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叙述了著名画家、湘西奇才 文星街大哥 黄永玉几十年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作者以其老街坊的视角,细数其与黄永玉多年往来间的乐闻趣事,为我们揭示了黄永玉如何从湘西凤凰城文星街的一个小朋友,成长为卓有建树的艺术家,展现了一个幽默、通达的黄永玉,讲述了黄永玉的生涯历程,记录了这位大师的艺术行旅,活灵活现地将读者引入黄永玉丰富的艺术人生世界。
本书是启功九十岁以后的口述,经启功的弟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仁珪整理而成。在本书中,启功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他的一生并没有投入到惊天动地的政治斗争的前沿和时代旋涡的中心,过的基本是书斋的生活。但他特殊的家庭背景、他特殊的生活经历、他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中的特殊才能和地位,使他的书斋生活更为独特、精彩。从这里我们可以瞥见现当代很多历史的痕迹,也可以窥见当时著名文艺沙龙和著名文人的活动踪影。这些是其他人很难提供的珍贵资料。
人生在世,通常只有“一生”,无所谓前半生或后半生;偶或有之,多半是负面意义。但大千先生则是非常少见的既有前半生、又有后半生的不凡之人。大千二十来岁,在画艺上就已经出人头地,三十来岁就已是名震大江南北的大画家,五十岁以前就已经功成名就了。1950年,他刚过半百之年,远走海外,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可他不甘心坐享五十岁前成就的余荫,让自己一帆风顺地度过一生;他雄心万丈,决定重新奋斗开辟他后半生的新天地。费尽心力、智慧,运用他所拥有的一切资源,有计划、有策略地进军西方艺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他为自己所营造的愿景,达成了一个与前半生毫不逊色甚至更为出色的后半生。而此书的着眼点,恰在于此……
沈尹默是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新诗园地的拓荒者之一。他是现代书法帖学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书法教育和笔法理论的传承与诠释,为书法研究、书法教育、书法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书回顾了沈尹默的一生。作者以朴实流畅的笔调叙述了沈尹默百转千回又宁静淡泊的人生历程,从侧面反映了沈尹默所处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书中大量引用现当代报刊、档案等文献资料,搜记了沈尹默亲人、友人、学生等的口述史料和回忆文字等,使我们对沈尹默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艺术界的杰出人物,沃尔特 克兰不仅参与了十九世纪晚期的出版革命,而且还引导了插画书的黄金时代。克兰在从儿童书籍的简单黑白插图到画廊品质的艺术品的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中很多手稿都是次发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切利尼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金匠和雕塑家,但真正让他名扬后世的是这部ji具个人主义色彩的自传 它不仅是所有自传性作品中出类拔萃的一部,而且也被认为是十六世纪zui重要的文献之一。切利尼以生动鲜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丰富多彩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他一生放浪不羁而对艺术充满卓越的激情,敢于冒险而对生活充满敏锐的观察。他交游广泛,与教皇、国王、公爵、艺术家、士兵、客栈老板等形形色色的人物相往来,受到他们的钦佩或憎恨。他的书充满令人捧腹的诙谐幽默和难以抑制的谩骂吹牛,尽管有的夸张叙述多少会令人生疑,但丝毫不减损读者的阅读乐趣。借助切利尼的书,我们不仅可以一睹文艺复兴时期的灿烂风采,也能够管窥当时的世俗风情和道德水平。
近代海上画坛之翘楚有 三吴一冯 海上四家 的称号。 三吴一冯 即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四位画家,当年均以出众的山水画在画坛称雄; 海上四家 即吴湖帆、冯超然、吴待秋、赵叔孺四位画家,当年则是以吴湖帆的山水画、冯超然的人物画、吴待秋的花木画、赵叔孺的鞍马画享誉画坛。他们的绘画在民国年间曾风靡大江南北,直至今日,此两称号还在画坛流传,深有影响。他们能受到如此的推崇,是得力于画艺、学养以及不可忽视的社会地位。冯天虬所*的《近代海上画坛五人(三吴一冯海上四家艺事琐记)(精)》是有关于五位画家特别生动的艺事琐记,故记录的点点滴滴、林林总总不外乎艺事,并注重于 用图片说事 之执笔宗旨,是了解画家画坛较为亲切的阅读物,也是研究近代海上画坛人士的重要参考资料。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 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 可以说,作为一个艺术家,只有少数人能和他平起平坐,而作为发明家或全才的他则几无对手。除了绘画,他在雕塑、建筑、音乐、物理、几何、解剖学、水利工程、设计等许多领域都成就斐然。同时,也没有谁像他那样身上充满了谜团和矛盾。他有旺盛的好奇心,想法层出不穷,却苦于无法把它们系统化。他凡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很多好创意也因此流产。在许多方面,他都算是异类。他是私生子、同性恋,巧舌如簧地周旋于一个又一个赞助人之间,同时,他也会广积人脉,积极争取每一个机会,大力宣传自己。他更懂得把自己的才华程度地变现。在对16世纪艺术家收入的统计中,他位列第二。不仅仅在 21世纪,就连17世纪Z UI昂贵的画中也至少有一幅是他的作品。 作为欧洲久负盛名
《恰逢其时》是周建萍女士从妻子和朋友的角度叙述与韩美林的情感经历和奋斗历程,除了践行 好的婚姻是彼此成就 外,还用事实印证了 好的婚姻成就的何止是彼此 。十四篇纪实体长篇文章,阐述了周建萍及其团队用洪荒之力捍卫和发展韩美林艺术的心路历程;记录了她和韩美林的 五个孩子 四座韩美林艺术馆和儿子韩天予的诞生与成长;回顾了韩美林八十岁开启全球巡展中的一系列高光时刻。以此向他们二十年婚姻致敬。 如果说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周建萍想在这部书里表达的是 恰逢其时。
波普艺术,鲍勃 迪伦,地下电影制作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场文化风暴以纽约为中心爆发开来,当时处于这场风暴之眼的人便是安迪 沃霍尔。他的工作室,那个以 工厂 之名为人所知的曼哈顿敞间,正是整个六十年代文化圈的枢纽。在这里,他不仅创作出了定义波普艺术的汤罐头和众多文化偶像的大幅画像,还拍摄出了《切尔西女孩》及其他沃霍尔经典;从卢 里德和 地下丝绒 到伊迪 塞奇威克,那个年代每一个人的身影都在这里出现;沃霍尔自己亦置身其中,旁观着那段不可思议的时光。《波普主义》以幽默坦率的爆料,为那改变世界的十年留下了一份终极的内幕记录。
还原一个真实的阿尔玛,一位艺术史上的传奇女性。她生于19世纪末的艺术家庭,博学多才,美丽优雅,成长在维也纳现代艺术的黄金时期,创作过一百首多音乐作品,还立志写歌剧,却受限于女性身份,不断在追求独立自主和俘获男性的欲望中左右摇摆。在被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扼杀了音乐梦想后,她转而成为男人们背后的缪斯女神,马勒、泽姆林斯基、科柯施卡、克里姆特、格罗皮乌斯、韦费尔 囊括了音乐、美术、文学、建筑等各个领域的天才艺术家,也以激情澎湃的爱情震惊世人。 历史上长期以来诋毁阿尔玛 马勒,将她置于口诛笔伐的绯闻旋涡里,在性别歧视下的书写中抹去她的智慧与才能。本书借鉴了阿尔玛生动、感性但被忽视的日记,讲述了这位雄心勃勃、才华横溢的女性精彩的一生,为历史记录做出了重要的修正。透过阿尔玛的人生,见证19世纪末
一 书主要概述了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一生的创作历程。葛饰北斋是日本江户时代的画家,擅长工笔人物和风景。与喜多川歌麿、安藤广重有日本浮世绘三大家之称。书中收录了其创作的《神奈川冲浪里》《凯风快晴》等多幅知名画作。
风雨如晦的民国初期,岭南大地雄起了三位艺术大师:陈树人、高剑父、高奇峰。他们高擎着改革创新的大纛,一扫当时中国画坛柔靡陈腐之陋习,任由明枪暗箭,不惧风狂雨骤。 陈树人那托物言志的诗《水仙》能反映他的人生心志与高风亮节:任他红紫尽成尘,剩得凌波飘渺身。仍向漫天风雪里,金坚玉洁见精神。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是著名作家叶文玲历时多年,精心创作的常书鸿传,可谓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为写作此书,叶文玲六次前往敦煌,与常书鸿先生及其家人、友人建立了非常好友谊,收集了大量*手资料。 著名艺术家常书鸿,与张大千、徐悲鸿同时代的著名画家。本书讲述了常书鸿在时局动荡的政治背景下,守护敦煌的坎坷一生。全书30章, 从常书鸿的少年开始讲述,娓娓道来,直至常书鸿病榻前的人生回顾。 常书鸿的一生,是极不平凡的一生,是为敦煌献身的一生。1936年,常书鸿毅然放弃了安定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回到面临抗日战争严峻局势的祖国。1943年,常书鸿几经转折抵达敦煌莫高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有此开始了对莫高窟有组织、有
浮世绘是日本的标志性艺术之一,成长、繁荣于江户时代。然而,现今艺术评价颇高的浮世绘当初仅是平民的娱乐,现今备受瞩目的浮世绘画家们当初只是地位低下的 画工 。华丽绚烂的浮世绘背后,是画师们拼命追赶或创造潮流、谋求销路的残酷生存竞争。本书选取菱川师宣、奥村政信、西川祐信、铃木春信、北尾重政、胜川春章、鸟居清长、喜多川歌麿、鸟文斋荣之、东洲斋写乐、歌川丰国、葛饰北斋、溪斋英泉、歌川广重、歌川国芳等15位代表性的江户时代浮世绘画师,生动地讲评了他们波澜万丈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真实地再现了画师们孜孜以求、争奇斗艳的时代图景,配有67幅浮世绘代表作,从江户时代整体的艺术史中勾勒出浮世绘之前世今生。
《亲历中国100年 周令钊传》 ● 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之上,戴呢子八角帽的*主席巨幅画像绘制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 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穹顶 满天星 设计创意是如何诞生的?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深层寓意?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创作过程中,凝聚了多少设计大家集体的智慧? ● 第二、第三、第四套人民币设计过程的秘密:在特定历史时期,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被设计到人民币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请苏联专家协助完成人民币的印制工作,以及如何将其秘密运回中国? ● 飘扬了六十多年的中国共青团团旗,国家领导人在团旗的设计原稿上都批示了哪些重要的内容? ● 百岁设计大家周令钊,穿越中国百年风雨,不忘初心、笔耕不辍,借由本书为您一一揭秘 国家形象 设计背后的故事。
本书的写作基于罗伯特 休斯(Robert Hughes)、道恩 艾兹(Dawn Ades)、卡洛斯 罗哈斯 (Carlos Rojas)等艺术史前辈对达利的研究成果,也基于达利本人留下的自传性文字以及媒体 报道。在此之上对达利的美学思想做了系统性的梳理与分析。 作者结合达利不同时期的作品,从 他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来介绍这位艺术家;从达利对时间的追问、对空间的思考以及对待 政治、战争的态度等不同角度,系统介绍了其超现实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此外,也深入探讨了 达利将核物理、生命科学融入艺术创作的历程,以及达利对于宗教、商业的态度。
《张大千艺术圈》以张大千为圆心,从传主与他人的关系着眼,构成二十多个同心圆。由于以交往先后为序,因而它并非各个平面的并列,而是一个不断向前滚动着的圆柱体。从而动态地反映出张大千如何在这样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中一步步向我们走来。这种写法应当说是传记文学中的一种有益尝试。《张大千艺术圈》的每一章又都仿佛为另一位艺术家作一小传,从而使全书既是一部张大千的艺术传记,又是众多艺术家的传略小集。这些轶事生动细致,时间、地点、在场者、材料来源一一标出。令人感到作者确实是言必有据,绝非为博读者所好而一味搜奇寻轶。
有人说赖少其是版画家,有人说他是国画家,有人说他是书法家,有人说他是作家,有人说他是革命战士,有人说他是行政官员……是的,赖少其就是20世纪一位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充满革命热情与艺术天分,富有传奇色彩、德艺至淳的文化巨人。
凡·高,情感丰富、激情澎湃,擅用浓烈的色彩和动感的笔触,麦田、星空、向日葵成为不朽的意向,激荡着无数后人的心怀。高更,天资聪颖、敏感自负,灵动的画笔绘出一幅幅幽远神秘、高深莫测的幻境。他们,同为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同为19世纪伟大的画家之一。在风景明媚的法国南部,他们同吃共住,在黄房子里分别创造出了自己著名的作品。然而两人迥异的性格注定了悲剧,仅仅9周后,高更负气骄傲出走,凡·高因痛苦而自残,后更陷入无尽的疯癫深渊,开枪自杀。一段佳话终惨淡收场。 《凡·高与高更:在阿尔勒的盛放与凋零》向读者呈现了两人亲密的时光,深入详述了两人脆弱的友谊以及彼此独到的艺术见解、疯狂个性和天赋异禀。此外,作者还通过查阅大量史料和书信,揭开了凡·高割耳这个世界之谜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