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国际上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保卫儿童、关心儿童的成长、重视儿童的教育工作,是她一生思想和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她繁忙的社会活动之余,她将自己丰富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领导和发展了我国儿童教育事业。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一生是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称她为“全体中国少年儿童的慈爱祖母”。 宋庆龄的儿童教育思想,是她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充实了我国教育思想的宝库。《宋庆龄论教育》一书,按照写作的时间顺序编入宋庆龄论述教育的文章、题词、讲话、书信等223件。这是一本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的教科书,将为当前教育工作的改进提供重要的指导。 本书书名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胡启立同志题写。
本书介绍的和青年校长的这些谈话,曾发表于1965—1966年的《国民教育》杂志。这些材料引起了学校领导人的兴趣。作者在把杂志上的文章整理成书时,增加了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一章,对其余各章也补充了一些新材料。本书涉及的问题,包括对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施行领导的下列几个方面: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和教师的个人创造,课堂上的教育和教学过程,教师的教育学修养,怎样指导教学过程,怎样分析课,怎样做学年总结,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怎样教育难教的儿童等。之所以挑选这些最重要的问题来谈,首先因为本书的主旨就是要探讨与教学过程以及如何指导教学过程有关的各种问题。因此,对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特点也将加以阐述。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作者为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改革家。《斯宾塞教育论著选》除包括斯宾塞原版《教育论》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智育》《德育》《体育》等四篇论文之外,又增加了九篇论文,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杜威是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继皮尔斯、詹姆斯之后,把实用主义哲学加以深化,并结合自己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长期实验,具体加以应用,形成一个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杜威教育名篇》包括了杜威从1897年到1952年的24本(篇)主要论著,其中既有《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明日之学校》《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等一些重要著作,又有《我的教育信条》《教育上的兴趣与努力》《芝加哥实验的理论》《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等一些重要文章。从《杜威教育名篇》中,读者可以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