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存,风格独特、技艺精妙,艺术价值、建筑价值、旅游附加值都很高。山西作为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山西的古建筑从唐代一直到清代,时序不断,遗存甚多,甚至有些是海内外孤品,具备独一无二的价值。 《来山西看中国古建筑》以山西北部、山西中部、山西东南部和山西南部为地域划分,精选出形制最突出、艺术价值最高、建筑风格最独特的100处国宝级古建筑,从古建爱好者需求的角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将这些古建筑的看点准确、透彻地呈现出来,堪称古建爱好者按图索骥的 工具书 。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 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 余躯,为中国规模*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 文物保管所编的这本《中国石窟云冈石窟(2)》以高 质量的图片呈现了云冈石窟,适于研究及收藏。
自1983年推出首卷中文本《敦煌莫高窟》一,至1997年中文本《安西榆林窟》,十七卷本《中国石窟》丛书才全部出齐。该丛书为目前国内石窟研究领域的版本。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临木扎特河河谷,现有编号236窟。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早、地理位置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3世纪,8-9世纪逐渐停建。1961年公布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共三卷,每卷发表图版192~300幅,论文2~5篇,并附有图版说明、大事年表和实测图,以及内容总录。
十笏园坐落在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49号,原为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住宅,后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改建为私人花园。故地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因其小巧玲珑,故以十块笏板为喻,名为 十笏园 。十笏园荟萃南北园林艺术,设计巧妙,布局严谨,为北方私家名园。1988年,十笏园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东部民居、西北部关侯庙孔相祠组成十笏园古建筑群。 《别有缠绵山水间:十笏园》为潍坊十笏园博物馆组织编写的 十笏园研究丛书 之一,全书以潇洒飘逸的行文风格全面介绍了十笏园的历史沿革、建筑形制特点等等,书后附有十笏园主人丁氏家族后代的回忆文章及与中国其他各大名园的对比文章,增加了可读性。
本书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了若干进一步的补充调查和分析,以通俗而不失专业水准的笔触,本次再版对原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图片增补工作。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前身清漪园的建造过程、历史背景、整体山水构架、建筑布局和庭园的风光,以及造园的意境和手法。下篇包括颐和园重建过程、帝后生活空间,及至现今名胜景区的概况,作者跟随颐和园的历史,笔调转为沉重,湖光山色、亭台楼阁、砖石土木亦散发着人文气息。
《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四区卷 套装上下册)》是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写,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汇集旧时北平庙宇资料的大型系列图书,所收资料为1930年至1932年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 庙宇调查是按当时北平行政区划的分区而进行,本系列图书也依照当时内城六区、外城五区以及四郊的区划顺序依次编排出版。2018年11月,目前为浩繁的内四区卷出版,分上下两册,共收录内四区131座庙宇的调查资料。内四区大致在 大酱坊胡同、丰盛胡同、武定侯胡同以北,西安门皇城以北,经棉花胡同、罗儿胡同达于积水潭以西 的范围内。 北平庙宇调查资料现存共931份,记录庙宇938座。调查数据包含调查记录手稿、庙宇平面图、照片、碑刻与器物拓片,但并非每座庙宇都有以上四项内容,编者是依据现存资料整理出版。此次调查所谓庙宇,泛指寺庙、道
《传承与展望: 威尼斯宪章 发布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作为记忆过程的文化遗产、关于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点滴思考、真实性标准和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现代仪器分析与文物保护等。
中国考古学因古史重建而生,但随着学科的发展,在强调学科独立性的同时,却与历史学渐行渐远。脱离古史重建的“初心”,也令学术界对考古学的旨趣与方法缺少“了解之同情”。 夏文化探索是中国考古学的“哥德巴赫猜想”,是考古学能否重建古史的试金石。面对学界的纷争与迷茫,孙庆伟著的《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强调在历史语境下开展考古学研究,以清晰的概念界定、可靠的统计数据和缜密的逻辑分析,将考古材料提升为史料,旗帜鲜明地论证了夏代的信史地位,从而为考古学重建古史确立了一个典型个案。
此为【作者亲签本】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存,风格独特、技艺精妙,艺术价值、建筑价值、旅游附加值都很高。山西作为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山西的古建筑从唐代一直到清代,时序不断,遗存甚多,甚至有些是海内外孤品,具备独一无二的价值。 《来山西看中国古建筑》以山西北部、山西中部、山西东南部和山西南部为地域划分,精选出形制最突出、艺术价值最高、建筑风格最独特的100处国宝级古建筑,从古建爱好者需求的角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将这些古建筑的看点准确、透彻地呈现出来,堪称古建爱好者按图索骥的 工具书 。
明清时期,岭南地区经济发达,富商大贾们大兴土木,修建学宫、庙宇、祠堂、会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炫耀于市廛乡里。岭南地区建筑十分注重装饰,广泛采用石雕、砖雕、木雕、灰塑、陶塑、嵌瓷以及彩画等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清中晚期,岭南地区的学宫、庙宇、祠堂、会馆等重要建筑的屋顶上,流行用陶塑屋脊作为装饰。开展清中晚期岭南地区建筑陶塑屋脊研究,既可以了解这一时期岭南地区建筑的装饰风格,又能够探讨岭南地区建筑风格与地域经济、文化、民系之间的关系,还能为今后岭南地区传统建筑陶塑屋脊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宝贵的资料和依据。由王海娜*的《清中晚期岭南地区建筑陶塑屋脊研究》图文并茂,以考古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考古学的方法为研究方法所做的古建筑材料的研究。作者又很好地发挥了其史学的基础,做出了既使用
《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影宋抄本营造法式》在内容上集我国传统建筑技术之大成,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技术者的一部经典建筑类著作。《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影宋抄本营造法式》流传至今版本众多,此次影印出版,底本选用的是故宫藏清初影宋钞本。此本几代建筑学家、版本学家对其进行过多次详细考证与校勘,认为其是《营造法式》一书存世的善本。其中多处收录的内容、图样都是其他版本中未见的已佚内容。《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影宋抄本营造法式》以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利用新扫描设备采集的高清图像制版,以上下册精装形式出版,以利广大读者,特别是古建筑方向从业者和古籍爱好者案头查阅。
山西古建筑之多、之美令人目不暇接。这个项目就是解决初识古建者看什么、怎么看这两大问题。本书以山西省发展文化旅游所做的旅游公路规划为主线,按照长城公路、太行公路、黄河公路这三大线及汾河干流沿线布局,从古建筑艺术的角度切入,在浩如烟海的古建筑中,选择其中 有建筑艺术价值的珍品100处,用高清而 观察视角的图片从艺术、构造上梳理出这些古建筑的看点,加以细节呈现。同时书中在每一个大区域开篇,有这些古建筑的分布地图,以及作者进行考察时的行进线路,这给普通游客带来一定的参考实用性。
《茶胶寺修复工程研究报告(2015年)》主要是在整理、修订、归纳、汇总、完善工程项目的前期研究、方案设计、维修施工三个阶段的成果基础上编撰。全书分茶胶寺概况、建筑形制研究、保存现状调查与评估、修复工程设计、修复工程、建筑本体结构变形监测与预防、施工资料档案建设和总结八章。 其中一章概况主要包括茶胶寺遗址概况,项目背景、目的、意义、内容,以及茶胶寺的发现历程与以往的保护研究。第二、三章是对茶胶寺修复工程的前期工作的总结,包括茶胶寺建筑形制研究以及保存现状调查评估。建筑形制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实地调查以及考古勘探资料的整理,分析茶胶寺的整体布局和典型单体的建筑形制特征。保存现状调查与评估包括环境调查、岩土勘察、石材分析和病害调查。第四至八章分别介绍了茶胶寺修复工程的施工过程。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与管理》由李浩良、孙华平主编,本书专门阐述抽水蓄能电站生产与运行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30章,主要内容包括:抽水蓄能电站作用和发展历程、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设备运行与维护要求、电站生产和技术管理等。本书取材以反映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行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为主,同时也适当介绍其他类型抽水蓄能机组和国内外有关的先进技术,并侧重于介绍抽水蓄能电站现场生产与运行管理的实际经验。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与管理》适合各类型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培训学习,也可作为从事抽水蓄能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收入1958-1960年在西安西北郊(汉长安城南郊)发掘的十四座西汉礼制建筑遗址的资料,同时收入1956-1957年在同一地区发掘的大土门遗址资料。内容分为十章:章绪言,第二章建筑遗址群综述,第三章第三号遗址,第四章号、第二号、第四号至第十一号遗址,第五章第十二号遗址,第凉意是第十三号遗址,第七章第十四号遗址,第八章出土的砖、瓦、瓦当,第九章大土门遗址,第十章结语。 这批西汉礼制建筑遗址为古代中国所特有,对中国东汉魏晋以后各代的礼制建筑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古建筑学,尤其是中国传统的礼制建筑制度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对广大的文物考古工作及古代史研究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