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燕山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乾隆《昆明湖泛舟》)。本图以形象的漫画笔法反映了颐和园盛时的全貌。图后附有圆明园的大事年表及对园内的各景区扼要的文字介绍,还有小知识、旅游提示、旅游拾趣、历史回顾、历史轶闻等文字内容。
随着我国的先民走入文明时代,阶级、社会产生了,国家也逐渐形成,墓葬制度日趋完备。国家统治者的陵墓有了特定的规制与要求,从陵墓的形状、大小,陵区布局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这种制度在中国古时历代相承,并逐渐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发展历史。 刘庆柱和李毓芳所著的这本《陵寝史话》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陵寝的发展历史,包括陵墓、陵园、礼制建筑、人殉与陪葬、陵前石刻等,在此基础上对历代帝王陵寝,逐一做详细介绍。《陵寝史话》对帮助人们了解古代帝王陵寝,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有着积极的意义。
清西陵是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多位后妃、阿哥、王公的陵寝所在地。自雍正八年(1730年)首建泰陵,至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共建有14座陵寝,包括4座帝陵,3座皇后陵墓,7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宣统皇帝溥仪于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宝山,于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本书作者将带您走进这些古建筑群中,去解密中国皇陵的最后绝唱,窥探千古帝王的命运沉浮。
清东陵是一部用砖瓦木石写就的历史,是固化了的清代宫廷历史档案。清东陵的营建历史,可追溯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长达两个半世纪。在这里,前后营建了5座帝陵,4座皇后陵,5座妃园寝,共14座帝王后妃的陵墓,成为清王朝规模、影响、名气的皇家陵墓群之一。《清东陵档案解密》将带您走进帝王的陵寝,见证大清王朝的荣辱与兴衰。
朋友!当您迈进这古朴庄重的编钟馆,观赏着2400年前的巍巍古乐器,聆听着演奏厅内铿锵的金石之声和悠扬的丝竹之乐的时候,您可知道,这编钟、编磬及其同出的125件古乐器、15000多件各类文物,是怎样被发现和怎样从地下被发掘出土的吗?您是否知道外学术界为什么称曾侯乙墓的发掘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编钟等古乐器的出土是中国音乐史和世界音乐史上的空前大发现吗?一起来看看谭维四专著的《战国王陵曾侯乙墓》。
马王堆汉墓发掘之初即轰动了世界,20多年来,各方学者围绕其出土文物展开一系列研究,目前已取得一大批令人瞩目的成果,对古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历史。但是,其中仍有许多谜团引人探索,可以说,它对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仍具 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书依托考古发掘资料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试图以轻松活泼的笔调,使广大读者朋友对马王堆汉墓发现和发掘的曲折过程、出土文物的概貌及价值等方面有所了解,并希冀广大读者朋友能够通过这本小书步人马王堆汉墓向我们展现出的多彩而神奇的世界,感悟两千多年前那段与 人隔膜太久的历史。
定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座经国务院批准,有计划、有组织、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幕,整个发掘历时2年零2个月、用工2万余个。深埋地下数百年的文物宝藏将世人带入大明王朝那风雨飘遥的岁月,令人称奇的出土文物以各种方式揭开一个个数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秘密。定陵的发掘为后来整个中国陵墓和文化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实际操作经验,也为后世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问题敲响了警钟。
一代一代的帝王用无上的权力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又一座地下宫殿,作为灵魂永生的天堂。他们每天都听人呼喊万岁,不停地寻找长生不死之药,却谁也抗拒不了生命的规律和朝代的更迭。死亡照样发生,陵墓继续修造,盗墓贼从未停止活动。墓主人一个个化为枯骨,甚至骸暴荒野,无人看见灵魂永生的奇迹,只有造陵人的精神和劳动永存。
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类“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十分浓烈,居于社会之巅的帝王们,对于丧葬自然是比一般百姓更加看重,他们希望生前享受到的荣华富贵到了阴间仍能继续,于是,一座座帝王陵寝壮丽辉煌地建在风水宝地上,留给后人一部部遐想万千的史话。基于此,我们编写了这部《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6元本中华国学百部-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为佐证,综合前人研究,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体制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和盛衰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力图将《6元本中华国学百部-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写成融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历史知识读本。
《皇陵风雪:明定陵地下玄宫洞开之谜》是“考古中国”系列之一,由岳南、杨仕编著。 《皇陵风雪:明定陵地下玄宫洞开之谜》讲述了: ……后殿里放着三口一人多高的朱红色棺材,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都躺在里面=尸体已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这些锦缎时经三百余年,有的还金光闪闪…… 震惊、愕然、猜疑……这条被封锁了两年多的消息一经播出,立即使各国考古界为之哗然,无数惊愕的目光骤然投向东方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穿越塔克拉玛干》是《西域游历》系列中的第6部。《西域游历》一书,是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1906——19O8年在我国新疆和甘肃西部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全部成果的详细报告,也是斯坦因1900——1901年次新疆考古调查和发掘后所出《古代和田》报告的续编。《西域游历》一书涉及的地域十分广阔,从西向东包括了今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和河西走廊一带。在这些地区调查和发掘的重要遗址有阿克铁热克、喀达里克、麻扎塔格、尼雅、安迪尔等遗址,米兰佛寺遗址和吐蕃城堡遗址,楼兰古城及其附近遗址,焉耆明屋及其附近的石窟寺和遗址,甘肃西部汉长城和烽燧遗址,敦煌千佛洞和藏经洞等。斯坦因在这些遗址所发现遗物的主要类别有雕塑,绘画,简犊文字(包括汉文、梵文、伎卢文、和田文、龟兹文、吐蕃
定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座经国务院批准,有计划、有组织、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幕,整个发掘历时2年零2个月、用工2万余个。深埋地下数百年的文物宝藏将世人带入大明王朝那风雨飘遥的岁月,令人称奇的出土文物以各种方式揭开一个个数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秘密。定陵的发掘为后来整个中国陵墓和文化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实际操作经验,也为后世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问题敲响了警钟。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我家的后院里一直深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我的长辈对后院的秘密也讳莫如深。这个长满荒草的后院空间隐蔽着怎样阴森诡谲的故事?在我十八岁的时候,一种神秘的力量怂恿我打开了那扇班驳的月亮门——另一个时空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具备了可以洞穿另一个世界的能力,这,使我的人生彻底改变……
钧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瓷是我国陶瓷艺苑里的奇葩,其内涵之博大、意蕴之美妙、体系之独特、影响之深远,在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书是介绍钧窑、钧瓷特点的普及性读物,为了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钧窑与钧瓷的历史,作者用通俗的语言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钧瓷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盛衰状况、烧制特点和艺术风貌,对广大读者、陶瓷工作者、钧瓷爱好者、钧瓷鉴赏家、收藏家都有很大的裨益。
清东陵是一部用砖瓦木石写就的历史,是固化了的清代宫廷历史档案。清东陵的营建历史,可追溯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长达两个半世纪。在这里,前后营建了5座帝陵,4座皇后陵,5座妃园寝,共14座帝王后妃的陵墓,成为清王朝规模、影响、名气的皇家陵墓群之一。《清东陵档案解密》将带您走进帝王的陵寝,见证大清王朝的荣辱与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