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事宜节略(外二种)》收录了:一、《青海事宜节略》;二、《青海衙门纪略》;三、《湟中杂记》。《青海事宜节略》记述了自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立青海办事大臣署到文孚任青海办事大臣期间,共85年,青海蒙古族、藏族、回族、撒拉族的重大历史事件,就事情的起因、变化发展过程以及如何解决和善后措施,逐件加以概括整理,实际上是一部清雍正、乾隆、嘉庆时期的青海民族史纲。《青海衙门纪略》记述了自青海衙门设置到乾隆四十一年的有关事务。《湟中杂记》用志的体裁记述了青海建置、山川、职官、兵防、寺院、民族、贡赋等方面的资料。对研究青海地方史志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已经有一百万年的 高龄 。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蓝田古人类在这里活动。到了7000年前,仰韶文化诞生在了这处美丽的地方,而城桓的雏形也逐渐形成。中国进入封建制度社会之后,从西周开始,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历史文化名城实至名归。 作为古都的西安,你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例如:西安究竟是几朝古都?羊肉泡馍真的是赵匡胤发明的吗?您会写biangbiang面中的Biangbiang两个字吗?秦始皇兵马俑是由谁设计建造的?
《老叶看广州·新城旧影:老广州影像馆》为老广州人亦是《羊城晚报》金牌通讯员叶世光历经三年时间整理数万张图片和文稿的终成果。所收集图片自清代、民国、抗战、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记录了广州城市的变迁、社会百态、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留下了广州历史变迁的足迹与见证。 内容包括广州旧时全景、广州老店铺、细数广州门楼街道、探寻广州旧景前身、老广州影戏院、珠江上的船埠码头、广州老车站、广州人家故事、广州老风俗等,尽显老广州的社会文化风貌。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它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2500年的建城史和将近500年的建都史,和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在古代,因为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所以很多朝代都把南京作为都城,由此它还有 六朝古都 、 十朝都会 的称号。 虽然南京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那么你真正的了解南京吗?本书通过问答方式向你介绍那些你不知道的南京往事。例如南京*早的原始居民是谁? 里十三,外十八 又是什么意思?听南京白局为何有不花钱的说法?南京菜为何又被称为 京苏大菜 ?
《艽野尘梦》是“湘西王”陈渠珍于1936年赋闲长沙时,回忆其1909年至1912年进出西藏的纪实文学作品。但书中关于藏地求生的惊险曲折、陈渠珍与西原的生死与共、雪域绝境的人性异化等近乎虚构,陈渠珍用字字血泪谱写出一段旷世传奇。为了让当代读者更好的阅读与理解这一旷世奇书,校注者陈继光纠正其他版本讹误30余处,新增注释277条。以1938年9月繁体无句读版为底本,参阅《陈渠珍遗著》及其他版本和相关资料,对书中的难懂字词、异体字、生僻字作了注释,为此点校注本。并保留了其他版本中没有的序言、要例、总叙以及附篇。此外,此版《艽野尘梦》由大冰长文导读,且为陈渠珍女儿陈元吉专享推荐阅读的权威版本。
本书是一本边读传说故事边了解甘肃各地文化知识的图画书,内容以与甘肃省名胜风物有关的传说故事为主,以与名胜风物相对应的文化知识为辅。 故事选材以甘肃省 景区、旅游打卡胜地、标志性风物相关的传说故事为 。作家精心选取故事素材,摒弃其中俚俗、阴暗的消极因素,撷取 真、 善、 、 温暖的精华内容进行改编创作,以生动的传说故事吸引孩子对各地文化的好奇和关注。 每个故事之后,都有一个丰富的知识栏目,用手绘图片和说明文字对相关文化知识进行介绍,涵盖了整个甘肃的名胜古迹、风物、民俗中 重要的方面。 本书使小读者在阅读精彩传说故事的同时,可以深入了解甘肃各地名胜古迹和风物的文化渊源,在“旅途”中增广见闻,真正有所收获。
乐山历史悠久,人文灿烂,底蕴厚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所在地。为记录好乐山历史,讲述好乐山故事,传承好优秀文化,2021年10月,经乐山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组织有关专家编纂《乐山简史》一书。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乐山简史》编纂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为编纂工作提供支持、指明方向。全书编纂历时一年多,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审读审改、编辑部成员集中审读修改,几易其稿,于2022年12月付梓,该书是全市党史和地方志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乐山简史》采取史、志结合编纂体例,以今乐山市区划地域为基本视野,溯本求源、穷搜博采、去繁从简,史料翔实、实事求是,述而不论。全书上限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记述,下限原则上截至2020年底。全书以时为序,以史为据,以建制沿革
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政权、文化、经济、军事和党建方面所做的开拓性实践的成果和价值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
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政权、文化、经济、军事和党建方面所做的开拓性实践的成果和价值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本书通过晚清上海城市空间及生活其中的华人的视角分析上海的现代性历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经济带来一系列新的离散而又流动的城市空间,取代了由封闭式宅院、城镇和乡村所组成的传统空间体制。在这一空间生产过程中,寓居华人(文人、报人,商人、小贩、妓女等)主动地引进甚至创造了新概念和新物质文化。本书把这些碎片按照城市的空间维度(从私密空间到公共空间)重新组织起来,这与以时间为主线的叙述迥然不同。
1921年,贺龙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到川东南担负长江上游的防务。由于贺龙部队纪律严明,除暴安良,匡扶正义,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贺龙在铜仁接触到中国共产党人后,思想发生了飞跃,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坚决执行共产党的决定。南昌起义失败,贺龙向周恩来提出创建湘鄂西革命武装的主张。由于 左 倾路线的影响,部队受到巨大损失。1933年12月,在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上,贺龙提出向酉、秀、黔、彭发展的策略。贺龙在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如打水井,倒马坎战斗,南腰界会师,挥泪辞百姓等等。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创建并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健全发展。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遵照中央指示,率部长征。抗日战时期,贺龙率领部狠狠痛击日寇,打了许多胜仗。解放战争时期,贺龙率部同国民党军队作战,屡建
本书是《老重庆影像志》丛书的《老房子》分册。领事馆、大使馆、水师兵营、别墅、剧院、银行、洋行……陪都的各个角落,经济政治的各个领域,都能见到各种各样洋楼的身影。正是它们的存在,为陪都增添了摩登、华丽的“海派”都市风情。而吊脚楼、木构房、捆绑房、穿斗房、院落、天井……老民居的特色和魅力和重庆独特的山地人居环境是分不开的。本册侧重于对个体的洋楼、民居的建筑魅力的发掘。
本书的创作为宁波市文化丛书系列之二,选择三江口之滨的外滩作为主要讨论和论述的对象。在论述的基础上,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的介绍。既生动形象,又不失文雅。书中从史实处着眼,站在历史的高度,围绕宁波外滩展开系列介绍,先从新江桥入手,对外滩曾存在或现有仍然存在的事物进行分析,从观者的视角,分别从二十四个不同的角度展开,按照由近到远,从外到内介绍。内容夯实而新鲜,在史实的基础上,并结合他人观念,对这些历史年代感的事物做出客观的评析,对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外滩,有很高的价值。本书的一大亮点是,文献资料充实丰富,一点一滴地将历史还原,在对事物的论述中,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穿插大量有代表性的、存世很少的、珍贵的老照片,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历史的原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了解宁波老外滩。
鄞江古镇在整个鄞江流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素有四明首镇之称。本书从鄞江古镇的建制阉割、山水文化、水利文化、庙会文化、桥梁文化、采石文化、古建文化、神龙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村落文化、革命文化与风物特产等十三个方面分别探究了各文化层面的发展脉络、代表事物及相关历史事件。纵向叙述上,以史料史实为基础,呈现鄞江古镇的深厚历史文化;横向描写上,以实景实物为主体,表现鄞江古镇的新发展新局面。全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有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