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纪念物、挚友与梦 维斯瓦娃 辛波斯卡诗传》由辛波斯卡基金会授权出版,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国宝级女诗人辛波斯卡的官方传记。 辛波斯卡是波兰女作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翻译家,将许多优秀的法国诗歌翻译成了波兰语,并于199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诗作被称为 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 。她是波兰的第四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世界上第三位获得该奖项的女诗人,享有 诗歌界的莫扎特 的美誉。获得诺贝尔奖一年后,本书作者安娜 比孔特和尤安娜 什琛斯娜表达了希望为她写一本传记的想法。起初辛波斯卡并不乐意,因为她一贯不愿谈论自己的私生活。本书作者以耐心细致的调查和收集到的大量资料,最终赢得了诗人的信赖。 在本书中,读者将会邂逅一位从容优雅又有些古灵精怪的诗人。她对待诗歌认真到执拗,写作书
威廉?冯?洪堡(1767—1835)和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这对兄弟书写了历史——哥哥作为哲学家、语言学家和普鲁士的政治家;弟弟作为自然科学家、作家和世界考察家。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成绩斐然,出类拔萃。尤其弟弟亚历山大的人生与作品最近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通过亚历山大?冯?洪堡本人的鸿篇巨制《宇宙》(Kosmos)的出版,通过丹尼尔?凯尔曼(DanielKehlmann)的长篇小说《丈量世界》(DieVermessungderWelt)的出版。洪堡兄弟毕生彼此联系非常紧密,然而,他们在性格气质和兴趣爱好方面却迥然不同。本书作者借助书信和作品节选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两兄弟会走上如此的殊途?在突出了他们人生中的重要站点——比如在魏玛与歌德和席勒的相遇,同时,也描绘出他们生活的光辉时代。
本书研究主要描写关于现代锡伯语的语音、词法、句法、话语结构的分析结果,并根据一般语言学理论说明在分析过程中发现的新事项。
《跨文化的一颗星:汪德迈》共3册,为丛书《汪德迈全集》第7-9卷。以汪德迈先生晚年学术集大成时期与中国文化书院发生联系的时间段为主,适当兼及其他时段,对其生平、学术与中法交流活动的史实,进行全景式纪录。主要采用图片编年的形式,辅以少量文字,展现一位具体可感的法国汉学家的形象和思想。本书共收入图片1146幅,间以相关短文多篇,以镜像的方式, 书写 著名法国汉学家汪德迈先生的生平、著作与中法学术文化交流活动。书中的很多图片是汪德迈先生本人保存的第一手资料,记录了他的法国家庭、故居与亲友的影像,极为珍贵,具有不可复得的历史价值。书中有关汪德迈中法学术文化交流的图片,所覆盖的时间,以他1991年首访中国文化书院始,至2021年辞世止;所行脚的地点,包括位于北京大学治贝子园内的中国文化书院旧址,北京大学、北
赵元任是语言学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并先后在中央研究院、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任教。赵氏一家俊秀满门,妻子杨步伟是位医学博士,女儿、女婿多在大学任教,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胡适的鼓励之下,杨步伟撰写《一个女人的自传》和《杂记赵家》,记录两代知识人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生动的记录。 赵元任和杨步伟二人结交众多学者,书中不乏关于这些人的趣闻轶事:陈寅恪和俞大维在留德期间专心治学,就像“宁国府门口的一对石狮子,最干净”;刘半农经过六个小时的魔鬼考试,终于拿到博士学位;金岳霖因为母鸡“难产”,打电话急请杨步伟帮忙……种种掌故,让人想望前辈学者的性格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