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多年来,新疆远古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器皿,这些彩陶器的发现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意,其独特的器形、鲜艳的色调和多彩的花纹也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新疆彩陶从分布地区和器物形制、图案纹样的差异,大致可分为四组。一组以哈密地区为中心,包括哈密、巴里坤、伊吾等地;一组以天山南山谷地为中心,包括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乌鲁木齐南山的阿拉沟、鱼儿沟和乌拉泊,其北面似延伸到吉木萨尔、奇台、木垒等地;一组以和静—轮台地区为中心,其文化分布的范围伸展到了库车、拜城地区的克孜尔河沿岸;还有一组以伊犁地区为主,包括昭苏、新源和察布查尔等地。其中有的组,如哈密、和静地区又可分为若干类。现分别按线、类作介绍。在新疆境内古代遗址中发现大量彩陶是近十多年来新疆考古工作中的重大收获。继《甘肃彩陶》
《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的《瓷器史话(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在首先注重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编撰者还力求使文字叙述生动、规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注重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希望能够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同时选配较多图片,彩色印刷,帮助读者更为真切地贴近历史:而汉、英双语对照的形式,将特别有助于非汉语母语的外国人士或是海外中国侨民的后裔用作学习中文的辅助读物。其实,用汉、英双语对照形式出版的这套书籍,并不仅仅会为海外非汉语读者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便利,它精心安排的选题,也会成为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简明读本;阅读这样的书籍,会有助于中国读者学习和掌握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述形式,这将对增进中国民众的对外交往,起到积极
本书从仰韶彩陶文化开始,以朝代沿革为纵线,从史前写到民国,展示中国陶瓷的发生发展历程,着重介绍各时期陶瓷的主要瓷窑、种类、造型、技法、装饰艺术和承继关系。在瓷窑方面,特别对历史上的名窑如定、汝、官、哥、钧、耀州、磁州、景德镇、越、龙泉、宜兴、德化、石湾等做了重点介绍,还揭示了明代后官窑和民窑的主要贡献;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彩陶、黑陶、白瓷、青花中的釉里红、釉下彩、斗彩、五彩、珐琅彩以及紫砂陶等的陶瓷文化。旨在为陶瓷生产一线的企业家、想研究陶瓷文化的学者、陶瓷艺术品收藏者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一套较为系统的参考资料。
叶德奎1934年出生于浙江云和,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当代青瓷诞生地——龙泉上垟瓷厂学习先进的制瓷工艺,同时也对传统的制瓷技艺进行了学习和研究。 60年代中期,由于政治原因被迫离开上垟瓷厂,长达十几年,奔波于浙闽许多瓷厂。多年的磨练,让他的制瓷技艺日趋成熟。 70年代后期,受邀组建云和县大均瓷厂,任厂长兼技术总工。开发研制了乌金釉兔毫、油滴、满天星等制品。 1982年,国营云和陶瓷厂组建,历任技术总工和试验室主任。其问,深入研究了青瓷开片釉的机理和工艺。 1991年,德奎先生与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孙会元等达成共识,共同研究“传世哥窑”的制瓷工艺。 其后的15年,德奎先生与专家组一道,对传世哥窑的原料类型、胎釉机理、形制特征、施釉技巧、装烧形式、窑炉结构、烧制曲线、纹片沁色等几十项专业课题进
本书是汇集襄汾陶寺遗址考古发掘资料及相关研究的一部论文集。本书以“发掘报告”、“其他消息报道”及“研究论文”三部分内容全面而详尽地展现了陶寺遗址的发掘及研究成果,书后还附有《陶寺遗址考古研究论著存目》可方便读者对陶寺遗址相关简报、报告及研究论文的查阅。 本书可供从事考古、历史、文物等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越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代表了自汉魏六朝到唐五代北宋时期中国瓷器的工艺水平。越窑瓷墓志既是独具特色的越窑产品,也是中国古代墓志的特殊形态。这本《越窑瓷墓志》由厉祖浩编著,作者分析研究了瓷墓志的造型和装饰特征、使用的地域范围、年代分布、志主的身份地位、与越窑瓷业生产的密切关系等相关问题,尤其是对瓷墓志所载有关窑业制度的重要资料作了细致考证,勾勒出唐代“贡窑”和五代吴越“瓷窑务”的基本轮廓和部分细节,揭示了越窑中心产地——上林湖窑场的重要地位。本书收录唐宋时期的越窑瓷墓志共九十四件,系作者经过三年多的深入调查所得,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是研究越窑青瓷发展、古代墓志形态变化和地方历史文化、风俗变迁的基础资料。由于瓷墓志的文字是用尖细的硬质工具直接在瓷坯上划写,再上釉入窑烧成
叶德奎1934年出生于浙江云和,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当代青瓷诞生地——龙泉上垟瓷厂学习先进的制瓷工艺,同时也对传统的制瓷技艺进行了学习和研究。 60年代中期,由于政治原因被迫离开上垟瓷厂,长达十几年,奔波于浙闽许多瓷厂。多年的磨练,让他的制瓷技艺日趋成熟。 70年代后期,受邀组建云和县大均瓷厂,任厂长兼技术总工。开发研制了乌金釉兔毫、油滴、满天星等制品。 1982年,国营云和陶瓷厂组建,历任技术总工和试验室主任。其问,深入研究了青瓷开片釉的机理和工艺。 1991年,德奎先生与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孙会元等达成共识,共同研究“传世哥窑”的制瓷工艺。 其后的15年,德奎先生与专家组一道,对传世哥窑的原料类型、胎釉机理、形制特征、施釉技巧、装烧形式、窑炉结构、烧制曲线、纹片沁色等几十项专业课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