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预设的读者对象是利比亚阿拉伯社会主义民众国(一般称之为利比亚)的普通大众、休闲旅行人士、企业主管和大学生。本书的初衷是使利比亚的历史更易让人理解,使读者对之产生浓厚兴趣,甚至可偶发激动与兴奋的情感。本书试图在可涉及的空间内,对利比亚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外交史与政治史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解读。 利比亚的历史变迁具有底蕴深厚、类型多样的特点,其历史脉络并不是单线型延伸,特别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特点表现得尤为如此。恰如其分地说,我已经强调了利比亚历史变迁的特殊形态,但我还要指出的是,利比亚的历史演进与其他国家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发展进程有着帼似的特征,预期有相同的模式。我们期待从中可以探究由诸多偶发事件构成利比亚的特殊历中图景。
20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白人政府对土著人实行同化政策,将土著儿童强制从亲生父母身边带走,送到收养院或是白人家庭中生活,并禁止他们与自己的亲人联系。这些儿童后来被称为“被偷走的一代”。玛丽?泰伦斯,一个五岁时被从亲生父母身边带走送到收养院,后来又被白人家庭收养的土著女孩在她十岁那年的日记中,用纯真的语言、稚嫩的表达苦苦追问自己的身份,思念亲人朋友。她为我们揭开了澳大利亚历史上最黑暗、隐秘的伤口,展现了人性的尊严、乐观的精神和无畏的勇气。 安妮塔?海斯编著的《我的澳洲故事:我是谁?》英文版出版后,引起了世界性关注,不仅入围2002年新南威尔士历史奖、被节选入澳大利亚小学教材,而且被迅速译为法语、西班牙语出版,成为2008年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国会向土著人道歉的先声。在《我的澳洲故事: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