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是生命和人文在鲜活个体上的体现,是一个生命与人文交融的场。个体的心灵是个体对这个场的感应生成,品德仅是心灵次生的下位表现。心灵与人的大脑相关,但又不像心理那样仅是脑的机能;它与环境相关,但又不是对环境的简单反映,而是包含着一定的价值选择。常言道:大脑只能使人聪明,心灵却能使人智慧。这多少道出了二者的差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并不能抛弃心灵,而只是在一个更具体的分支领域深入、具体、丰富地发展了心灵的内涵。 人们常将心灵与肉体相对应,确实,它不是人的头脑,不是人的心脏,也不是人的肉体。但是,它就在人的头脑里,在人的心脏里,在人的每一寸肌肤里,却又与个体周围的文化场域直接相关。它是附着在一个个鲜活个体身上的精神存在,它随着个体的生命诞生而出现,在个体
生命教育方兴未艾,需要学校和社会做的事情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中国教师文库:珍爱生命呵护心灵》一书内容包括九课、共十八课时。主要针对中学生常见的自卑、抑郁、逆反、厌学、挫折、焦虑、早恋、网瘾、嫉妒等心理障碍,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心理透视、团体辅导、个案疏导、自我诊断、心灵鸡汤、心灵感悟等环节为他(她)们解开心结,点亮心灯,塑造一个阳光自信的自我,让每一位走进二中的学子都能有个性的健康发展。