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套丛书正是一座通往艺术海洋的栈桥,它可以引导青少年走向艺术海洋、走进艺术殿堂。廾显优美的文字介绍,印刷精美的图片,雅致大方的装帧,把世界艺术大师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创作甘苦,清晰生动地展现出来,带领人们走进那不同的历史年代、走近那许多不同风格的艺术,感受美的开阔视野,激发出人的创造潜能。
无论你在午后的咖啡馆,还是在飘荡的旅途中,你都能看见—— 泰戈尔在风中微笑, 惠特曼在云中行走,纪伯伦在雨中降临, 徐志摩在寻找天空里的一片云…… 因为你有随身一册!
本书是书画家文丛中的一册,主要收入了著名篆刻家徐正濂先生的散文、随笔、艺术评论等数十篇,同时书中还附有大量的篆刻作品。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篆刻刀法流畅、古朴,散文随笔文笔精妙,非常值得一读。
成功者受人尊敬和羡慕,然成功必有成功的原因。找出成功的根由,说明道理,指导实践,确是一门切实的学问。这里例举20位画家,他们大部分是斐声国内外的艺术大师,也有少数中年画家已相当知名。他们有条共同的“成功之路”,就是都没有进过艺术学府,而靠自学成才。让青少年读读写这些成功者实践的文章,欣赏成功者的作品,也许能帮你走进社会和历史的智慧殿堂,你也能成功!
古往今来,登上辉煌*的艺术家不胜枚举。《名人少年》丛书辑所介绍的人物只不过撷取了冰山一角。为了使青少年朋友更多地从艺术家们青少年时期的故事中汲取营养,引发联想,陶冶情操,获得力量,从而树立远大理想,本续集又精心选辑了各有特色的八位中外艺术家青少年时代的故事,以飨读者。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
凡·高(1853~1890)Gogh,Vincent van 荷兰画家。1853年3 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 7月 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死。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E.贝尔 纳、P.西涅克和P.高更等画家。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 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 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 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代表作《向日葵》、《邮递 员鲁兰》、《 咖啡馆夜市 》、《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星光灿烂》、《凡高在阿尔勒卧室》、《欧韦的教堂》等, 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
丁井文先生,笔名“劳丁”。也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他在画坛,可谓是尽人皆知的人物。丁老是1938年的抗日老战士,毕业于延安鲁艺。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他被任命为院办主任、人事处长,后又先后出任美院国画系主任、美院附中校长。伴着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丁老在美术界可谓桃李芬芳,弟子遍国中。如今许多功成名就的画家,都曾受过他的举荐和辅佐。他那传奇的经历、真诚的品格、伯乐的胸怀,一直被画坛津津称道。 丁老1914年出生于河南博爱县一个回族世家,自幼爱画,1931年毕业于河南艺术师专,当过数载美术教师。1938年在民族危亡之际,组织抗日游击队任连指导员。1939年奔赴延安,1949年随中央机关进京,曾为*和刘少奇的家庭美术教师。他完全有条件留在中央或中央军委工作,但他却在命运面前选择了绘画,也可以说,是共
齐白石的一生,可以说是与勤俭相始终。他一辈子持家和律己,处处不忘“勤俭”两字,他的生活,是朴素而严肃,丝毫治有过去封建士大夫和资产阶级艺术家那样奢侈、流漫、蔬懒、身废等种种的坏习惯。他每天起床很早,夏天,清晨四点来钟就起来了,冬天,也不过六点钟。无论冬夏,他起自总在天刚放亮,晨曦未上的时候。晚上入睡,关东多在九点钟前后,除了身体不适卧床患病,和偶或在外看戏应酬以外,从没有晚起晚睡的一天。他作画是每天的日课,向来没曾间断过,从早晨到夜晚,不是默坐构思,就是伏案挥毫,尝有试句道:“未能老懒与人齐,晨起挥毫到日西。”
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14岁随父到佛罗伦萨,进入著名画家、雕塑家维罗齐奥主持的艺术工场学习绘画。维罗齐奥对学生要求很严,训练方法也很别致。他先不让达·芬奇临摹古人名画,也不大讲绘画理论,而叫达·芬奇照着一个鸡蛋写生。画了几天,达·芬奇不耐烦了,维罗齐奥便对他说:“在一千个蛋中,从未有两只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看它,它的形状也会不同。”达·芬奇记住了老师的教诲,苦练基本功,终于熟练的掌握了绘画技术。达·芬奇是人文主义者,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一次,他作为助手和老师合作一幅画卷,维罗齐奥由于跳不出宗教神学观念的束缚,所绘作的部分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达·芬奇所绘的一个天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两者成鲜明对比,维罗齐奥看后自叹不如。达
拉斐尔(1483~1520) Raphael 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 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自幼随父(乌尔比 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 出师。 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 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 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 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 、 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1504 ~1508 年他居留 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 思想影响了他。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 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 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 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法国现代画派主要代表。出身于图画教师家庭,从母姓毕加索。曾在巴赛罗那和马德里的美术学院学画。1904年定居巴黎。1907年后,和画家*布拉克一道作*立方主义的绘画,主张画家的职责不是借助具体物象来反映现实,而是创造抽象的形来表现所谓科学的真实。采取同时从不同角度表现物象的画法,并用实物(如报纸、火柴盒)等贴在摶?鏀上,从形式上求奇异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表达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初,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始,又明显地倾向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曾写讽刺诗《费朗哥的梦想和谎言》并附插图,还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侵略西班牙,此画结合立方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
这一套丛书正是一座通往艺术海洋的栈桥,它可以引导青少年走向艺术海洋、走进艺术殿堂。浅显优美的文字介绍,印刷精美的图片,雅致大方的装帧,把世界艺术大师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创作甘苦,清晰生动地展现出来,带领人们走进那不同的历史年代、走近那许多不同风格的艺术,感受美的熏陶,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渐提高审美能力,开阔视野,激发出人的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