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萨法维王朝,与奥斯曼帝国分庭抗礼.标志着伊朗逐渐走上复兴的道路;殖民主义时代,西方的冲击瓦解着伊朗传统社会的基础;20世纪的宪政革命、白色革命和伊斯兰革命,构成伊朗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坐标。 《伊朗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 。
卡塔尔的神奇表现在诸多方面:国小人少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富甲天下而不过分炫耀,更少财大气粗的傲慢之状;作为地名其历史悠久,作为国家而属新兴;虽起步相 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各方面向现代化建设迈进之中,十分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传统和风俗习惯;在为数有限的人口中,四分之三为外籍人,但相互共处和睦并相得益彰;虽出于 历史传统为男人的天下,而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并不逊于须眉;取消新闻检查和新闻部的建制在地区国家中独树一帜,如此等等,充分反映了卡塔尔与众不同的特性,在各种矛盾之中享有和谐的 平衡,令人刮目。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古都西安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下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古都西安见证了“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鼎盛辉煌,然而,往日这个帝王们希冀长治久安、长久平安的长安城也几度衰落,数遭兵燹,令人扼腕地一度衰落了。 本书为“古都西安”大型丛书之一,论述了长安与南海诸国的关系,立体全景地展现西安历史,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
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了解耶路撒冷的历史,就会明白世界为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宗教的圣地,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是让世人魂牵梦绕的去处,是惑人的阴谋、虚构的网络传说和二十四小时新闻发生的地方。 西蒙·蒙蒂菲奥里以客观、中立的角度,依年代顺序,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的故事。透过士兵与先知、诗人与国王、农民与音乐家的生活,以及创造耶路撒冷的家族来呈现这座城市的三千年瑰丽历史,还原真实的耶路撒冷……
本书从印度文明的产生与演进过程来阐述历史, 包含了印度主要的历史大事件, 从远古文明一直到迄今为止。概述了印度这一文明古国四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 特别是对古印度阶段有较详尽的介绍, 是一部简明的印度通史类书籍。
实际上,韩国人可能没有“创造天地的神话”,但是拥有无穷无尽的创造性神话。《韩国人的神话——那对面,那里面,那深渊》把从古代到现代的神话性的事件纵横罗列展示给我们,但是这些并不全是如同“以鸡鸣来告示人们鸡林里诞生金阏智”一样的带有神圣意味的故事。本书由金烈圭著。
《日本论日本人》是 百年经典学术丛刊 系列之一。《日本论》和《日本人》是戴季陶和蒋百里在长期身日观察了解日本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剖析日本社会、文化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人研究日本的*代表性的著作。内容包括了日本的历史、文化渊源、社会习俗、民族精神、政治人物等。
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概念是很晚近的产物,前者在清代才逐渐定型,后者则只是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 亚欧大陆明明是一个地理板块,却硬生生地分成了“欧洲”和“亚洲”,“亚洲(Asia)”即亚细亚,意思是东方,本身就带着欧洲的视角。16世纪传教士带来了“亚细亚”这个词,而东亚人逐渐接受这个身份标签,却是从1885年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的时代才开始的。 本书就是书写16世纪以来东亚变迁、动荡、碰撞、发展、互相塑造的历史。 为什么我们对一水之隔的日韩,总有一种似曾相识,而又触不可及之感?我们身处其中,并自以为熟悉的东亚世界,其实充满了神话与偏见,有待重新发现和认识。本书正是以全球性、连续性的眼光,探讨了从16世纪以来的现代世界史——而不是中日韩某一国别史——是如何在东亚这片土地上展开的。
本书是彭树智主编的13卷本《中东国家通史》中的一卷。全书以文明交往理论为指导,采用通史的叙述方式,系统介绍了叙利亚和黎巴嫩由古及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探究了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社会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涉及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宗教与民族、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外交等。
李维撰写的《建城以来史》卷,是保留至今惟一一部出自罗马人之手详尽记载古罗马早期历史的著作,因此有着特殊的史学价值。本书可分为两段。段阐述了促使李维总体上描述罗马建城以来历史的动机。令李维感到棘手的是:一直有新史家承担这项工作,因为他们认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能超过其前辈;此外,这一项工作巨大,并且谁一旦从事这一工作,那么他至少在记述罗马早期历史时,不能指望读者对它发生兴趣。有两个因素帮助李维克服了他对自己努力得不偿失的怀疑。其一,他的著作将回忆世界上这一伟大民族的业绩作出一份贡献;其二,记述早期历史可以避开时弊。显然,这两个因素相互矛盾,并揭示了李维认识罗马的一种奇特的两重性。第二段与段紧密相关。李维首先阐述了记述传奇般早期历史的困难。他的态度是对传说不加以证实也不予以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日本全史》分为上下两卷,共二十四篇。第一篇至第六篇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地位、民族的由来以及社会之演变等内容。第七篇至第二十四篇分述日本从幕府,统治时期到明治维新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此外,书中还胪列了一系列参考书目,以供读者进行研究参考之用。
本书是彭树智主编的13卷本《中东国家通史》中的一卷。作者采用历史叙述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自公元前14世纪起至20世纪90年代也门历史变迁的过程、特征和规律。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教育、宗教、文化、传统习俗等。
丛书简介 本丛书共九卷,精心选取了九个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较大的国家,编写者试图跳出严肃刻板的正统历史写作框架,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呈现真实有趣的历史情节,以通俗轻松的笔调还原清晰丰润的历史细节,将历史像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带读者进入当今世界大国历史中那些曾经或辉煌或暗淡或荣耀或耻辱的岁月,去领略波澜壮阔的历史运动、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和生动传奇的历史人物。 本卷推介语 印度是一座神秘的宫殿,每一处细节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 印度是一首歌,*个出场的歌手是中国去印度取经的和尚玄奘,曲目是《ONLYYOU》;大学:那烂陀佛学院;性质:类哈佛。他考过了 雅思托福 留学去了印度,他偷渡过,被通缉过,没有白龙马,没有孙悟空,也一样传承了印度悠久绵长的佛学文化。 印度是一幅画,画的扉页是一座宏伟
因为汉江奇迹,韩国被赞誉为 第二个日本 ,可思密达们衷情的口号却是: 大韩民国**! 从建国神话到摆不脱的藩属史,从战后低谷到传奇般的 韩流 逆袭,这个有着极强民族意识的国度,不时地给我们制造着惊喜。时而疯狂,时而坚韧,时而又夹杂着自卑,通过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我们试图展现韩国*真实的一面,以期让读者能从中了解韩国,了解 韩流 背后的历史积淀,慢慢地你就会发现,韩国不仅仅只有 Bigbang和长腿欧巴,还有更多的深邃等待着你的探寻。让我们一起来翻阅卢俊颖编著的《韩国思密达》吧!
《蒙古纪事本末》全四卷,清末韩善征编辑。韩善征字止仙,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人,生平事迹不甚详。然清末医学名篇《疟疾论》三卷、《痢疾论》四卷、《阳痿论》二卷、《金匮杂病辨》三卷、《时病撮要》一卷、《醒世琐言》一卷,似俱为止仙氏之著作。 《前蒙古纪事本末》(上、下卷)、《后蒙古纪事本末》(上、下卷)各自成篇,并未合称《蒙古纪事本末》。今从丹阳张素之序文,题名《蒙古纪事本末》。 《蒙古纪事本末》张素序所署日期为丙午年(一九〇六年)孟夏。《前蒙古纪事本末》自序所署日期为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年)正月望日,《后蒙古纪事本末》自序所署日期为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年)九月上浣。
《郑和下西洋考》以《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西洋朝贡典录》等古籍,对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史实、路线、所经地区名称、地理、风土人情、参加航海人员、历次航行的功业、所得朝贡品等诸项详加考证。 《交广印度两道考》根据《新唐书》的《艺文志》、《地理志》、《皇华四达记》、《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等书考出入四夷路有七条,其中六、七两道为安南通天竺道,广州通海夷道。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陆道考,分唐代之地理概述、交广之兴替、安南都护府治、建昌一道、占城等24部分。下卷海道考,分自广州满剌加海峡、中国载籍中之佛逝、师子国等26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