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百年的历史,这里洋溢青春的活力,秉承传统,与时俱进。走进这里,感悟进步与发展的真谛……这里视教学与科研为生命,这里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走进这里,把理想变为现实……
《上名校读好专业》由一群毕业于哈佛、MIT、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浙大等外名校的年轻人执笔,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开路,带学生和家长走出“想当然”的专业选择误区,尤其适合基础中上、成绩优良的学生使用。 全书从专业类别、课程内容、暑期交流、出国深造、就业和社会需求等方面,介绍了包括 金融学、建筑学、计算机、环境科学、心理学、外语、艺术在内的27个学科大类,帮助读者对“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经典专业”和“新兴专业”进行胸有成竹的判断。同时也为高三学生提供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指导。
章 盘点2011 展望2012 盘点2011年高考录取教训,关注2012年高考热点,解读2012年高考新政策,帮你了解2012年高考大趋势和录取关键流程。 第二章 志愿加分 准确填报有诀窍 志愿如何准确定位?家长如何保驾护航?考生如何信心百倍?理科生的志愿策略分析是高考征途的实用报考宝典。 第三章 DIY 理科生的别样套餐 自主招生、艺考、亚艺考、特长生、免费医学生、免费师范生、军校生、国防生等特殊招生模式,是帮助你提前走进大学的另外几条捷径。 第四章 大学篇 我的地盘我做主 详细介绍200多所高校的学校概况、特色专业、收费标准、录取分数、报考要求等.是同学们选择大学的导游图。 第五章 专业篇 男女都怕入错行 既有对理科生及理科生家长的职业倾向调查,也对考生选择专业的重要因素——性格、生涯动机
本书视角多元、内容系统、分析专业、策略实用。从高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到高校招生政策、投档录取等与报考相关的诸多环节,向考生进行循序渐进、系统的介绍,并对考生常见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为考生做好志愿填报提供参考策略。 本书以“授之以渔”为目标,提升考生和家长对高校和高校招生工作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帮助考生和家长获得判断能力,从而能够在理解高校招生录取政策的基础上,从考生自身兴趣出发,思考未来发展规划,在深刻认知志愿选择的基础上,自主地做出志愿填报的理性选择。相信这种选择会更恰当,并使考生受益终生。
中国的高考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是一个复杂、敏感、沉重的话题。作者通过儿子及其同学参加美国高考的经历,近距离、全面、深入地观察和研究了美国的高考,包括从初中时的提前预考,到高中毕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的整个过程,作者研究分析了美国高考的运作过程、考试特色、招生标准、政策规章、利弊优劣,以及形成这种高考模式的理论基础。 作者极具震撼力地发问:为什么哈佛把165个“高考状元”拒之门外?世界大学把什么样的人看做人才?为什么高考状元≠学生?…对中国的高考形成强烈;中击!人们不得不反思:明天中国该怎么高考?《你离美国大学有多远:高考在美国》因而也成为中国高考改革的蓝本, 怎样申请美国大学?怎样才能成为世界大学青睐的人才?书中详列了五个申请人的资料,请读者试做一次美国大学招
本书站在高校教师和家长的角度,全新解读了主流的30多个专业,用非官方的态度客观分析了各专业的优缺点,坦率、真诚。 在不少艰难的选择方面,作者给出了逻辑性很强的观点,比如“保学校 还是保专业”“热门与冷门”“兴趣与专业”等。在拿不定主意、又没有倾向性的时候,“去大学教师子弟扎堆的专业”基本是没错的。“挑战工科,姑娘们”告诉女生,在工科专业女生更容易出类拔萃,在男性领域工作和生活,反而更顺畅。 我们的十二年基础教育,孩子们是在过度保护和管制中长大的,在大学的自由氛围中很容易迷失。作者的孩子也正在读大学,现身说法告诉家长如何继续关注自己的孩子,如何与孩子深度沟通,比如给孩子写信,而不是发心灵鸡汤,比如要看看孩子大一的“高等数学”的成绩,这就是个试金石。大一的学习态度基本奠定了整个四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