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是人类随着文明的诞生而发明的古老的人造材料之一,它诞生于公元前25~前23世纪的两河流域,距今有4000余年的历史。中国的玻璃制品出现较晚,现有出土玻璃,早的出现在春秋末战国初的墓葬中,距今也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玻璃曾是历*昂贵的材料之一,直到公元前4世纪的西亚,玻璃的价值仍然和黄金相提并论。明代之前,精美的玻璃器的价值都远远高于黄金。同时玻璃自诞生起就是受欢迎的贸易品。古代的人们,特别是上层社会,像今天一样,喜欢来自外埠的新颖别致的商品,玻璃器也是他们追求的物品之一。 由安家瑶编著的《玻璃器史话》以近年来国内考古发现的玻璃器为线索,并结合文献记载,探讨了中国古代玻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国古代的玻璃在世界玻璃史上是风格独特的一支。《玻璃器史话》试图从玻璃器这个侧面反映我国古代社会
《敦煌学概论/大家小书》是我国一本讲述敦煌学的简明教材。姜亮夫先生以自己走上研治敦煌学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入题,娓娓道来,饱含爱国主义的情感与对年轻一代的热切期望,推本溯源,深入浅出,从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述敦煌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又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敦煌文献与艺术品的丰富内容,讲授了如何研究敦煌写卷的方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钱界集币活动出现新的势头,集币爱好者、研究者愈来愈多,因而一本普及并关注提高的古钱辞书,理应面世。在此大势下,朱活先生将早年在《文物》杂志连载刊出的关于历代钱币的辞书内容略加增补,以《古钱小辞典》由文物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发行,之后又经三次重印,此次为第四次重印。这本辞书的内容,以我国先秦至清末的历代钱币(包括纸币)为主体,兼录流传到我国的邻邦古钱(如朝鲜、琉球、越南古钱币)。同时,附有《古钱名词简释》。
《中国钧窑考》记录了作者对钧瓷考古发掘和实践认知的珍贵成果,同时也收录了陶瓷泰斗和部分专家学者有关钧瓷的学术论文。书中对钧瓷的起源、宋钧台窑的发掘、钧瓷釉料的探索等都有科学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
《中国外销瓷》详述外销瓷的特色,从而透视瓷器贸易的来龙去脉。这些独特的瓷器,既以中国纹饰为本,又融合全球各地消费市场的口品味,显示贸易往还也是艺术风格和技术传播的通道。中国瓷器于汲取造型和图案艺术之余,反过来也成为模仿的对象,其影响不仅在近东,而且远及荷兰、德国、英国,甚至墨西哥。 作者借助大量从博物馆和其它珍藏精心挑选的图片,细说一幕幕关于贸易、探索、航海、沉船和艺术交流的精彩故事。提起中国外销瓷,不期然令人想到远洋帆船上满载的青白瓷瓶、碟、罐,它们厕杂于茶叶、丝绸、漆器和香料等品之间,穿越重洋,散落于在亚、美、欧各洲。
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在长陵神功圣德碑亭之内,为正统初年(1436—1438年)所立。该碑亭为红墙黄瓦,重檐歇山式建筑。石碑作螭首龟趺形制,通高7.91米,青白石雕成,篆额“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阳刻洪元年四月十七日仁宗朱高炽为其父明成祖朱棣撰写的碑文。碑文竖排,共42列,计3236字。碑文采用散文、四言诗歌形式对成祖及徐皇后一生的功德作了精辟的阐述。
浙江卫视编写,钱文忠主讲的《江南·国宝传奇》把着力点放在浙江的文化遗产上,突出对珍贵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注重正确历史观的传播和高雅文化的推介;《江南·国宝传奇》兼具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在全面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和正确引导观众的价值取向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在悠悠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数人类文明的杰作。这些人类文明杰作既包括了如繁星般点缀在华夏大地上的那些宏伟壮丽的古建筑,也包括曾深藏于皇宫大内和豪宅深院的那些小巧玲珑的国粹精品,书画文玩。它们历经沧桑、几经浩劫留传至今,都已是弥足珍贵,使人需仰视而得见。它们是我们民族兴衷荣辱的实物见证,既记载了我们祖先的光荣与梦想、也烙印了我们民族的屈辱与迷茫。保护、传承这些历史文物,普及文物知识、历史知识,是当今文物工作者的职责和历史使命。 《文物背后的故事1:新首博专辑》辑是新首博专辑。首都博物馆不12万种文物珍品,还收藏大量的故事,几乎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历史不仅是记载在史册上的一段段文字,也是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某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又有两处兵马俑坑出现在世人面前。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考古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记》真实地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兵马俑发现、发掘的详细经过,并以兵马俑军阵所展现的线索,全景式地探寻了两千多年前大秦帝国皇帝秦始皇及臣僚妃嫔的不同命运,再现了秦始皇本人及他亲手创造的帝国盖世绝伦的风采。
本书讲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重点石窟的现存状况、开凿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其中隐含的宫廷内部政治斗争。
本书讲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重点石窟的现存状况、开凿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其中隐含的宫廷内部政治斗争。
《谁在拍卖中国》是长篇纪实力作《谁在收藏中国》的姊妹篇。作者耗时五年完成文物市场的秘密调查后,又以圆明园文物拍卖事件和中国文物走私现象为切入口,与外籍合作者分别对英、法、德、美、比利时等欧美国家艺术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同时对文物“三盗”、古董走私、官员收藏、拍卖黑幕等动态也做了更加深入的明察暗访。受访对象涉及大量外拍行的高层人士、国际文物走私大佬、富豪收藏家、官员收藏者和新兴高学历盗墓者等。《谁在拍卖中国》秉承作者记录现场、深究幕后。仗义执言的一贯写作风格,揭示中外古董交易陷阱、直击文物收藏黑幕、谏言文物法规法令,爆料鲜见、视点独特、资料丰富、耐读耐藏。
《金沙遗址》介绍金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的过程和金沙遗址出土重要文物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金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金沙遗址出土重要文物,鲜艳夺目的漆木器,金沙遗址博物馆,古蜀文明,古蜀文化与其他文化年代对照表等。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科普面对面:考古发现与文物之美(科技与艺术篇)》,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为了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光辉灿烂,感悟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我们组织十余位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这一套融故事体的文本阅读、丰富精彩的图片鉴赏、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于一体的。《话说中国:国宝》将中国历史从单纯的帝王将相、改朝换代的框架中释放出来,结合的研究成果,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重新演绎中华五千年辉煌历史文化。同时,《话说中国:国宝》还在各卷本中穿插了若干知识链接和小栏目,以增强读本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给读者尽可能丰富的知识看点。 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华文明的与辉煌,我们在编辑体例上采用了图文互注的形式。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精选了若干多幅精美的图片,包括遗址复原图、文物照片、名人画像、山川风光、社会情景图以及各种图表等,或是文本内容的画面直
本书为朱家溍谈古代艺术的学术随笔集,共分古代书画、古代工艺美术、清宫戏曲三个部分。 朱家溍作为文史大家,故宫文物鉴定大家,又生长在一个文物收藏的世家,他一生寓目过大批重量文物,他凭借自己这一得天独厚的经历以及渊博的文物学养,谈古代书画的流派风格演变和收传次序,谈古代文物的真赝辨识,谈古代戏曲的开端和传承。是一部关于古代艺术鉴赏的很好不错之作。
百年考古大发现系列丛书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基础之上,又挑选了数十项,原则是每个项目为一本书。这些项目除了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外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之外,项目的选择上也兼顾到考古文物学术内容的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作为考古文物的普及读物,这些项目还必须有的可读性、社会的认知性。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民间相传玉能发出一种特殊的光,这种光在白天不易看到,到了夜晚却可以照亮方圆数尺的范围。这种光是妖魔鬼怪最怕见到的,因此百姓喜欢佩戴玉器以保平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元素,经常佩戴和使用玉器,对人有多种好处,如能起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 玉是贵重的,经过巧匠雕琢成玉器后,更是价值连城。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璀璨的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