世界时,紧紧抓住 理论 这根主线,从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这两个方面,梳理出史学发展、进步的轨迹。本书的十讲内容是从瞿林东教授的讲稿和论文中撷取而成,代表了瞿先生治史思想的精粹。
《元代白莲教研究》对白莲教的产生、渊源和教义、传播和演变、被禁和复教,以及与明教的关系,与弥勒净土信仰的关系,与元末农民战争天完红巾军、大宋红巾军的关系,与大明国号的关系等问题皆作了精辟的分析,并对 史学家吴晗《朱元璋传》、《读史札记》中的相关观点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本书论从史出,视野开阔,逻辑严密,文字洗炼,实为具有真知灼见的学术专著。作者的前期研究论文已引得日本学者竺沙雅章、小川贯戈的重视,此次以专著形式推出,必将受到海内外学术界 多的关注。此次全新推出,增补了一份重要的元代白莲教的相关文献。
这是一部博物志。作者综合了大量的事实材料,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地球、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演变历史。本书精选了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中观点具代表性,论述为精彩的片段,依写作年代进行编排,既浓缩了《自然史》的内容,又相对完整地呈现了其结构风貌。本书对物种起源贡献巨大,以唯物论的观点指出了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异。这对后来的 进化论 有直接的影响。
《习训齐家:中华传统家教家风》提炼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精髓,通过自先秦以来的历史人物故事,传递中华传统家教家风的正能量,"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
《历史主义与现代价值危机》作为中国大陆部直接以历史主义为论题的哲学专著,《历史主义与现代价值危机》遵循“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史与哲学史研究相结合的独特致思方法,通过研究历史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发展和嬗变,探讨价值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产生的历史观根源。价值虚无是当今世界精神状况的主要危机,也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而从历史观上看,价值虚无的根源就是历史主义。
《刘基事迹考》以翔实的文献资料、严谨的逻辑推理,对明代以来民间及学术界对刘基的评价进行质疑,判定前人评价刘基的主要依据《故伯刘公行状》内容多假,其作者姓名与撰写时间也属伪托;依据史料对刘基的一生事迹重新评价,以还历史原貌。
尚荣译注的《洛阳伽蓝记》是北魏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街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感慨历史变迁的一部记叙性作品。其内容以记录洛阳佛教寺庙为主,同时它又记叙了当时许多政治事件、重要人物、风俗地理、传闻故事等,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还原了历史事实,对正史中记载的不足具有补益之功,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优秀的历史地理名著,又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后世将《洛阳伽蓝记》与《水经注》、《颜氏家训》并称为我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
本编从谭公的文集中撷取其精粹,鼎尝一脔。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中国这一概念在历史上的演化,各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及黄河、淮河、云梦泽几大水系的今昔变迁。上海地区的海陆沉降,以及有关此一大都会的得名、建镇、建县年代等历史文献的考订,亦是谭公一生治学的着力处之一。第二部分介绍《禹贡》《山海经》《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几部文献和郦道元、祝穆祝洙父子、王士性、金安清等历史地理学家的重要贡献,尤其是根据《禹贡》《山海经》两书所及方圆四至的远近,以及对四至内山川的记述详略有别,推断两部著作成书年代的先后以及作者可能的生活区域,令人信服。末附关于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存在的几处地理谬误。第三部分属谈往,追忆青年时代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顾颉刚,协助恩师创立禹
本书先通过大量原始资料复原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角英皇道两侧的店铺,通过复原图呈现北角的社区生态。然后梳理英皇道上的餐厅、时装店、旅馆、照相馆等商业设施与上海的历史联系,同时重点勾稽移民至此的民国作家、艺术家、医生、商人等名人在北角的生活状态,由此寻找上海移民在北角“上海化”过程中的作用。北角的“小上海”史虽已成过去,但其潜在的影响仍值得关注。本书配有五十年代英皇道街区复原图和老照片、老广告、老信件等资料。
本书全面回顾20世纪中国学者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历程,总结学术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这是国内第一部全面回顾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历程的著作。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采用“制度史观”,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阐述了战国至秦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体制的创立,入汉之后的各项制度发展,魏晋以下的政治“变态”,北朝官僚行政的再度振兴等等;阐述了此期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门阀、军人、寒人、部落贵族等各种势力的此起彼伏。对“制度”与“势力”的相互关系亦予提示,如文法吏与律令体制的关系,儒生与复古改制的关系,士族门阀造成的制度变态,鲜卑军功势力对官僚体制的振兴等。对“政治文化”也给予了充分关注,阐述了法家、儒家、黄老、玄学及北朝的“功绩制的政治文化”的政治影响。
《君王论》是意大利政治家、作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巅峰著作,书中主要阐述了君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在作者看来,要想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拥有强大的军队。此外,君王还需兼具狮子的勇猛和狐狸的狡猾。此书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响。在人类思想目前,还没有哪部著作像《君王论》一样,一面受到无情的诋毁,一面又受到空前的赞誉。如今,《君王论》被列为最有影响力和最畅销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与《智慧书》《孙子兵法》并称为人类思想目前的三大智慧奇书。本书语言通俗,译文经典,并配有大量精美插图及相关注解,希望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精髓,并从中受益。
书籍的文化和历史学研究是一个种方兴未艾的学术方向,根植于历史学、文学研究和目录学这三个主要学科。它们分别视书籍为文化交易,书写文本和物质制品。本书为这个宏富,却有时混乱的领域提供了指引,以解释为何不同的学术方法在研究似乎相同的对象时会引出不同的问题,并得出彼此矛盾的答案。它带来的启示是,文本会变,书籍易变,是读者最终制造了他们所需要的书籍。
穿越东南亚的千年历史,探索东南亚地区的复杂民族与多元文化,深入了解这个充满生机和挑战的地区。 从古代王国到现代国家,东南亚的历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与全球发展紧密相连。了解东南亚历史,是探索人类多样性和文化交融的终极之旅。
《非遗传承研究.2024.1》由陆建非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