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沈从文有关文物与艺术研究论文集。共收录作者48篇研究论著,这些论著考证严密,论述生动,见解独到,是沈从文后半生从文学创作转向历史文物研究的成果集成。研究既严谨务实,文笔又清新可读,处处显示大家风范。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对迄今所见古代帛画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在全面综述与客观评介20世纪帛画研究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战国楚帛书画的结构、马王堆西汉帛画天地神话及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等问题,对古代帛画的研究颇具参考价值。书中配彩图5幅、插图36幅。
扒村窑是重点文物,起源于唐,兴盛于宋金元时期,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的浅井乡,是北方磁州窑类型的典型窑口。扒村窑以白地黑花瓷上绘画装饰为主,兼烧黑瓷、白瓷、钧瓷、三彩、红绿彩、绞胎及搅釉绘画等瓷器,装饰技法多样,集北方民窑系之大成,20世纪60年代已蜚声海内外,早巳闻名于世。该书是扒村窑系统研究的本专著,它以田野考古的形式,用大量的古陶瓷标本,集中展示了其丰富的品种和造型、工艺和形式、绘画内容和分类、装饰艺术和文化内涵,以及和其它磁州窑类型窑口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特别是对以后南方青花瓷影响的深远意义做了阐述。综合运用了考古学、艺术学、文献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知识,探究了陶瓷文化所反映的中原地区经济、人文、地理、风俗、民间工艺、书法、绘画、文学等的变迁和发展,是古陶瓷爱好者、收藏者、研究者
在研究山西水陆寺观壁画的图像系统样式之中,《神衹众相:山西水陆寺观壁画中的艺术与科技价值》选取了其中八殿(山西境内现存十一殿水陆壁画)进行了全面梳理,从构图、造型、线条、色彩、内容考释均作了系统化的研究,为山西水陆寺观壁画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大量的田野考察图像资料与提取的人物线稿,为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壁画中的信息资源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
《云岗石窟》(作者昝凯)是“三晋揽胜丛书”中的一册,由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云岗石窟》介绍了云冈石窟的地理位置;五华洞奇丽雕刻与佛传故事;释迦牟尼佛的前生足迹;维摩问疾的流行;精巧玲珑的飞天艺术;云冈石窟的佛教人物;云冈石窟的乐器等内容。
“文物考古学美学”是涉及文物学、考古学、历史学、神话学、艺术形态学、审美心理学以及陶瓷史、绘画史、青铜器史、工艺史、服饰史、民俗史等领域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考古学发现中所透露的人们的审美意识以及凝结、负载在传世文物上的各种艺术形式、审美规律等等。“文物考古学美学”的建立,将拓宽文物学、考古学以及美学本身的研究界域,更好地总结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的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发展进程,为中国美学史的编撰与研究提供更详实的资料。这里我们仅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物质文化遗存的与“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以及“文物考古学美学”研究的具体路径两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本书选择我国战国前考古学文化谱系与类型中的艺术美学业问题作探究对象,正是从实践的角度为它理论系统的构建提供一种具体内涵的积
画像始于战国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地,隋唐后趋衰落。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河南、四川、江苏和陕西等省。汉画像砖是两汉时期一种采用模制、雕刻、彩绘、模印的方式表现图案花纹及艺术现象的特殊建筑材料,一般用于椁室墓的四壁、方形、拱券型墓的墓门嵌于墓室顶、壁作装饰。画像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客观真实的反映了汉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汉代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最为可靠的实物图像资料,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研究价值和文物藏价值。据目前所掌握数据,中外已发现了数理可观、形式多样的画像砖和花纹砖。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不同的时代流行不同的时尚,不同的时尚成就不同的物质文化形态。《中国时尚文化史(宋元明卷)》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珍贵图片,对宋元明时期的时尚文化现象进行了细致梳理和翔实阐释,既有市井平民吃穿住行玩的流行时尚,也有文人雅士、达官贵人追求的各种时髦雅好;既有形而下的各种物件摆设,也有形而上的精神享受。通过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时尚亮点,精心勾勒了一幅宋元明时期社会风尚的全景画卷。《中国时尚文化史(宋元明卷)》为中国时尚史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立论公允,资料翔实,文字简洁精当。图片多为最接近历史原生态的影像资料,其作为影像史料的合理使用,是《中国时尚文化史(宋元明卷)》一个显著特色。
《新疆绘画艺术品》所收164幅图版主要出自天山南路的吐鲁番、焉耆、库车、拜城、楼兰与和田等古代文化遗址。他们用绘画艺术品这一独特形式对新疆古代文明作了一次形象的展示。分为两个部分,部分对高昌、焉耆、龟兹、楼兰和于阗的地理概况、前伊斯兰时期的文化及主要文化遗址略作介绍;第二部分概述20世纪末几支主要外国“探险队”在新疆的考察活动,尤其是劫掠新疆文物的行径及其后果。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不同的时代流行不同的时尚,不同的时尚成就不同的物质文化形态。《中国时尚文化史(宋元明卷)》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珍贵图片,对宋元明时期的时尚文化现象进行了细致梳理和翔实阐释,既有市井平民吃穿住行玩的流行时尚,也有文人雅士、达官贵人追求的各种时髦雅好;既有形而下的各种物件摆设,也有形而上的精神享受。通过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时尚亮点,精心勾勒了一幅宋元明时期社会风尚的全景画卷。《中国时尚文化史(宋元明卷)》为中国时尚史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立论公允,资料翔实,文字简洁精当。图片多为最接近历史原生态的影像资料,其作为影像史料的合理使用,是《中国时尚文化史(宋元明卷)》一个显著特色。
宁夏地处黄河两岸的绿洲地带,生态环境自古以来就适宜人类生存繁衍,其境内广泛分布的大麦地岩画、香山岩画、西山岩画、贺兰山岩画、灵武岩画、旧石器遗址、新石器遗址,充分显示了宁夏史前文明的多元融会与灿烂辉煌。本书对大麦地岩画、香山岩画、西山岩画、灵武岩画等进行了全面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经典的内容: 展示中国古代人物画经典,按时序分为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五代卷、北宋卷、南宋卷、西夏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10大部分,每部分包含若干册。 开放的结构: 入选作品包括卷轴画、岩画、漆画、壁画、石刻线画、版画、年画等多画种,考古新发现的内容*加入,不受册数限制。 权威的点评: 每册均由美术史家撰文介绍时代背景,并对每幅作品作精彩点评。信息准备,语言简洁生动。
这本文集所收录的是作者历年所作关于中国古代美术的考论或概述14篇文章。这些文章中的多数是曾在《美术》、《美术研究》、《史前研究》、《周易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的论文,另有几篇是参加有关学术研讨会的论文,以及在学校给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或专题讲座的讲稿。因为这些文章原不是有计划的系统的写作,所以虽然只有十数篇,所涉及的论题却也颇杂,其中有关于史前彩陶艺术、夏商艺芳和古代绘画理论的专论,有关于史前美术、玉与中国古代文化以及中国诗与中国珈等专题的概述,甚至还涉及中西艺术文化的比较等。也是因为不有计划的系统的写作,这些文章的论题有时就不免有所重复,各篇文章的观点有时也不尽一致,这当然也是由于在先生写作论文之时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已有改变的缘故。虽然存在这些问题,但收录在这里的每篇文章毕竟
本书为“美术考古学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分为历史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篇,共二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美术考古与图腾崇拜,人形器及其文化意义,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动植物杂糅与龙凤文化,汉画像宇宙象征主义图式及其美学意义,论汉阙及其画像的象征意义,“龙学”及其“现代转换”质疑,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方法,阿恩海姆与文艺学的格式塔方法,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